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打造名副其实的“高原江南”

甘孜日报    2021年05月26日

成都双流对口帮扶巴塘县工作纪实


巴塘光伏扶贫电站。 本网资料库图

◎晋钊

巴塘县,因境内自然环境较好,素有“高原江南”之称。然而,守着绿水青山,曾经却依然戴着“贫困县”的帽子。

距离巴塘800公里以外的成都双流,临空而起、因港而兴,拥有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机场,综保区、自贸区等优势叠加,航空经济在这里“拉杆”起飞。

原本没有太多交集的两地,在9年前相遇。这一年,根据省委统一部署,成都市双流区对口支援巴塘县,一批又一批双流援建干部先后踏上巴塘这块土地,挥洒青春和汗水,只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让群众脱贫奔康,让“高原江南”名副其实。

9年3200余天,双流坚持把推动巴塘发展作为自己的事业,全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帮扶、民生帮扶、智力帮扶等各项工作,累计投入资金2.5亿余元,先后选派236名干部人才开展援巴工作,全面完成261个援建项目。2020年,在双流和巴塘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巴塘县摘掉了头上的“贫困帽”。

9年帮扶路上,双流与巴塘的情谊,已难割舍和放下。双流将按照“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做好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和易地搬迁后续帮扶,为已摘帽的巴塘县乡村振兴工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力度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扶贫,才能激发内生动力。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双流坚持将产业扶贫作为“重头戏”“主战场”,制定了脱贫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种养业、家庭手工业,一大批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帮扶,脱了贫、摘了帽。

在双流的对口帮扶之下,巴塘在产业发展上还创造了多个全州“第一”:第一个“高原鲜”大棚蔬菜项目、第一个3180矿泉水项目、第一个游乐园项目……

“高原缺蔬菜,大多靠外运,所以我们一直想发展本地蔬菜种植项目。”巴塘县松多乡党委书记扎西泽仁说,在双流区的牵线搭桥下,当地引入了山东寿光高科温室工程有限公司,建起了全州第一个“高原鲜”大棚蔬菜项目。

不仅如此,这个项目还承载着当地村民的脱贫致富梦。原来,为解决资金问题,巴塘县75个村(包括35个贫困村)与巴塘县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签订了代持股份协议书,“众筹”各村村集体发展产业的周转金共1800余万元,并将其投入到项目中,建起了“高原鲜”生态农业园区,园区的效益与村民的分红直接挂钩。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项目中摸索出的众筹模式,也成为双流区援助当地产业发展的重要思路,被运用到多个项目中,还被复制到州内其他区域。

创新思路促进产业振兴,双流区思考得更多。比如,采取“消费扶贫订单”方式,帮助巴塘县打造标准化产业基地6个,扶持壮大集体组织23个,并利用巴塘特色农产品推介会、社区超市等线下展销体验平台和成都总工会“云端上的农庄”等线上平台,打通消费扶贫“最后一公里”。目前已累计销售农产品8类18个品种,创收1500余万元,实现全县农民人均增收300余元。

温度

持续改善民生补短板

在距巴塘县县城10多分钟车程的坡地上,藏着一个“桃源之地”:一片错落有致、别具风情的新房引人注目,一排排小洋房上,光伏板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2016年8月,巴塘县整合利用易地扶贫搬迁、地灾避险搬迁政策和双流援建力量,启动了坝伙、中真、甲雪三个村整村易地搬迁项目,将119户595名村民集体搬迁至巴塘县县城边上,还给项目起了个诗意般的名字——“桃源地坞”,搬迁的村民开始了“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的新生活。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是双流对口帮扶巴塘,在民生改善上不断努力的方向。

深化教育保障帮扶——投入1400余万元,新建成占地15亩的标准化幼儿园1所,新增学位600余个。提升巴塘中学、金弦子小学等5所学校硬件配套标准,全县教育设施、教学装备水平位居甘孜州前列。实施校校结对、帮困助学、名师蹲点等“九大工程”,发起设立“蒙泉爱心基金”“春蕾计划”等,累计筹集资金近500万元,助推巴塘打造“川滇藏教育高地”。

持续开展医卫援助——帮扶完成5所标准化卫生院建设,协助县级医院建成特色科室3个,积极推进巴塘县妇计中心、疾控中心等级达标。投入240万元帮助巴塘县5万名群众参加医疗保险。4年来,累计派出医疗专家及业务骨干74人次,开展业务指导、理论培训、专业授课、手术演示300余场次,培训医技人员5000余人次。

实施就业精准帮扶行动——指导巴塘县完善贫困人口就业服务体系,每年举办就业培训班、现场招聘会、创业擂台赛等活动5场,4年来累计培训2000余人次,向县外输出劳动力600余人。坚持以创业促就业,依托巴塘县电商双创服务中心孵化在地企业5家,培育创业青年100余人次,带动就业20人。

高度

打造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在当地,人才一直都很紧缺。对口帮扶总有终点,如何才能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夯实发展人才根基,是双流区自启动对口帮扶以来就在思考的关键问题。

2012年以来,双流区在对口帮扶巴塘建设中,经过深入调研,结合巴塘干部队伍建设实际需求,大力实施巴塘“千名干部人才能力素质提升工程”。2012年至今,共投入资金1300万元用于巴塘县干部人才培训,其中参加清华、北大、浦东干部学院等院校跟班学习的巴塘县领导干部达45名;同时,在西南民族大学举办专题培训班5期,先后培训巴塘县后备干部、村干部1000余人次。

“在双流的援建支持下,把优秀的干部送出去学习,不仅开阔了大家的视野,更重要的是转变了干部的观念,提高了带领巴塘群众奔康致富的能力水平。”巴塘县委相关负责人说,优秀干部的培养产生了“鲶鱼效应”,激发了巴塘干部队伍的活力。

党政干部之外,针对教育、医疗等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也一直是重中之重。

在对口支援过程中,双流区针对巴塘县教育、医疗、农牧、规划等领域面临的人才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后,专门制定了《专技人才跟班培训计划》,每年由双流区相关部门接收5—6名巴塘专技人才来双流跟班学习,选派部分教师、医生到双流学校、医院进行跟班见习,通过师傅教、熟手带、亲自上手干,先后为巴塘培养专技人才100余名,巴塘专业技术人才整体素质得到了极大提升。

巴塘县人民医院院长曲珍说,“我们医院在双流援建前,仪器设备使用率不到50%,现在使用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周边理塘、得荣、西藏芒康等地大量群众到巴塘县医院就医,门诊量从2012年的2万人次突破到2019年的10万人次。”




  • 上一篇:得荣县做好防汛减灾应急准备工作
  • 下一篇:丹巴县实现“一村一警”全覆盖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gxdt/71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