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神驹故里舒画卷

甘孜日报    2021年01月10日

决胜全面小康 共圆百年梦想 喜迎州两会特别报道

道孚县脱贫攻坚纪实

道孚县对贫困群众进行就业培训。

校园食堂里,学生正在享受美味午餐。

协德乡莴笋基地务工村民丰收时满面笑容。

道孚县鲜水镇鲁都新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道孚县脱贫攻坚办 文/图

   高质摘帽捷报传,追忆脱贫战曾酣。鲜水河畔写传奇,神驹故里舒画卷。

   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道孚深入推进组织建设“引领”、贫困监测“精准”、基础设施“提升”、农旅产业“富民”、民生保障“满意”、易地搬迁“宜居”、就业稳固“增收”、乡村治理“和谐”,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村子越来越美、产业越来越多、日子越来越好,圆满实现高质量脱贫,道孚奏响一曲曲高原礼赞之歌。

   构建“金字塔” 壮大“生力军”

   岁末年终,盘点收成,道孚县瓦日镇列瓦村村民喜笑连连。村支部书记所郎单孜感叹道:“能有这样的收成,陈书记立了大功。”

   所郎单孜所说的“陈书记”是该村第一书记陈旭冬。今年2月,道孚遭遇新冠病毒侵袭,道孚强力抗疫。陈旭冬及时帮助村民组织春耕备耕所需农资,全面做好春耕播种,在打赢疫情防控战的同时为夺取全年农业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陈旭冬只是众多扶贫干部的代表,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在道孚,数以千计的扶贫干部奋战一线、勠力攻坚。

   2014年,道孚县精准识别贫困村86个,占行政村总数54.4%;贫困人口2536户11086人,贫困发生率占全县工业人口的22.8%。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必须以抓铁有痕的韧劲、踏石留印的干劲、刮骨疗毒的狠劲,全力冲刺冲锋。

   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用奋斗之尺,丈量扶贫刻度,担负脱贫攻坚力量下沉,注入脱贫攻坚主攻“能量”——

   坚持全县“一盘棋”思想,成立以县级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建“县级指挥部、乡镇作战室、村级工作队、农户帮扶点”的四级攻坚组织体系,形成指挥有力、上下联动、协调推进、高效运转的领导机制。

   对照县“一低三有”、村“一低五有”、户“一超六有”的脱贫标准,出台重要文件,落实专项扶贫,形成“1+N”脱贫攻坚政策措施体系,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

   按照“5+22+86”的模式,对全县5个片区、22个乡镇、86个贫困村建立包片、包乡、包村、包户和下派“第一书记”的扶贫责任联系机制,38名县级领导分片包抓86个贫困村,97个部门定点帮扶86个贫困村,86名“第一书记”、244名精干力量组成158个扶贫工作队分别驻86个贫困村和72个非贫困村开展帮扶工作,1609名机关干部结对帮扶2549户贫困户,实现对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全覆盖。

   由县委书记、县长带头示范,走遍全县86个贫困村和2549户贫困户;联动县级领导走遍所联系乡的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和非贫困村,每周驻村“两天一夜”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所有驻村干部、第一书记每周驻村“五天四夜”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县、乡、村三级联动,做到机关党员干部吃住在村,逐户查摆结对帮扶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落实情况,督促指导“五个一批”“两个确保、两个完善”推进情况。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齐步“走”,做到户情明白、措施对应、帮扶到位、脱贫真实、成效显著,确保走亲了干群关系、走强了攻坚合力……

   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落地,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道孚对贫困绝地反击,向目标发力冲刺。

   聚力“民生眼” 打出“组合拳”

   客厅宽敞明亮,钢炉上茶壶热气腾腾。2021年1月3日,道孚县鲁都新村的脱贫户泽支已经开始准备年货,家里洋溢着浓郁的幸福氛围。

   路通到家门口、水流到锅灶间、做饭用上电、串门很方便……对比以往生活,泽支对现在的生活直呼“安逸”。

   挪穷窝、住新房、圆美梦。鲁都村原在海拔3800米的山上,生活过得十分艰难。开展精准扶贫后,鲁都村整村40户165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到鲜水镇,村民们住上了好房子,有了致富产业,村上的12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道孚县聚力民生工程,打出脱贫攻坚“组合拳”——

