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九龙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纪实

甘孜日报    2018年11月29日

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市创建办 文/图

       九龙,是山水相依、深闺独秀的“高原秘境”;九龙,是民族共融、人杰地灵的“藏彝走廊”。

       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九龙既是中国西部自然特征最明显、民俗文化最独特的县份之一,也是中国西部生态资源最为富集和生态系统保存最完好的县份之一,更是全省决战脱贫攻坚深度贫困县之一。县委书记赵景强信誓旦旦地告诉笔者:“九龙作为一个拥有藏族、汉族、彝族等12个民族聚居县,各民族在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中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九龙最好的发展环境是民族团结、最大的政治责任是脱贫奔康、最大的发展潜力是生态经济。因此,我们一定要紧扣州委总体工作格局和‘三创联动’战略部署,始终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作为推动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抓手,精心施策固成果补短板促提升,精准发力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精确落地打绿色牌走绿色路求绿色富,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出色的实绩,力争今年交上一份高质量的脱贫‘摘帽’成绩单!”

       一家人,一家亲

      各族干群守望相助心连心

      11月25日下午2时许,笔者驱车来到距九龙县城83公里的踏卡乡耳朵村。在整洁、端庄、大气的村文化活动广场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村活动中心前那杆高高耸立的旗杆上,近200名身着彝、藏、汉服装的村民正随着音乐的节拍尽情舞蹈,那种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氛围让人一览无余。

近一个小时的舞蹈之后,来自呷尔镇华丘村文化站长、全州优秀宣讲员王长生便以“脱口秀”方式拉开了宣讲的序幕。从“一干多支”到“五区协同”,从“四向拓展”到“全域开放”,从“三创联动”到“脱贫奔康”,朗朗上口的语句,声情并茂的表演,欢呼喝彩的场景,开怀大笑的喜悦,让人听得津津有味。近50分钟的宣讲结束时,他现场吟诗:“三族一家手足情,源远流长是同根;‘五区协同’定位准,‘三创联动’方向明”;省州决策要实现,民族团结是关键;耳朵村民加油干,脱贫奔康交红卷;“四好”生活全靠党,感恩奋进往前闯;下次再来耳朵村,变化肯定让人惊!”

      耳朵村既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的藏汉等多民族聚居村,又是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村与文明村,更是全省民族团结示范村和环境优美示范村。透过这一系列“含金量”极高的荣誉背后,是邻里之间的亲密无间和民族之间的亲如一家。在这个充满和睦、和顺、和美、和谐气息的村庄中,建筑风貌可谓是兼收并蓄,无论是彝家新寨、藏家新居,还是汉族房屋,优秀建筑元素的相互使用,让整个村落在“兼容”之中美美与共;320户村民尽管彝族占到了全村总人口的88%,但彝藏之间、彝汉之间、藏汉之间的相互通婚以及一家人当中有两个甚至三四个民族共同生活的家庭更是比比皆是。1328名村民平常就像亲戚一样你来我往,逢年过节更是互相走动、互送祝福,不论是哪个民族、哪个家庭遇到困难,村民们都会义无反顾地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那亲热的场景、那温暖的镜头、那鲜活的故事,既让人感动更令人感慨。难怪近20年来,耳朵村没有发生过任何因民族宗教矛盾引起的突发事件和民族纠纷,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和重大安全事故,没有发生一起集访事件……透过这一个个“没有”,让人看到的是民族团结喜人局面和繁荣发展的幸福画卷。

     其实,耳朵村,仅仅是九龙各族儿女维护民族团结的一个生动写照,也仅仅是九龙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一个缩影。

前两年,子耳乡万年村彝族村民木古挖石因一场意外,导致大腿骨折,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而他的儿子患有残疾,父子俩相依为命。木古挖石家的难处,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平日里,藏族村民送来腊肉,汉族村民送来大米,彝族村民送来蔬菜,大家待他们像自己的家人一样。木古挖石家要修房子,村民们纷纷投工投劳,并按照新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帮他建好了新房。木古挖石情不自禁地说:”在我们村里,藏、汉、彝三个民族简直就像一家人,你教我种菜,我教你养羊;你帮我犁地,我帮你播种;我帮你浇水,我帮你秋收;你帮我砌墙,我帮你修房,大家相互帮忙,从不分彼此。”

