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前景似阳光般灿烂

甘孜日报    2020年09月17日

徐龙乡“桃花源”一片灿烂。

生态水电提供充足的发展能源。

葡萄产业富民增收。

美丽乡村一角。

◎尹兰 赵耀 文/图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2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长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6%。”得荣县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制定了年度工作目标。这份目标书中,一个个数字彰显着坚定的发展信心和光明的发展前景。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目标是前进的方向,建州以来,得荣县各项事业持续发展,尤其是近年来,该县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成绩喜人。如今得荣又定下高目标,那么它的底气何在?实事求是、认真分析,不难发现,得荣定下这样的目标,有理有据。

晒成绩

得荣高质量发展底气足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见金。发展是一个递进的过程,只有顺势而为,才能扬帆远航,发展的基础会影响发展速度。审视得荣县2019年发展的“成绩单”,不难发现,近年来,得荣县良好的发展成效就是其加快发展的底气所在。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实力也是发展潜力。2019年,得荣县的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十亿”大关,达到10.63亿元,同比增长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95亿元,增长1.0%,超目标任务16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006万元,增长5.7%;工业增加值完成1.96亿元,增长40.7%,增速高居全州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亿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995元,增长8.7%;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253元,增长10.6%。一个个“向上”的数据,体现了得荣经济的强劲势头,也是得荣发展的坚强基础。

发展基础不仅看经济总量,也看基础条件、经济结构和整体环境,得荣在这三方面同样底气十足。

2019年,得荣的脱贫基础全面夯实:累计完成易地扶贫搬迁72户、地质灾害避险搬迁612户、藏区新居3040户;实施安全饮水项目71个、埋设引水管道965.8公里,建设通村硬化路295公里、村内硬化路125公里;兑现教育扶贫基金336.73万元,落实“十免四补助”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8个100%”政策,兑现卫生扶贫救助基金306.57万元。精准扶贫与兜底保障政策实现有效衔接。群众的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建成贫困村农业产业基地1.8万亩,培育专业合作社118个、科技示范户258户。通过实施产业扶贫,带动贫困群众人均增收3659元。

产业是发展的根本抓手。2019年,得荣围绕“1256+N+X”农业产业发展思路,新改建百公里产业示范基地2.3万亩,推广藜麦、汉麻、中藏药等特色经济作物6400余亩,成功创建曲雅贡酿酒葡萄现代农业州级园区;建设高标准农田5000亩,粮食总产量达1.17万吨;成功注册“得荣核桃”地理标志农产品,成功认证“三品一标”产品8个、“四川扶贫”商标农产品6个,全县第一个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园区破土动工。全年,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5亿元。瓦卡成功创建为3A级景区,下拥景区旅游基础设施项目、茨巫、白松等4个旅游综合体、11座旅游厕所加快建设,全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6亿元。

基础建设是发展的保障。2019年得荣建成水利基础设施6处,实施太阳能光伏提灌站8座,配套高效节水灌溉2处。实施16个村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高质量通讯网络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G215全线贯通,G549得荣段基本完成路面建设,新建产业路15公里,整治通村硬化路12.5公里。

生态保护是发展的根基。2019年得荣努力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县财政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全面完成医疗废物规范化、无害化处置和城乡污水处理等问题整改;实施封山育林0.5万亩、森林抚育1.5万亩、人工造林0.1万亩,巩固退耕还林4.66万亩,有效管护森林220万亩。

社会和谐是发展的前提。2019年得荣全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效果显著。“平安得荣”创建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顺利通过国家和省级考评验收,各族人民进一步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法治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依法治理成为常态、遵法守法成为习惯,全县呈现出宗教和顺、民族和睦、社会和谐的全新景象。

从2019年的“成绩单”不难看出,得荣发展的硬实力和软环境都为其更好发展提供了底气。2020年上半年,该县重点县工作的发展,也延续了这种底气。

2020年上半年,得荣县旅游接待47.5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6亿元;下拥景区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1600万元;新建成特色产业基地4.4079万亩;实现食品饮料加工产值完成310万元;完成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0.591万亩,实现藏医药总产值完成0.16亿元。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在经济压力下行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下,今年上半年得荣主要工作依旧推进较好,证明其发展的基础已大有改善,发展的前景大有所为。

