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巴塘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纪实

甘孜日报    2018年12月13日

弦子之乡唱响民族团结进步歌

巴塘教育园区。

蛟龙港游乐园开园。

“三创联动”动员部署。

专题研究抓落实。

巴塘桃源地坞安置点。

制作“团结包子”。

        素有“高原江南”和“弦子之乡”美誉的巴塘,历来就有维护民族团结的传统。从贺龙将军的红二方面军到十八军进藏,把巴塘作为军事训练和物资筹备基地,以及巴塘饮食文化代表“团结包子”的由来、《巴塘连北京》革命歌曲的诞生等,都体现了巴塘始终具有平等、团结、互助的和谐民族关系,“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在这片热土上不断深化。近年来, 巴塘儿女也一直在书写着民族团结新辉煌、谱写和谐巴塘新篇章。

       强化措施保障   凝聚团结合力

      走进农牧民群众家里,屋顶上悬挂的国旗迎风招展,堂屋里的领袖像擦得锃亮……在促进民族团结的工作中,巴塘涌现出了一批批红旗村、“四好村”。

      巴塘县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州委“六大战略”的基础上增加了“民族教育发展战略”,“七大战略”的整体推进为民族团结厚植了基础。

      为推进工作开展,巴塘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每年召开2次以上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民族团结工作;配齐配强专职工作人员;累计拨付创建办公经费260万元、乡村创建办公经费341万元、社会氛围营造经费235万元。

       以结对认亲“背包进驻”为切入点,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和法律法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各级各部门立足自身优势,先后开展支部结对共建、群众工作全覆盖、“三讲一演一义诊”、“同心同向”、军警民联欢会、“大手牵小手”、党员干部走基层等主题活动2万余场次。以点带面,释放珍珠链效应,各条战线齐心协力,扎实的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各族群众“感党恩、爱祖国、守法制、奔小康”思想自觉。

      着力产业发展  夯实团结基础

      巴楚河与金沙江交汇处,挖掘机、装载机轰鸣声不绝于耳,巴塘电站的建设已全面进入施工阶段。

      苏哇龙、巴塘、拉哇等金沙江上游总装机477.6千瓦的四级电站加快建设,巴塘县优势资源开发的辐射推动效应开始显现。以措普沟景区为主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迈出新步伐,2014年以来,累计实现旅游人次166万。松多高科技蔬菜基地、夏邛蛟龙港游乐园等示范项目顺利投产,318零矿泉水成功上市,全县的产业支撑不断优化。

      据统计,“十二五”期,巴塘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四个翻番”: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翻三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翻两番;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翻两番;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一番。强大的发展态势,为民族团结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持续改善民生   增进百姓福祉

      夜幕降临,华灯初放,宽敞的金弦子大道广场上,穿着各式民族服装的群众正在欢快地跳着弦子,孩子们在人群里追逐打闹,幸福的笑容绽放在每个人的脸上……

      巴塘县着眼民生实际,全力解决群众疾苦,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民族团结持续注入源动力。“桃源地坞”、“桃蹊甲英”两个易地搬迁安置点成功投用,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人”的紧迫问题。川藏联网工程、巴楚河饮水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成,633套保障性住房、50个幸福美丽新村全面入住,群众的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城市五线下地、道路改建、中山广场改造和城市绿化亮化美化有序推进,巴塘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聚焦“川滇藏结合部教育、卫生和文化高地”建设目标,坚持“穷县敢办大教育”,建成全州硬件一流的教育集中学区,县义务教育均衡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康南民族高级中学进一步做大做强。城乡医疗水平加快提升,中藏医院成功创建二甲,县人民医院顺利承办全州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现场会。藏区首个童声合唱团——巴塘天籁童声合唱团先后前往北京、澳大利亚、台湾、西藏、成都、温州等地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充分展示了新时代藏区青少年阳光向上的精神风貌;成功举办“巴塘连北京”、中法山地自行车越野赛等大型交流活动17次,文化宣传亮点纷呈。

      实施润育工程   激发内生动力

     34岁的马燕是巴塘中学一名彝族老师。多年来,她勤奋工作、恪尽职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屡创佳绩,先后多次荣获甘孜州“千百万英才基础人才”、“州级优秀教师”等称号。作为一名少数民族教师,马燕在普通的岗位和平凡的工作中用实际行动维护了民族团结,是全县干部职工主动融入“创建”工作的缩影。

