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人畜分道 走出一条文明路

甘孜日报    2019年06月19日

乡城县热斗村告别生活陋习记

建成后的人行道和畜行道。

6月15日,走进乡城县洞松乡热斗村,只见道路整洁,一些地方常见的牛粪猪粪不见踪影,更闻不到粪便的异味。

记者有些纳闷,难道这村子没有养殖藏区皆有的牦牛和藏香猪?

听到记者的提问,同行的村支部书记兰英成笑了:“我们村子30户人家有藏香猪300多头、牦牛200多头、藏鸡200多只。只是这些畜禽都与人‘分居’‘分道’‘分流’了。记者同志,你不要用老眼光看我们乡村嘛,你说的那些是‘隔年日历’了。脏乱差早已在我们这儿翻篇了。”

进一步探寻究竟,了解了该村改变人畜混居,以人畜分道为突破口,改变了村民陋习,养成了健康习惯,提升了村庄“颜值”,提振了发展信心。

人畜“分流”,各行其“道”,走出了一条乡村文明发展路。

◎本网记者 谢臣仁 文/图

人畜混居

粪便满村“臭名”扬

楼下一群猪,院里一堆牛,出门一脚粪,进门一声臭,这曾是乡城县洞松乡热斗村人畜混居的不堪状况。

人畜混居、人畜“共流”曾是我州农牧民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说起以往的情况,惭愧得很,我都不知道自己住的是猪圈还是猪住的是人的房子。” 村民无所章追说,以往热斗村在高山上,都是老式藏房,通常是一楼关猪、二楼住人、三楼放粮食,当地人戏称为“一楼畜牧局,二楼人事局,三楼粮食局”。把畜禽的圈舍建在自家楼下或院子里是不少农牧民的通常做法,由此带来的环境和健康问题非常突出。

过着“人畜混居”的日子,卫生意识普遍不强,看似不起眼的牲畜粪便却成为大麻烦。“大家图省事,直接把粪堆放在院子里或路上,搞得整个村子都是臭烘烘的,一旦遇到下雨天,道路上更是污水横流,时间久了,越来越脏。” 兰英成说,那时是粪便“围”村,你走在村子里,很多时候是下不了脚,因为满村到处都是牛粪猪粪,你找不到地方下脚。

“那时交通不方便,用水也不方便,村子想搞清洁很难,这是客观因素;但更主要的还是主观因素,是村民们习惯了这样把牲畜‘敞放’,任由牦牛、藏香猪、藏鸡这些畜禽在村子里当‘自由人’。”驻村第一书记多登说,牦牛、藏香猪和藏鸡占据着院子,家门口就能闻到一股臭味,污水更是直接排进村里的水沟。

“以前我们踏出门槛就可以喂猪喂牛,的确很方便。但有臭气和污水,入夏后,村里更是苍蝇蚊子满天飞。”村民阿者呷说,那时整个村子臭烘烘,人经常生病。但大家觉得那么多年都这样过来了,“习惯了”。

这一习惯的结果就是——粪便满村、臭气熏天、疾病横生。

几经拉锯

讲究卫生成习惯

改变发生在2014年。2014年,乡城县对洞松乡热斗村和该乡的固松村、卡心村、木因村、克斗村进行避险搬迁,建立了热斗新村。

“既然叫新村,就要有个新样子,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村子臭烘烘、村民脏兮兮。”兰英成告诉记者,移民房建得好,建了牲畜棚,彻底把人畜进行“分居”;人行道和“畜行道”分开走,牲畜进出有专门的口子,人畜各不相扰,便于清洁;建了化粪池,不再让粪便四处流溢;建了排污管,所有污水通过管道进入化粪池,不再随意排放……

“近十项措施的目的就是要把村子变好变美。硬件设施是没得说了,关键在人,村子建得好,还得大家维护得好才好。” 兰英成说。

要想维护好村庄的“面子”,就得改变村民的脑子。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几十年的“习惯”要一下改过来,谈何容易?

