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道孚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纪实

甘孜日报    2018年11月21日

击鼓奋进奔小康

“万人签名”活动现场。

农耕文化旅游节。

       初冬的道孚,暖阳高照,呈现出一片祥和美景。在道孚7053平方公里的辽阔大地上,藏、汉、彝、羌、蒙等16个民族,他们歌舞相融、习俗相染、情感相连、和睦相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相互离不开”的新型民族关系,早已让浓浓的民族团结情融化到了彼此的血液之中。

      奋进的道孚,干群协力,志在脱贫攻坚奔小康。作为全省45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的道孚,现有深度贫困乡(镇)10个、贫困村46个、贫困户802户、贫困人口3530名,贫困发生率7.3%。“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早已成为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信念。

      ◎ 李龙梅/文 创建办/图

      精准抓创建 对标补短板

      这是一个用19年坚守书写出的“藏汉亲如一家”的感人故事。11月18日上午,笔者来到道孚县中心敬老院,几十位老人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一个消瘦的身影来回穿梭于老人之间,为他们整理衣服、端茶倒水,一刻不停。他就是敬老院院长小热登。说起小热登,老人们一个劲地夸赞:“他是我们最亲近的人!”紧接着,69岁的次绒翁姆老人便滔滔不绝地讲述起了她亲眼所见的一桩桩感人故事。

     30年前,32岁的小热登与当时80岁的陈远达老人成了邻居。来自重庆的陈老曾在道孚当过林业工人、建筑工人,后来原单位解散后,只好去当门卫。随着年龄的增长,门卫工作也干不动了,从此便彻底断了生活来源。当小热登得知这一情况后,便主动与陈老接触,为老人送去崭新的衣裤、亲自为老人洗澡、换上新衣服、做可口的饭菜、帮忙打理房间,时间一长,他与陈老渐渐熟悉起来,并当面承诺:“我来照顾你。”令陈老万万没想到的是,随口一句话,竟然成就了一段长达19年的“父子”情。有一次,陈老生病出现便秘,虽经医院诊治,但仍出现大便失控。迷糊之中老人上街去找小热登,结果大便顺着裤管流,路人看了都捂着鼻子躲得远远的,他将老人扶回家后,毫无怨言地为其擦洗身子、清洗弄脏的衣裤;每逢老人生日,他总是召集亲友和邻居为老人祝寿,特别是陈老过90岁生日那年,他还特意到宾馆饭店为老人办了一场热闹的生日宴,这简直让陈老惊喜得不得了;每逢春节,他和老人一起贴春联、吃团年饭……“我真庆幸,这辈子遇上了这么好的一个藏族儿子,我已经知足了!” 每当陈老感慨时,总是热泪盈眶。19年来,他就像亲生儿子一样,给予无微不至地照顾,直到陈老去逝。小热登助人为乐的故事,让人温暖,令人感慨。然而,作为曾荣获全国敬老助老之星、中华孝亲敬孝之星、省助人为乐模范、省十大孝亲敬老楷模、省道德模范等众多荣誉称号的他,却平静地说:“我父母去世得早,能让老人们晚年幸福,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其实,在道孚,像小热登这样感人肺腑的故事绝非个案。采访中,笔者细细梳理近五年来道孚的创建举措与成绩,完全可以用“务实”“扎实”这四个字来形容。自2014年创建活动启动以来,县委、县政府本着“高起点谋划、高效率推进、高标准考核、高质量示范”的原则,及时成立以书记、县长牵头抓总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统筹发展、民生幸福、民族文化、机制创新、民族和谐、宣传教育等六个工作组,切实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办公场所“四落实”;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创建工作动员大会、推进会、业务培训会等15场次,书记、县长至少3次每年主持召开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长)、各单位负责人会议,专题听取创建汇报、细化任务、明确要求、督促整改,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广泛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有效整合宣讲人才资源,及时组建理论宣讲团、特色宣讲团、藏汉双语宣讲团和民族团结进步宣讲团,采取“县到乡、乡进村、村入户、寺庙与僧尼”四个面对面以及“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等方式,并结合常态化开展的“五下乡”活动,广泛学习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宗教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各项惠农惠民举措,实现了宣讲宣传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式和广覆盖;在主要街道、繁华路段、出租车顶屏、灯箱灯杆以及干线公路沿线堡坎,设置LED屏、宣传牌、滚动标语和墙体标语,推送各类创建信息8000余条,在各机关、单位、医院、学校、寺庙、乡镇、村组(社区)设置民族团结标语、宣传橱窗、展板和文化墙,推出各类宣传栏2433个、宣传展板1620个,制作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9万份;举办创建“万人签名”、“民族团结进步杯”知识竞赛、新春游园、摄影展以及演讲比赛 、达玛花旅游节等活动32场次;切实将民族团结工作与脱贫攻坚、基层党建、群众工作、乡村治理、依法治县等有机结合,持续深入推进民族团结“八进”活动;大力开展干群结对认亲、干部联寺联僧、支部共建共创以及军民共建、警民共建等活动;切实在广大农牧民群众、帮扶援建队伍、宗教寺院、学校师生、企业以及部队中发现典型、宣传典型,进而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学先进、赶先进、当标兵”的浓厚氛围;采取政策倾斜、整合项目、配套资金等措施,狠抓示范点规范化建设。目前,全县所有乡(镇)、县级党政机关,90%以上的驻军、武警部队,70%以上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寺庙已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区或示范单位;……精准发力、持续给力的创建活动,有效形成了创建活动“人人参与、人人推动、人人负责、人人共享”的喜人局面。

