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8年12月20日
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宣讲。
◎县委中心报道组 叶强平 文/图
12月中旬,为满足31头牦牛养殖的需要,理塘县亚火乡亚火村村民巴绒家扩大后的牲畜棚圈已修好,准备明年发展蔬菜种植的耕地也早早地翻完。
从贫困户到2018年9月“四川省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巴绒说:“是乡帮扶干部和村‘第一书记’多次入户与我沟通交流做工作,通过开展谈心谈话教育,改变了‘等、靠、要’的思想,激发了我脱贫的信心和动力,靠自己的双手,终于摘掉了贫穷的‘帽子’,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巴绒是村、乡、县、乃至全省勤劳致富的典型,理塘县始终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实施“宣教聚力、文化浸润、文明引领、法治普及、典型示范”五大行动的“润育工程”,不断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激发内生动力,从思想上“破贫困”,从行动上“快脱贫”,“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已变成广大贫困群众的自觉行动,在农牧区奏响了“脱贫奋进”的嘹亮赞歌。
宣教聚力——转观念
“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这是毛泽东关于党的群众工作路线的经典语录。
藏坝乡在脱贫攻坚中打算成立养殖合作社,“万一牛死了就血本无归,老百姓又要找到乡上?”不光村民连干部都觉得行不通。乡党委书记健康首先在乡干部中统一思想,给22名干部做思想工作,为村民脱贫,等不起、拖不得,要有“敢吃螃蟹”和“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干部思想统一了,就愉快地分赴各包村做思想工作。村民的思想疙瘩逐渐解开,集体牧场也很快地建起了。现在,牧场发展很顺利,村民也从中得到了实惠。
以前,甲洼镇干部“热”、群众“冷”,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热情不高,“等、靠、要”的思想屡见不鲜。针对这样的现象,甲洼镇采取融入结合、分类实施、因地制宜、因人施教的方式,对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贫困党员、贫困僧尼等特殊群众开展精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贫困群众深刻认识到“惠从何来”“恩向谁报”,不断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理塘县结合藏区(牧区)实际,形成“1+4+12+N”大宣讲体系,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把牧场草坝变为“讲堂”,把农牧民和僧尼变为“学员”,用群众的语言讲好“理塘故事”。通过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群众参与产业脱贫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玛吉阿米花园农庄、康藏阳光现代生态农业双创中心、藏青扎喇牦牛养殖合作社等,辐射甲洼、濯桑、藏坝等乡镇,让贫困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打工,并获得稳定收益,产业脱贫迈出了新路子,实现物质与精神“双脱贫”。
文明引领——改面貌
今年7月,理塘县甲洼镇下依村在村级活动室开展了首届“下依之星”评选活动。
本次评选活动共涉及六个奖项,包括勤劳之星、致富之星、卫生之星、教育之星、和谐之星、优秀队干。本次活动由村委会商议出20名候选人来角逐奖项,经过村民民主评选,由“第一书记”为每名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及奖励金,今后每年将继续开展此项活动并逐年提高奖励金。
在6名获人员中,被评为“教育之星”的洛绒泽旺说:“我非常重视娃娃的教育,再苦再累都要供上学,读好书有了知识、有了文化将来才会改变家乡的面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评选活动激励了广大村民,现在的下依村村子变漂亮了、村民变文明了,整个村子有了精气神。
下依村是理塘文明引领的一个缩影。该县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突破点,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在广大农牧区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新时代新乡贤”等创评活动、编制易于记诵的藏汉双语新村规民约、打造与本地风貌融合的核心价值观藏式文化墙、开设“文明新风”马背讲堂和道德讲堂、组织文明单位结对帮扶贫困村,引导群众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理塘县启动文明城市创建,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推进文明细胞建设工作,建设完成“三新”示范点奔戈乡拉扎村和幸福美丽生态文明示范村村戈乡牧民新村,目前已有文明村镇33个,以弘扬时代新风推动群众精神文明创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城大地”生根发芽。