    “说实话,在万年村,藏汉彝族村民之间胜过亲兄弟、胜似一家人,三个民族之间语言相互学、节庆相互过,无论是火把节还是藏历年,无论是春节还是游海节,彝、藏、汉族村民之间相互邀请、欢聚共庆,尽管新的村规民约严禁村民大操大办,但在简朴而又不失热闹中,一个接一个达体舞、锅庄舞,舞出了浓浓的手足情;一首接一首的敬酒歌、流行歌,唱出了满满的喜庆味。在我们村,要说民族团结,我可以用‘五个在一起’来概括:农民夜校大家学习在一起、文娱活动大家快乐在一起、传统佳节大家欢庆在一起、脱贫奔康大家奋斗在一起、日常生活大家融合在一起”,村主任朱长青的概括可谓画龙点睛。

      ……

      在小金乡碉房村文化广场,一边是欢快的广场舞,一边是激烈的篮球赛,主角是村民,观众也是村民,“富口袋”与“富脑袋”的相提并论,带给村民们的是满满获得感与幸福感;在美观大气的三垭乡郎呷村,每月的环境卫生、遵规守约、移风易俗评比活动,让村民渐渐养成了好习惯、形成了好风气;在遥远而不失美丽的上团乡放马坪村,“农民夜校”教室内,几乎场场爆满,村民操办红白喜事的攀比之风,就是通过驻村第一书记央忠扎西的讲课给刹住的;……

     从援藏干部人才与当地群众的水乳交融,到支教老师与学生及其家长的深厚情谊,一件件事实、一桩桩好事让人感念于胸,离别时的不舍与离别后的牵挂,让友情升华成了一种难以割舍的亲情;从干部与群众、干部与僧尼在结对认亲和联寺联僧中常来常往,让“思想上帮解惑、法治上帮解读、学习上帮辅导、行为上帮矫正、心理上帮疏导、生产上帮解困”成了一种常态;

      从乡镇舞蹈大赛,到藏彝走廊民歌大赛;从乡镇合唱大赛,到机关合唱大赛;从伍须海国际游海节,到基层群众文艺汇演;从“我的家乡我来拍”摄影大赛,到业余书画比赛;从民间刺绣比赛,到“玛达咪”成功申遗;从教育园丁杯男女篮球运动会,到民族团结和谐杯男子篮球运动会;……唱响的是“感党恩、爱祖国、守法制、奔小康”这一时代主题,展示的是“勤劳勇敢、热情好客、乐观向上、团结奋进”的九龙精神,凝聚起的是各族群众的价值认同、观念认同与思想认同,激发出的则是“脱贫奔康”的冲天干劲。

      行走在九龙各个乡镇、村落,一幢幢精美的藏家新居、彝家新寨、汉家新房,让人目不暇接;一幅幅“共产党卡沙沙、人民政府瓦几瓦”的感恩标语,让人感慨万端;一个个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更让人心潮澎湃。五年来,县委、政府始终坚持“突出一个主题、抓好四个结合、发挥各级优势”的创建思路,始终秉承“三年创建、四年提升”的创建目标,切实完善创建工作责任机制、保障机制、推进机制、督查机制、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及时构建创建工作责任化、常态化、制度化和指标化监管体系,依托全方位宣传造势、多层次宣讲凝心、多元化活动熏陶、立体式推进落实、典型性示范引领,确保了民族团结“八进”活动落地见效、“共建对子”担当有为、对口援助卓有成效、“四个结合”有声有色,伴随着一系列“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的求细求实求深求新求效,九龙创建活动取得了宣传全覆盖、全民齐参与、创建推进实、工作成效好的优异成绩,并顺利通过了省州考核验收。目前,全县 80 %以上的县级机关和乡(镇),70 %以上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寺庙,90 %以上驻军、武警部队已建成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一家人,一家情 