      面对来之不易的成绩,县委常委、统战部长扎西绒布告诉笔者:“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创建永远在路上。我们一定要按照州、县创建领导小组的要求,力求在抓机制、抓联动、抓巩固、抓提升上再出狠招、再展实劲、再创佳绩。”

      攻坚莫畏难 奋进奔小康

    “输血、失血,再输血、再失血。”如此“恶性循环”,曾在扶贫之中不断上演。如何走出脱贫、返贫这个“怪圈”?来自道孚的鲜活实践和生动事例告诉我们:只有产业脱贫,方能生朝气、强底气、长志气。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脊梁,是脱贫奔小康的重要依托,而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则是联接农牧户与市场的有效载体。因此,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州委‘三创联动’的决策部署,紧紧抓住消费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带来的新机遇,着力深化‘旅游+农业、生态+农业、互联网+农业、园区+农业、文化+农业’这‘五道加法题’的产业发展模式,力争每个乡镇有1—2个主导产业、每个村有1—2个增收产业,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藏区特点和道孚特色的产业扶贫新路子。” 县委副书记、县长杨国清话语坚定地说。

     11月19日上午,在道孚县八美镇卡玛村百公顷高原莴笋基地,村民巴桑和几个同伴正在劳作,地里嫩绿的莴笋苗一丛一丛,十分繁茂。旁边,刚与成都几大蔬菜市场签好销售协议的基地“老板”、四川文盛开发农业公司总经理郭文君察看着蔬菜长势。“要提供优质蔬菜,履行好协议,才能占领更大的市场,才能为村民增加更多收入。”一亩莴笋的净利润达13600元,给贫困群众带来真金白银。基地所涉及的志麦通村、中古村、雀儿村和卡玛村村民人均增收4000余元。“祖祖辈辈都没想到,这种荒地也能赚那么多钱。” 对于产业发展,巴桑有感而发。