   切实推进安全住房建设,累计投入5.15亿元全面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4处,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368户5992人、藏区新居3975户、危房改造3152户、地质灾害避险搬迁631户2524人,实现住房安全全覆盖。

   切实推进道路交通建设,累计投入6.4亿元,实施乡、村、组道路通畅项目230个,全面建成通乡油路、通村通组联户硬化路1401公里、旅游产业路29.4公里、村道安保工程245公里,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户户通联户路。

   切实推进安全饮水建设,累计投入7200万元,完成安全饮水改造提升工程7个、建成集中供水工程点7个、连通安全饮水水管道360千米,实现所有农户安全饮水水质和水量全面达标。

   切实推进安全用电建设,累计投入5.8亿元,统筹完成农村电网建设和农网改造提升工程72个,新建110千伏输电线路73公里、35千伏电线路118.3公里,实现农牧民安全用电全达标。

   切实推进通信网络和户户通建设,累计投入1885万元,建成移动通讯基站290余处,铺设通讯光缆皮长850公里,实现通村宽带全覆盖。

   切实推进幸福新村建设,累计投入1.22亿元,建成幸福美丽新村115个,省、州“四好村”63个,扶贫新村86个。

   切实做好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创业工作,发放各类教育扶贫资金5970万元;发放或代缴各类医疗资金1027万元,确保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和县内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均控制在5%以内;累计发放各类社会保障资金1.33亿元,开展技术培训3796人次,提供各类就业岗位1.3万个,促进230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整合公益类岗位5148个,发放公益类岗位的资金1853.28万元,促进2730人贫困人口就业,实现年人均增收3600元……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影响,道孚县出台《道孚县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工作措施》,临时救助6户贫困户中确诊患者10人13万元,2户贫困中无症状感染患者2人2万元,降低疫情影响,有效防止因疫因灾致贫返贫,持续巩固脱贫成效。

   织牢民生网,幸福有保障,多项措施为脱贫攻坚打牢根基,给贫困群众吃上“定心丸”。

   下足“绣花功” 编织“金荷包”

   “康定的风,道孚的葱”。道孚大葱因口味独特、易保存等特点享誉省内外,成为当地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道孚县麻孜乡沟尔普村整合69户村民300亩土地,按每亩630元流转给引进的志华农场,村民轮流在基地务工,每户户均务工收入9000元,加上土地流转费等,户均收入达1万多元,比以往收入翻了3番。

   道孚县充分利用八美镇、协德乡位于四川省旅游西环线和环贡嘎山两小时经济圈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围绕八美墨石公园和协德乡惠远寺4A景区的创建,以G350百公里休闲观光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带为重点,按照“一区两带三园”产业发展规划和“一区两黑三特色”产业发展思路,美德农业园区流转土地6000余亩,实现总产值670余万元,做大做强高原生态莴笋、万亩春油菜等主导产业,农旅融合发展助推脱贫攻坚,8个乡农户从民居接待、莴笋菜油出售、土地流转、劳务工资等多项收益提档升级,人均增收4000余元。

   念好产业经,谱好增收曲。道孚下足“绣花功夫”,以G350沿线为重点、鲜水河大峡谷、玉科片区为支系,全面推进“农旅融合”发展,织就产业发展美画图——

   多干发展特色农牧产业,累计投入1.3亿元,建成协德乡万亩春油菜、甲斯孔鲜峡青杠黑木耳、八美莴笋种植等特色种养园区10个,“道孚大葱”获得国家地理标志性商标,甲斯孔鲜峡青杠黑木耳、紫皮马铃薯等24个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绿源蜂产品、食用菌、藏香猪等23个产品获得有机认证;引进龙头企业8家、组建专业合作社135个、培育种养大户95户、建设家庭农场8个、获评省州县示范户2590户,道孚渠德农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为本土龙头企业,康巴渠德农牧实业发展合作社、安珠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省级合作社,扎西德勒农场为省级示范农场,打响协德春油菜品牌、道孚鲜峡青杠椴木黑木耳品牌、高原特色有机露天蔬菜品牌。