      奔康路上漏掉一个都不行

      脱贫攻坚既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这对今年即将“摘帽”的九龙来说,无疑是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一份份白纸黑字的“军令状”,一次次“立说立行”的现场推进会,一轮轮“六亲不认”的大督查,特别是推进的环环相扣、督战的疏而不漏、通报的指名道姓,不仅给各级干部带来了“紧箍咒”效应,而且更点燃了全县农牧民群众脱贫奔康的火热激情。

       26日上午,笔者来到乌拉溪乡偏桥村。正在村上现场督导精准扶贫工作的乡党委书记余刚激动地对笔者说:“偏桥村最大的特色和亮点就是‘支部+合作社+公司十基地+农户+市场’,村党员干部自筹资金建立的金瑞、富民和祥瑞合作社,涵盖了种植、养殖、加工三大领域,风车斗转的经营管理,让全村群众在脱贫奔康的征程中自信满满、高歌猛进。”

       说起三大合作社,站在一旁的村长李春坤接过话题:“在2011年之前,以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艰难维生的偏桥村与全乡很多村寨一样,过着‘种地勉强饱肚子、养殖勉强够零用’的穷困潦倒生活,居住在大火山上的50几户村民更是穷得惨不忍睹。村上有个叫宋春秀的老人自从年青时嫁到山上后,就再也没下过一次山,更没有见过公路和汽车是啥样子。前年总投资624.5万元的移民新村在公路边建好后,她终于与21户村民一样,欢天喜地住上了一幢两层楼、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的‘别墅’。刚搬进新村集中安置点的她,接连好几天都来到公路边,每当看到汽车从身边呼啸而过时,每当轻轻抚摸停靠在路边的汽车和柏油路时,她那惊诧的神情、激动的心情和喜悦的表情,让人记忆犹新。”

       说话间,一位青年男子突然骑着一辆摩托车在村活动室外的院坝里停了下来。李春坤连忙告诉笔者,“我刚才说到的宋春秀就是国君成的妈。”负责管护山上3800多亩核桃林基地的国君成,如今已是祥瑞合作社的一名员工,36岁的他说起一年多前在山上的生活的确是五味杂陈:“以前住在山上的时候,既不通公路,更没有自来水。家里种的地虽然不少,但由于山上的海拔高、土地贫瘠,玉米、洋芋的收成全凭碰运气,养的牲畜根本就变不成现钱。不说把牲畜弄下山去卖,就是从乡上背一袋退耕还林大米也要走大半天时间。说起那条陡峭狭窄的羊肠小道,让人想起来都害怕,最宽的地方大不了一米,最窄处恐怕只有二三十公分,家庭条件好的人家还可以用马来驮东西,而像我这样的家庭就全靠人背。村民们上下山时稍不留神,要么摔伤要么摔残,摔死摔伤牲口现象那就更多了。人在坡上住,水在沟里流。山上没有水源,我们要么喝浸水,要么就到山沟里去背。那样的日子确实让我们过怕了也穷怕了,幸好有国家的好政策,不然我恐怕下辈子也休想住上那么宽敞漂亮的楼房,不然我休想每月按时从合作社领到3000元的工资!”

       眼下,偏桥村已建成核桃基地3800余亩、蔬菜及水果基地30余亩;年出栏1000余头的商品猪养殖场及年出栏1000头的标准化仔猪养殖场各一个;投资2800万元建成占地面积30亩的国内先进“蓝瘦”山泉水生产线两条以及核桃乳、核桃油生产线各一条,成功申报专利商标7个;三个合作社已发展成员160人,总资产达到了4123.38万元;创造就业岗位105个,85名村民成为合作社的固定工,更多的村民则在季节性务工中有了可观的收入。随着三个合作社规模的不断扩张和经营效益的逐年提升,不仅带动全村群众年人均增收2500余元,而且也为合作社成员带来了年人均增收7500元的回报;村上将11户贫困户的5万元贴息贷款入股合作社,银行贷款由合作社负责偿还,而每户贫困户每年可从中获得4000元分红款。……“产村相融、产村一体”的良好发展势头,使得今年村合作社销售收入可望突破2000万元,全村人均收入将达到1.5万元以上。