      近年来,巴塘县结合脱贫攻坚,在全省创新启动“千企帮千户”工作,以“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为载体,用典型促示范,以先进树标杆,让“学习先进、对标典型”成为社会新风尚。各乡(镇)、村开展“好媳妇”“好妯娌”“好公婆”“好丈夫”等群众创评活动,大力培育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良好社会风气。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的打造、覆盖所有脱贫摘帽村实施“村村响”工程,让党的声音传递到最基层农牧民,使群众宣讲覆盖19个乡(镇)、4万余农牧民群众。用润物无声的方式影响群众爱国、感恩,有力引导了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树立自力更生、脱贫光荣的理念。

       深化对口援建   共建和谐巴塘

       白格堰塞湖洪峰过后,下午4点,在竹巴龙安置点忙完的李小聪终于拿起手机和家人开通了视频,电话那头,妻子抱着刚满月的孩子和李小聪抢着说话,叮嘱他千万要注意身体。李小聪看着早产刚刚脱离危险的孩子,眼里噙满了泪水,竟一时哽咽得说不出话来,挥之不去的是他对亲情的牵挂和对家人的愧疚。

       2012年起,双流对口援建巴塘,800公里的距离,7年时间,双流200余名援藏干部人才背井离乡,告别亲人来到巴塘,以藏区为家,真情援藏。

       地巫和甲英乡易地搬迁点,崭新房屋已成为巴塘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昌波乡、松多乡、波戈溪乡的卫生院已经建成投用;

       沿318线的公交站牌也成为国道上独特的标志;

       同心幼儿园,孩子们已在现代化的教室里放飞梦想;

      3180山泉水,已经成功走向市场并在双流上市销售;

     “高原鲜”现代农业园区的大棚里,各类新鲜蔬菜正茁壮生长;

       ……

    “双巴一家亲,藏汉一家情”,几年来,双流援藏干部走遍了巴塘的山山水水、田边地角,为民族团结融合、实现共建共享,一直在默默地奉献着,青春、情怀、智慧在这方热土上流淌。

       军民携手共创   谱写鱼水新篇

      武警十四中队、县中队、巴塘大站、空军疗养基地、德达兵站等官兵先后进村入户2000余人次,开设便民利民“小讲堂”;上山下乡800余人次,构建文化扫盲“新阵地”;进学校“1+1”结对186人次,为结对村修建通村公路20余公里,抢修河堤15次,植树造林、义务巡诊、送医送药、维修家电……驻巴部队用实际行动进一步强化了军警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驻巴部队官兵始终心系驻地藏区百姓,时刻与藏区百姓同呼吸、共命运,在驻地开展了一系列团结进步活动。捐款8万余元,资助45名贫困学生,为群众致富脱贫送去了阵阵“及时雨”,赢得了驻地百姓的赞誉与拥戴。切实开展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老红军座谈、民族团结军民共建、军警民联欢等主题活动165场次,教育引导广大官兵自觉承担起维护地方稳定的神圣使命,谱写了“人民军队人民爱、人民军队爱人民”的时代新篇章。

     “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团结的期许。

       民族团结不是空话,而是体现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等方方面面,并通过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和变化,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民族自豪感。

       巴塘县通过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引领,让“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理念已成为全县各族人民的行动自觉,“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已经成为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全县政通人和安定祥和、发展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全县各族群众在持续给力的共建共创中,既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为加快建设“小康、开放、法治、绿色、幸福”巴塘挥洒着激情与汗水。

       采访中,县委书记汪玉琼话语坚定地说:“民族团结进步,既是社会稳定之‘基’,又是经济发展之‘本’,更是脱贫奔康之‘要’。五年的创建实践,不仅带来了各民族在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喜人局面,而且带来了脱贫提速、发展提效、民生提质的良好态势;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而且更凝聚起了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昂扬斗志和冲天激情。因此,创建活动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州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确立的‘三创联动’战略部署,始终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重振行装再出发’的激情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精心施策抓巩固,精准聚焦补短板, 精细谋划促提升,奋力谱写新时代巴塘民族团结进步更加壮美的篇章。”

县创建办 文/图



  • 上一篇:泸定百公里产业带在乡村振兴中担大梁
  • 下一篇:丹巴县城区小学举办第十届冬季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