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2年01月18日
青贮玉米丰收现场。
本网讯 “人靠畜,畜靠草”这是千百年来高原牧区的写照。牦牛不怕冷就怕饿。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亡,周而复始。如何打破高原牧区草牧业发展的“周期率”?近年来,色达县着力“牧业要发展,草业必先行”的积极探索,在翁达镇明达村开展青贮玉米试种,积极推广玉米青贮饲料加工技术,有力促进了农民种植增收,牧民养殖增效,促进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入冬以来,色达县翁达镇明达村老百姓和翁达林场工作人员正在忙着为牧区牦牛储备“营养餐”。收割机在田间地头将玉米籽实同秸秆收割、粉碎一体加工完成后,粉碎颗粒运到翁达林场院坝,洒施乳酸菌后,由打捆机按50公斤一袋包装成型,再装运到县农牧局仓库,发酵40-60天后供应牦牛养殖企业。
色达县是牧业大县,草畜矛盾突出,种草养畜模式刚刚起步,面临转变群众观念、牦牛养殖、饲草种植技术等系列问题。县委、县政府以做强做优色达县牦牛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坚持草业先行,大力发展草产业,多措并举,将生态治理项目同牧草种植有机结合,已经在沙化、退化草地上建成了6000余亩的饲草基地,2022年重点规划建设22000亩的优质饲草基地,采取政府建基础、企业搞经营的模式建设。同时,为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该县同省草科院、川农大等科研单位签订合作协议,积极寻求专家咨询和科技助力。
“2020年色达县开展玉米青贮饲料试种工作以来,在川农大老师指导下采用两行豌豆一行玉米的间种方式播种,前期长势喜人,但由于牧民群众缺乏种植玉米经验,中后期田间管理不到位,产量仅达每亩0.8吨。今年,川农大和州农科所派专家现场指导,采用两行玉米一行饲草方式,请翁达林场第三方公司来种植玉米和加工青贮饲料。选取4个品种进行试种,加强田间管理,按时施肥、浇水、除草,在前期遭受水涝,后期又受旱灾影响下,依然取得了亩产1.8吨新鲜玉米秸秆的成效。”县农牧局工作人员介绍到。
据了解,低海拔地区一般在中等地力条件下,专用青贮玉米品种亩产鲜秸秆可达4.5~6.3吨,普通籽实用玉米只有2.5~3.5吨。由于色达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生长期短,土地瘠薄,为适应高海拔的种植条件,通过前期不断实验,采用了不同种植模式,能试种成功,殊为不易。在贫瘠地种植变废为宝,不但收割了玉米青贮,改变了生态,流转土地和参与种植打工也让老百姓腰包鼓了起来,农牧民群众的种植观念更得到了积极转变。
“今年的试种比去年的试种成效高了,让我们更有信心,明年将扩大规模,在翁达等乡镇流转更多的土地,实施标准化、机械化种植,让当地更多村民实现种植增收。”县农牧局副局长李健高兴地告诉笔者。
下一步,色达县将做实万头牦牛健康养殖基地、万亩优质饲草基地、万吨奶源基地,积极创建川西高原高寒牧区草牧业示范县,做优色达县牦牛现代农业园区,全力打造种养加互动互促的草食畜牧业生态链条,积极构建种养循环、产加一体、粮饲兼顾、农牧结合的新型产业结构,实现种植业增产、养殖业增效、农牧民增收、草原增绿、牧区增美的综合目标。
苏婷 尼公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