      离开偏桥村后,笔者直奔位于斜卡乡的海涛公司。洛让村村民吴甲玛正在用政府发放的耕地割草两用机,一门心思地收割着黑麦草。面对笔者的采访,他激动地说:“以前,我既没技术又没文化更没劳力,外出打工处处碰壁,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2014年,我有幸成为海涛牧业公司创办的西南片区黑毛驴养殖示范基地首批工人。作为饲养组组长,我每天的任务就是保证3000头黑毛驴有足够的饲料。我每月工资收入已从最初的2000元涨到了而今的3000多元,如果加上流转给公司的两亩土地租金以及国家各项惠民补贴,一年收入将近5万元,况且公司还给我买了意外保险。因为有了稳定的收入,我家不仅成功脱了贫,而且还在城里租了一套房子,爱人专门负责照料三个孩子上学读书。”

       去年7月6日,东阿集团、县政府和海涛牧业公司达成协议。按照协议,当九龙黑毛驴养殖规模达到1万头时,东阿集团将帮助九龙建设黑毛驴加工基地,而驴产品则通过集团的营销网络实现无障碍营销。

       据公司总经理王开华介绍,黑毛驴一身都是宝,驴骨、驴皮、驴血、驴脂、驴奶、驴鞭以及驴肉等都具有很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既是畅销的外贸商品,更是国内市场的紧俏货。而黑毛驴养殖技术简单、饲养成本低,比起养殖牛、羊、猪、禽,不但患病几率小、出栏周期短,而且规模收益高,是农牧民稳赚不赔的致富好产业。

      为尽快培育壮大黑毛驴产业,县委、政府从土地征用、黑毛驴引进等方面为公司牵线搭桥,并采取“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带动模式,加力推进驴生产繁育场及生产基地、改良站、良种引进、品种改良、驴舍、饲草料基地以及15处养殖示范基地等建设,力争2020年毛驴存栏达1.8万头;公司则将所在村的37户精准贫困户全部纳入了驴产业基地就业对象,当地30余待业大学生已被纳入公司临时工队伍,每月2000—5000元不等的工资收入,让他们个个干得心花怒放,更让该乡179户贫困户没想到的是,去年仅分红总额就高达71.6万元。

      26日傍晚时分,在通往魁多乡海底村的水泥路上,三三两两的人在悠闲散步,偶尔几辆小车行驶在通村路上。从通村公路俯瞰海底村,一户户彝家新居粉墙蓝瓦、错落有致,如同一朵朵娇艳的索玛花点缀山间,呈现出一幅美丽的彝寨画卷。现在海底村群众的日子真的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村民阿牛拉子再也不等不靠,发展养牛业,就近打工,住着宽敞明亮的房子,如今脱贫致富的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

     从汤古乡的旅游产业到洪坝乡的牦牛产业,从乃渠乡的花椒产业到乌拉溪乡的种养殖加产业,从魁多乡的茶叶产业到烟袋乡的魔芋产业,从三岩龙、八窝乡的药材产业到上团乡的黑木耳产业,从踏卡乡的毛驴养殖业到呷尔镇的梅花鹿养殖基地,……一个个绿色产业的“并联”与“串联”,不仅彰显出了规模效益和辐射效应,而且构建起了“一县多品牌、多村一产业、一村一产品、一户一增收项目”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但见一个个富民产业遍地开花、一个个合作社欣欣向荣、一个个乡村“华丽转身”、一批批贫困群众走向富裕,县委书记赵景强话语坚定地说:“创建活动与州委总体工作格局和九龙发展思路的精准结合,不仅打出了‘民族团结+’、‘脱贫攻坚+’、‘五朵金花+’、‘项目实施+’、‘基层党建+’等一系列‘组合拳’,而且带来了脱贫提速、发展提效、民生提质;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而且更让奋进中的九龙在擂鼓攻城拔寨、剑指脱贫奔康的征程中群情振奋踏歌前行。因此,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九龙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重振行装再出发’的激情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精心施策抓巩固、精准聚焦补短板、精细谋划促提升,力求创建再上新台阶、九龙发展实现新跨越。”



  • 上一篇:新龙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纪实
  • 下一篇:理塘县法院速裁程序让公正与效率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