法治普及——提素质
“任书记你跟我过来看,我给自家的摩托车办了牌照,还给自己买了份人身意外保险,在听普法讲座前我一直不知道摩托车不办牌照上路是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如果路上出了事后果不堪设想啊!”10月19日,理塘县濯桑乡下汝村村民甲它拉着“第一书记”任敏到帐篷外看办了牌照的摩托车。
通过长时间的普法宣传教育,下汝村像甲它的一样“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村民越来越多,村会计泽泽会主动向任敏咨询家中修建房屋需要购买木料该去哪些相关部门办理木材运输证;因家中拖拉机侧翻导致腰椎受伤的群章会向乡干部咨询需要收集哪些资料才能做好医保报销;准备购买新房的邓珠向驻村工作队队员了解怎样签订买房合同才能合法、稳妥……
为唤醒农牧民群众自觉监督、有序参与的法治意识,理塘县结合“法律七进”活动,集中开展“1+10”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2018年,开展“1+10”主题宣传日和法治宣讲进乡村活动,受教育人数36495余人,发放资料19746份,解答法律咨询人数620余人,发放印有藏汉双语法治宣传标语的纸杯810余套,实现24个乡(镇)全覆盖。
理塘县实施法治宣讲进乡村活动,宣讲宪法、民法、治安、土地、宗教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实现法治文化在农牧民群众中的全面普及,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营造了知法、懂法、敬法、守法的良好氛围,农牧民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
典型示范——涨热情
下木拉乡上马岩村地处深山,土薄地瘦,但原始森林茂密、青杠树种富集。村支部书记降措就打起“靠山吃山”的主意,乡上也把上马岩村确定为木耳种植试点基地。
为发挥好党员致富带头人的作用,降措成立了上马岩村农副产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他自筹资金3万余元购买2万余棒木耳种子,并通过聘用该村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务工的形式,每年的收入可达40万元。现在,村民们都加入了合作社,分红的数量也逐年上涨。
物质层面的改变,正在改变着村民们陈旧的思想观念,结婚不再收受重彩礼,邻里之间不再左右攀比,亲人过世不再动辄杀几十头牦牛铺张浪费,产业发展不再等、靠、要……新观念、新面貌、新产业、新风尚的生活画卷在上马岩村民面前徐徐展开。
10月16日,中木拉乡下麻衣村民们热火朝天地投工投劳修建网围栏,待明年开春后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好让自己的钱包“鼓”起来。
“在这以前,我们村是没有集体产业,也没有想过要发展村集体产业,自从今年7月份,我们参观了本乡乃沙村发展的集体经济,当时就暗自下决心要让本村村民的钱包 ‘鼓’起来,现在已经迈出步伐,相信通过勤劳,自力更生,脱贫的愿望一定会实现。”下麻衣村委会主任珍塔说。
目前,理塘建立了甲洼玛吉阿米花园农庄、康藏阳光生态农业产业园、霍曲吉祥牧场、藏青扎喇牧场等10余个集体经济示范点。理塘县通过选树先进典型集聚发展正能量,营造大家“学榜样、做榜样、树榜样”的良好氛围,群众的致富热情不断高涨。
“聚焦乡村短板,对接群众需求,主抓阵地创新,细抓任务落地,形成了实施‘润育工程’的良好氛围,切实激发了农牧民群众脱贫奔康内生动力,为加快建设康南中心城市和建成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理塘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凝聚了人心力量。”理塘县委宣传部负责人说。
文化浸润——提动力
理塘县以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为目标,注重文旅融合,传承发展民族文化,重点打造“仓央嘉措诗歌节”品牌,着力建设高原诗歌之城,让高原文化、扶贫文化浸润全县农牧民群众。确立“一季一主题、一月一活动”方案,举办“骑闯天路”自行车选拔赛、“高城杯”足球联赛、首届非遗文化展演、第二届仓央嘉措诗歌节、2018壹占高城国际越野赛、中秋丰收节主题摄影作品网上宣传等“我们的节日”文体活动20余次。
理塘县打造骨干型农牧区基层文化队伍,为214个行政村配备公益性岗位文化志愿服务者,进一步完善农牧区宣传文化战线队伍,夯实基层文化队伍基础。推进农牧区广播电视全覆盖、文化院坝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开展“送文艺下乡”50余场次。
理塘县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理塘县梵音馆和藏戏研习所,成立理塘县萨迦文化石刻艺术责任有限公司,建设郎色影院,鼓励扶助民族文化产品的合作生产,以“宗念客”“仓央传媒”为代表的40多家私营文化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达240多人。不断推出独具理塘特色的精品力作,使生态产品和传统手工艺品通过文创加以利用,更好满足人民对文化产品的需要。
理塘县坚持以文化人,激发强大内生动力;坚持以文立业,引领全域旅游发展;坚持以文强县,建设高原诗歌之城,加力实施文化浸润行动,探索文化扶贫的理塘实践,将群众的思想引导到脱贫奔康上来,引导到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理塘来。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