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德格县雨托村党建引领华丽蝶变

甘孜日报    2019年07月15日

白马泽仁和村民在土豆基地除草。

◎县委中心报道组 曹秀英 本网记者 张磊 文/图

“看样子今年洋芋又长得好哦,你们要好好管理,9月份又是大丰收。”7月12日,德格县龚垭乡雨托村党支部书记白马泽仁正在该村优质土豆种植基地里与村民一起除草,绿油油的土豆苗长势喜人,忙碌的村民们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2017年11月,雨托村171户523人通过整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体搬到紧邻岗白公路的哈达通,住进171栋环境舒适优美的二层藏式小洋楼。仅仅一年时间,雨托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纳热山深沟“五不通”的偏僻村庄搬迁至金沙江畔的“蝶变”新村,雨托村党支部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的示范表率,带领全村村民挪穷窝、谋发展、拔穷根、换新颜,铺就了一条脱贫奔康的大道,实现了从“填饱肚子”到“过好日子”的蜕变。

如今,走进雨托村,一排排藏房错落有致,一盏盏路灯别致明亮,一条条村道宽敞整洁,村民都说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自从搬到了集中安置点,大家的生活大变样,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转变观念 建设美丽家园

雨托村藏语意为“坐落在绿松石上的村落”,然而受自然条件、思想观念和经济发展滞后等因素,自解放以来,该村一直是“五不通”村。最远的村民居住在离公路48公里的群山深处,出行从最开始的徒步骑马,再到一条仅能通行一辆摩托车的不足60公里的土路,山高破陡,一度成为德格县脱贫攻坚工作启动后的“老大难”村。

2017年3月,德格县委、政府和龚垭乡党委政府在雨托实地调研、现场办公,一致认为实施“五通”工程难度大、代价高,唯有搬出“穷窝”才是最现实的选择。但500余人集中安置的土地问题,以及离开祖辈世代居住家园的情感割舍成为村民们需要跨出贫困的第一道坎儿。

此时,村“两委”班子勇挑重担,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引领作为。一方面,村“两委”班子和农牧民党员13人认真履职,针对村民顾虑和疑问,详细了解脱贫攻坚政策、整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各项标准、资金来源、制度保障等情况,并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座谈、村民小组会议、群众大会和进村入户开展宣讲、交流整村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案例等形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动员村民自愿主动搬迁,实现无矛盾、无纠纷整村易地搬迁。另一方面,全村党员示范带头作表率,住在山上的党员带头往山下搬,住在山下集中安置规划区的党员带头主动拆除住所、腾出自家用地,仅2个多月就实现零费用完成132亩土地集体征收备用。

“以前我们住的地方条件确实十分艰苦,要啥没啥。但毕竟乡亲们住了几十年习惯了、有感情,要举家搬迁心里还是舍不得。因此,我们就先了解国家政策,带头搬,然后从教育、医疗、住房保障、基础设施配套和未来发展等方面做大家的思想工作,让大家心里有了底。”现年67岁的老党员泽登占玛带头第一个搬出了集中安置规划区。

村民仁真多吉,当时极力反对整村异地搬迁。因为这事儿,还和村里的干部闹过不少矛盾,找了不少麻烦。现在想起当时自己的固执,仁真多吉至今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从来就没想过会离开,当时我既舍不得,更不相信搬走后会过得好。但是,搬迁后看到房子修的这么漂亮,环境这么好,心想,幸好当时听了大家的话,才有现在这样好过的日子。仁真多吉满脸歉意地说。

在村民搬迁和工程建设过程中,乡、村干部与当时腾出建房用地的9户村民几乎完全同吃同住,轮班驻守工地为全程监督工程建设,并对接相关部门以“以工代赈”的方式为群众筹集建房资金,最终建成极具德格特色的美丽藏寨。

党员带头 巩固脱贫战果

“多亏党的政策好,把我们从穷山沟搬到了幸福新村,住上舒适的房子,吃上新鲜的蔬菜,每年分土豆、分红一样不少,不仅孩子上学、老人看病方便,就连年轻人打工都想多跑两趟,日子越过越好啰。”村民色然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他告诉我们,现在乡亲们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党和政府才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雨托村整村易地扶贫搬迁在规划设计之初,村党支部就考虑把发展产业作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动员村民自愿将土地用于村集体产业建设,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活力,让贫困户从中获益。为此,在建设住房和完善各项基础设施配套的同时,雨托村就修建起4栋商业用房,种上12亩的核桃树、桃树和2亩蔬菜大棚、20余亩的土豆,并在3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和1名返乡青年党员的带动下,建起了党员示范棚,当年就实现了人均分红从0元到400余元的增长。如今,雨托村内的产业用房以第一年7万、第二年8万,每年递增1万的出租方式签订了10年出租合同,打造一个集农家体验、餐饮、娱乐为一体的“雨托花园”,村民不仅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还能从中分红;2018年,每户村民从土豆基地分得300斤左右的优质土豆。蔬菜大棚和每户近20平方米的庭院经济用地里种植的白菜、萝卜、葱等蔬菜四季不断,不仅实现了自给自足还有富余,同时多余的蔬菜还能在市场上卖钱,增加村民收入。

雨托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之后,村党支部又将讲文明爱生活外化于心、内化于行。利用村级活动室开办农牧民夜校,邀请学校老师、技术人员、机关党员干部,以“课堂理论教学+线上网络教学+基地实训”的教学模式,对村民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政策法规宣讲、基础知识学习、实用技术培训等等,激励村民自给自足,勤劳脱贫,该村外出务工人员从以前的几人到现在的200多人,实现了人人有脱贫路径,家家有收入来源。同时,该村还建立了一支20余人的“雨托歌舞团”,既丰富村组活动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与当地乡村旅游形成互补,推动乡村振兴。

“现在,村民们的生活渐渐好了起来,村容村貌、精神风貌当然更不能落后掉队。”雨托村第一书记白玛仁真说。

当前正值高原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群山环绕的雨托村处处春意盎然,鸟语花香,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雨托村党支部将全村党员群众拧成了一股劲、合成了一条心、形成了一盘棋,让曾经偏远贫穷的雨托村“破茧成蝶”,实现华丽蜕变,村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我们相信,未来的雨托,一定会越来越好!





  • 上一篇:新龙县就业扶贫出实招见真效
  • 下一篇:丹巴“网红蔬菜”受北上广市民热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