   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完成了墨石公园、木雅噶达惠远寺两个AAAA级景区的创建,八美镇成功为四川省首批“特色文化旅游小镇”,建成7个“旅游扶贫示范村”;成功创建省、州民居示范乡、民宿达标户、星级乡村酒店、特色经营店等共71家,民居接待从从2014年的17户增长到现有的217户,旅游从业人员达2200人。6年来,累计接待游客约235.22万人次、旅游收入约32.1亿元。

   持续发展生态产业,总投资2430万元,大力推进康巴高原植物园区建设、孜龙湿地保护项目、桃花山谷项目等三个生态旅游产业项目建设;成功申报投资计划6750万元的冻坡甲村四川省森林小镇建设项目;完成了总投资1660万元的G350沿线路种花种植项目110公里;全面推进各类生态政策落地落实,累计栽植生态林、景观林、经济林、公益林共3.4万亩,增加国土绿化面积2.8万亩,兑现林补草补等生态效益补偿资金6418万元,聘任生态护林员1184人次,实现人圴年增收5233元……

   集中力量建产业、集中项目建产业、集中资金建产业、集中规模建产业、集中区域建产业,打造道孚经济增收“名片”,编织出脱贫攻坚“金荷包”。

   激发“内生力” 迈步“奔康路”

   用接地气的话语,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讲解产业技术。2021年1月4日,在道孚县维它乡“农民夜校·微讲堂”上,阿金公布侃侃而谈,听课群众不时颔首。

   阿金公布是维它乡维柯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长年患心脏病,三个孩子其中两个都在读中学。以往由于文化水平低又无就业技能,以前做零工的收入很不稳定,一家人的生活难逃贫困窘迫。如今的阿金公布在扶贫干部帮助下,已是技术能手,靠维修摩托脱了贫,还走上“讲台”教授数十名“徒弟”,带动大家脱贫致富。

   从“贫困生”到“大师傅”,阿金公布的转变,正是道孚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生动实践。

   道孚推进志智同扶,紧紧抓住群众是实施脱贫攻坚的关键之一,激发群众“内生力”、培育脱贫攻坚“主力军”——

   学政策理论,抓群众思想转变。以农牧民夜校、宣传思想教育为平台,以五个一、三个一帮扶力量为抓手,常态化开展各项教育,让群众知道“惠向何来、恩向谁报”,不断增强群众法制意识、荣辱意识、感恩意识,树牢“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发展观念,实现贫困户思想脱贫。

   学技能本领,抓群众能力发展。大力开展劳动技能培训,让村民有“一技傍身”,通过公益性岗位,转移性就业、自主性创业,开设各类技能培训活动将各类种养技能和就业技能送到全县158个行政村,让群众在家门前就能学到傍身技能,增长群众技能见识,拓展发展思维。

   定村规民约,促“四好”新村建设。建立和健全各村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深入开展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改善贫困村人居环境,持续深化“四好村”创建、“好邻居、卫生标兵、致富带头人”等先进户评选活动,累计创建省级“四好村”4个、州级“四好村”59个、县级“四好村”95个……

   2021年1月5日,道孚县鲜水镇东门一村村民们正在进行家务整理竞赛。村民俄色说:“以往,人和牲口杂在一起,一个家乱糟糟;现在,生活变了,新修的房子这么漂亮,我们都要要养成各种好习惯。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大家更是意识到卫生健康的重要性,大家都养成了戴口罩、勤洗手、勤洗澡等个人卫生习惯。”

   从懒到勤、从脏到洁、从萎靡不振到意气风发,引导群众做好陈规陋习“减法”、文明新风“加法”,内生动力被激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美好画面正在道孚精彩演绎。

   如今,道孚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成功摘掉了“穷帽子”。但脱贫不松劲、摘帽不解甲。道孚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监管“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县干部群众正齐心协力,全面巩固提升脱贫质量,努力向着幸福美好生活奋斗,为乡村振兴铺平坦途,在奔康大道上昂然前行。

  • 上一篇:写好“绿色文章” 尽展“生态画卷”
  • 下一篇:没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gxdt/67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