晒资源

得荣产业化发展优势显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地区要加快发展,资源优势必不可少,而得荣在这方面刚好是蓄势待发。

得荣近年来顺应全局、立足县情,制定了“1232”的整体发展路径,即“以脱贫攻坚工作为引领,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和干部群众基本素质能力,强力推进特色农牧、优势能源和生态旅游三大产业,做精县城、建美乡村”。该县制定的产业发展思路是“一优先、三有序、四加快、五坚持”,即“优先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有序推进水电、光伏、风能三大清洁能源,加快发展葡萄、汉麻、藜麦、中藏药四大特色农业,坚持做强树椒、藏香猪、藏香鸡、中蜂、藏桔等五项传统产业”。

从以上思路可见,得荣县未来发展的主要依托是农牧资源和旅游资源。刚好,得荣在这两方面的资源优势也十分突出。

得荣县年日照数2200小时,年均无霜期243天,具有蒸发量大、日照充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气候类型多样、垂直变化显著等特点;具备发展原生态特色农牧产业的气候优势。全县现有耕地36222.57亩,含盖一季区生产区、假二熟区生产区和两熟区,能产出麦类、玉米、葡萄、树椒、青稞等粮食蔬菜和经济作物。全县天然牧草地209.2万亩,生长苜蓿、菊苣、黑麦草、红豆草、皇竹草等优良牧草。全县林地面积266.5746万亩。目前,全县的农特产品资源有小麦、玉米、青稞、苦荞、树椒、花生、西瓜等农作物与各类蔬菜,核桃、酿酒葡萄、皱皮柑、石榴、苹果、梨等果类,有豹、盘羊、野牛、熊、獐等名贵野生动物,虫草、贝母、黄芪、丹皮、党参等名贵中藏药材。食用菌主要有松茸、木耳、扫把菌、桥巴菌等,以松茸最为名贵,年产150吨左右。

得荣县的农牧资源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和突出的原生态特点,目前得荣酿酒葡萄、得荣树椒、野生蜂蜜、核桃等农特产品已经走进市场,取得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得荣树椒在2006年获准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直到2018年该县已有11特色农业产业加工企业取得了较好成绩,其中得荣县太阳谷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推出了“太阳谷”牌树椒、蜂蜜、核桃、松茸和“嗡嘉天域”葡萄酒等产品;得荣县太阳魂农副产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的“扎西尼玛龙”系列苦荞茶、“扎西尼玛龙”葡萄酒在国际上斩获了多项大奖。得荣县拉吉冲农特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树椒产品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农产品金奖”,核桃产品被评为“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2017产品金奖”。

相比农牧资源优势,得荣的文旅资源优势也不逊色。得荣县旅游产业具有三个方面优势及特点——

交通区位突出。得荣县地处川、滇、藏三省结合部“金三角”地区,是甘孜州出川入滇进藏的重要通道,是滇藏茶马古道上的重要渡口。县城距丽江市320公里,距香格里拉市140公里,距乡城县160公里,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梅里雪山218公里,距国家级地质公园普达措166公里,地理位置优越。航空方面,周边有丽江机场、亚丁机场、香格里拉机场等机场,公路方面,全县境内有国道215、549等多条线路。

可利用的自然优势显著。平均气温14.7℃,适宜夏季避暑及冬季康养。全县地质结极复杂,高山峡谷并列,气势磅礴。境内生物多样,有50多种珍稀动物和100余种高维菌种与药用植物;有“一江四河”、11条山溪、9个高山湖泊、2处温泉和200余处泉水。县内有地文景观、天气气象、水域风光、生物景观、人文宗教等五类景观,莫木大峡谷、毛屋大峡谷、下拥景区、金沙江第一弯、翁甲圣地等,价值较高。