村“两委”准备把人畜分道作为突破口,提升热斗村文明水平。村里专门制定村规民约,召集村民发放宣传资料,要求村民要做好人畜分道。村民们口里答应着,可坚持两天,就走样子了,不是村民赶着牦牛在人行道上逍遥漫步,就是把牦牛放进院子里晒太阳。村子又变成了“大花脸”,那臭味也渐渐在人身上“还魂”了。

情况不妙,事态严重。村里专门组织“巡查员”,对各家各户进行巡查监督,经过近一个月的“强制措施”,人畜实现了各行其道。

道路上的牛粪少了,村子渐渐干净了,这只是表象的改变,最大的改变应该是村民多年陋习需要彻底改变,不然稍作时日又会“死灰复燃”。村里请来乡卫生院的医生到村子开展卫生知识宣传,发放资料、播放宣传片,还请来因为人畜混居引发疾病的患者现身说法,让村民知道改变陋习的重要性。

“我五十二了,以往总觉得‘不干不净、吃了不生毛病’,还以为村干部拿大话吓人。看了宣传片,听了住院的人讲了自己为啥生病的原因,才知道我们原来那些习惯该好好改改了。”村民中太说。

中太的话正是全体村民在思想“拉锯战”后的真实反应,村民们认识到讲究卫生的重要性。

“死灰”没有复燃,人畜分道作为一个突破口,让村民们与多年陋习“分道扬镳”,让文明因子渐渐浸润村民心灵。

分合有道 “颜值”“气质”双提升

屋舍俨然,30户人家的房屋成3列整齐排列,每户人家是规范的四合院,门前是一个小花园,种着各种花草,几户人家的玫瑰和月季开得正艳。

走进小院,进入眼帘的是二层楼的白藏房,后面是牲畜棚。3列房屋之间各分布着两条道路,1条3.5米宽的人行道,1条2米左右的畜行道,人行道和畜行道之间,围墙相隔,人畜“分流”各行。全村3条人行道和3条畜行道都十分洁净,今天的热斗村实现了“大变脸”。

驻村第一书记多登说:“这只是你看到的‘颜值’的改变,我的感受到的是村民‘气质’在提升。”

多登说,以往村民们比的是谁的首饰多、谁的衣服贵、谁的房子大,现在比的是谁的习惯好、谁的荣誉多、谁的致富本领强。他举例说:“就拿‘三新家庭’流动红旗评比来说吧,全村30户,一月评一户,为了评上流动红旗,大家都是铆足劲去争、去创。我们每次评选都是优中选优、好中选好。我们越评越难评,也越评越评出新气象。”

2018年,乡城着眼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双同步,以实现“适应新环境、改变旧习惯、梳理新观念、争做文明人”为目标,开展了“新时代、新生活、新风尚”为主要内容的“三新”文明新风创建活动。热斗村按照此要求开展了“三新家庭”评比。村民崩改家是今年6月的“‘三新家庭’流动红旗户”。崩改说:“你们不知道,我这流动红旗得得好‘辛苦’哟,全村30家人,大家都在争。 那硬是一项一项打分,一分一分比出来的。”

既有流动红旗,也有黄牌警告。村民尺称家因为没做好门前公共地段的卫生而被给予黄牌警告。虽然黄牌已被取消,但村民尺称还是感到脸上无光:“丢人啊,那比给你几耳光还难受,大家看你的眼光都是火辣辣的,那些天我走路都躬着头不敢看大家。”吸取教训,痛定思痛,尺称说:“以前只觉得村子里的事是公家的事,现在想起来,觉得自己太自私了,只有把村子里的事搞好了,整个村子都好了,大家才会真的好。”

尺称的话远远超出了对一次黄牌警告的认识,更是村民精神风貌的改变。“以前村民针尖那么大的利益都在争,现在是磨盘那么大的好处都在让。” 多登告诉记者,村子的变化是从人畜分道开始的,但早已不局限于人畜分道,以人畜分道发轫,热斗村引导村民“多面”提升,可谓内外皆修,村民们习惯好了、思想上进了、热心公益了、想着致富了。村子也在制定新的争创目标,向着县、州先进村、平安村、文明村方向进发,力争在全县崭露头角、在全州勇争一流。

乡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多则说:“热斗村是一个小山村,人畜分道也似乎是一件小事情,但热斗村把人畜混居这个藏区很多地方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作为突破口,把人畜分道作为乡村文明建设的一个‘引子’,推进‘新时代、新生活、新风尚’建设。人畜分道有分有合,分是与陈旧的观念、落后的习惯、颓废的面貌‘分道’,合是与热心奉献、进取奔康、乡村振兴‘合道’,在分合之间,拓展出一条乡村文明发展之路。”



  • 上一篇:成都名医三州行义诊服务活动走进稻城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