     莴笋基地带来的喜悦出乎村民意料,草莓种植带来的财富,更让冻坡甲村民“看傻了眼”:“从来没想到草莓能卖这么高的价钱。”村贫困户杨俊华情不自禁地说,“如今,村民们对种草莓简直像着了迷一样,面积越种越大、质量越种越高、销路越来越好,这多亏有省公安厅精准扶贫驻冻坡甲村工作组的全力帮扶,不然,我们哪能这么快就脱贫致富啦!”采访中,驻冻坡甲村工作组成员黄勇激动地说:“我们这里温差大、光照足、无污染,出产的高原有机草莓糖分高,品质、口感都非常不错,很受市场青睐。今年不到5亩的草莓基地,产值达到了11万元。如此‘天文数字’,确实让习惯了种植青稞等农作物、每亩纯收入仅几百元的村民喜出望外。”

      在道孚,比草莓更有名的,是大葱。道孚大葱口味独特、易保存,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在麻孜乡沟尔普村,69户村民的300亩土地按630元/亩的价格流转给志华农场,由公司进行规模化集中打造,形成远近闻名的道孚大葱基地。村民在基地务工拿工资,祖祖辈辈的农牧民,第一次成了产业工人。

       在道孚,比大葱种植规模更大的则是春油菜。协德乡是全省最大的春油菜基地,每当夏季,金色的油菜花开成了花海。今年播种期间,村民利用精密播种机,万亩春油菜基地短短一周就播完了。村民们也算过一笔细账:有技术指导,有公司收购,有最低收购价,每亩油菜的纯收入,是过去种青稞的3倍。

      19日中午,笔者来到八美镇中谷村。65岁的村民泽翁情不自禁地对笔者说:“今年国庆黄金周我们确实发了旅游财了!”说话间,他顺手指着那幢飘扬着五星红旗的房子,“这是康定地震后政府给我家建的两层楼300平方米的藏房,如今已被众奥公司打造成了民俗主题酒店。你看,房前是石林,房后是森林,二楼有一个观景台,白天可看风景,晚上可边喝咖啡边赏月。眼下虽然是旅游淡季,但游客从未间断过。前年,我与公司签订了20年合同,公司每月按室内每平方米15元和室外院落500元支付租金。当年因装修,我收取了10%的租金6000元;去年试营业,我收取20%的租金12000元;今年租金就收了18000元。租金每年增长10%,到第10年时,我家每年仅收房租就可以稳稳当当挣6万元。同时,川康公司租了我家10亩地种油菜,每年租金4800元。无论是国家4A景区八美土石林,还是百公里产业带上的万亩春油菜基地,都是让老百姓增收致富的‘宝贝’,手中了这两块‘宝贝’,我家3口人想不脱贫致富都难!”村支书科洛告诉笔者:“2014年康定‘11·22’地震发生后,全村184户人家的房屋绝大部分严重损毁,贫困人口急剧增加。党和政府在投入近5000万资金帮助我们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同时,让我们走上了‘景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脱贫致富路。如今,村民租房、租地有收入,打工、牵马有收入,在景区就业有收入,国家各项惠民政策还让村民有收入;10%的景区门票收入返还和10%的产业发展基金入股分红,同样也让村集体经济有收入。震后3年间所发生的变化,确实让我们做梦也没想到!”

……

       产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让广大农牧民群众乐于心、喜于形,他们在创造财富、酿造幸福中,心花怒放地表达着心中的那份感激、感慨与感恩。行走道孚农区牧区乡村,每当傍晚时分,村文化广场上,音乐声声,热闹非凡,村民们不约而同地聚在这里,他们手拉着手,尽情跳起了欢快的弦子、锅庄,那明快的节奏、优美的舞姿和激动的表情,让人为之动容。

      这正如县委书记蒲永峰所说:“如今,道孚各个农村文化广场,几乎是‘天天有歌舞、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季季有高潮、场场都精彩’,农牧民群众乐在其中,感恩奋进的激情也随之迸发出来。其实,民族团结进步是社会稳定之‘基’、经济发展之‘本’和脱贫奔康之‘要’,只要各民族在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中携手并进,就一定能谱写出新时代道孚民族团结进步更加壮美的篇章。”

  • 上一篇:“天然盆景”里的“金银路”
  • 下一篇: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