历史人文深厚。得荣县是历史上民族交往的重要通道,是藏族文化和纳西文化的交汇区,也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县内拥有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羌”,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得荣觉央和得荣纳西年,以及作为甘孜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得荣九步锅庄,还有车模技艺、得荣竹编、得荣土陶烧制等民间技艺。得荣还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1936年贺龙率红二方面军经左路从得荣前往甘孜与红四军汇合,在这里留下了深厚的红色文化。

同时,得荣县在光伏、水能、优势矿产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也很突出。

优势互补,比翼齐飞。得荣县已经明确“农旅融合”的绿色生态发展发展方面,显著的资源优势,必然照亮发展前景。

晒信心

得荣跨越式发展势头好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得荣党政的奋斗目标。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上依赖于人民,也造福于人民。所以,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关键。

得荣县素有“中国西部太阳谷”之称,阳光自信是得荣人的“地域基因”。对于未来的发展,得荣干群充满信心,今年77岁的老干部斯郎彭错,对这种信心有着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

斯郎彭错出生在得荣县奔都乡,从1960年参加工作,一直在得荣,先后在公安、商业、财贸、纪检、政协等岗位工作,2004年从县政协主席的职务上退休。工作44年,过了大半辈子,斯郎彭础对得荣发展信心,源自艰苦的奋斗经历、卓越的发展成绩和得荣人刻苦奋进的精神品质。

斯郎彭错回忆,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那时得荣处于农奴社会末期。他小时候和村里的其他平民一样,吃不饱、穿不暖,冬天打光脚,双脚冻裂,最奢侈的治疗方式就是在伤口上涂羊油。“受过苦,就知道共产的好,就知道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知足感恩是我们继续发展的动力。”

1960年,17岁的斯郎彭错正式成了得荣公安的一员,在他刚工作的年代,得荣条件十分艰苦。上世纪70年代初,他开始担任商业局长,人们都叫他“马帮队长”,因为县上商业基础几乎为零,没有工业产品,商业局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马帮从云南或巴塘转运盐、糖、布等基本物资。他说,那时候,县上生猪产量低,只有把生猪出栏任务派发到村,因为粮食少,群众卖的猪又小又瘦,县上一个月才宰杀、供应一次猪肉,每人限购一斤。

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他任财贸局长。彼时,县上的商业发展极其薄弱,县里唯一的工业企业是一个酒厂。因为穷,所以物资供应也紧张,郫县豆瓣在当时就是高档品。

以前得荣最大的困境就是不通公路,而且修路难度极大。上个世纪80年代,修瓦卡镇到县城的公路时,斯郎彭错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没有机械,全靠人工,大家没日没夜的干,隔三差五就有人意外牺牲,但大家没有怨言,也没有退缩。”

现在,斯郎彭错完全过上了颐养天年的幸福生活。他每天生活规律,早起散步,必看新闻,最喜欢的是到街上和老伙伴聊聊国家大事,谈谈家乡变化。他的子孙中有的已经工作,有的还在上大学,一家人都各司其职、各有作为。他说,“如今的幸福生活根本上得益于国家强大、家乡发展。”

斯郎彭错说,建州70年来,得荣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尤其是交通建设、水利设施、易地搬迁的成绩是历史性的。这种发展,根本上来源于党的坚强领导、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全县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彰显了我们的国家力量和制度优势,也体现了实干精神的宝贵,得荣干群对此十分感恩。

谈及得荣的未来,斯郎彭错认为,当前,得荣都迎来了又一个发展机遇。从外部看,国家发展环境越来越好,对边远民族地区的支持越来越大;从内部看,得荣的基础建设实现了根本提升,现代产业已经起步,干群内生动力不断激发,全县干群团结奋进的氛围日益浓厚。更为宝贵的是,得荣人民历来有艰苦耐劳、开放进取的品质,这是得荣攻坚克难的“宝典,也是得荣持续发展的“秘籍”。

斯郎彭错说,他的目标是活上100岁,“现在的幸福生活如太阳谷阳光般灿烂,让人眷恋。

正如斯郎彭错所言,得荣的发展前景将如阳光般灿烂。


  • 上一篇:交通先行 变“孤岛”为“通衢”
  • 下一篇:幸福像阳光般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