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一校一品”甘孜特色教育进校园

甘孜日报    2022年12月12日

巴塘县人民小学学生跳弦子舞。 格桑泽仁 摄

◎兰珍 本网记者 李娅妮

千年非遗“舞动”校园、“传骑”马术纳入课程、“足球卓玛”绿茵竞技……近日,在一系列网络直播活动上,不少高原特色课程亮相,引发网友纷纷点赞。

为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集中资金办好现代化教育,近年来,我州教体系统积极谋划,开设各类高原特色课程,在传承与创新中兴办民族特色教育。如何打造学生喜欢的活动课程,并将传统民族文化发扬光大、传承创新?近日,记者走进我州各地校园进行了探访。

“非遗+” 特色课间操,舞出民族风

“三步一撩、一步一靠,弦歌悠扬、弦舞曼妙。”12月9日上午11时,正值大课间,巴塘县人民小学全校1500余名学生齐跳巴塘弦子。“课间操只有13分钟,弦子可跳不够呀!”随着弦歌接近尾声,该校四年级一班学生格绒尼玛恋恋不舍地停下舞步。

从事弦子舞教学十余载的音乐教师格松次乃介绍,巴塘弦子舞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格松次乃认为,“非遗”要和人们日常生活链接,才具有生命力,而进校入园是极其有益的尝试。“我有责任将这种老少皆宜的藏民族歌舞艺术延续下去。而科学编排的弦子课间操只是特色教育进校园的第一步。”

我州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世界级和国家级非遗项目数量均居全省第一,而这些乡土文化资源,为中小学校体育、美育、德育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如今,在我州各地,不少中小学校加入非遗民俗元素、自编趣味课间操。

巴塘县中学将巴塘弦子舞与体育锻炼融合,对体育教学进行再创新、再创作,让特色课间操舞出“最炫民族风”;雅江县呷拉镇初级中学每天大课间,数百名学生踢腿、转身、向前、退后,舞动着肢体,齐跳着当地民间传统的锅庄“竹卓玛”。“2017年建校起,我校就将传统文化、民俗歌舞等元素融入课间锻炼,并不时开展‘非遗进校园’系列主题活动。”该校副校长甲措介绍,该校还开设藏汉文书法、球类、象棋等课后兴趣班,学生可自主选择;图书馆、亲情聊天室、文化教育馆、国防教育馆等也能满足学生们个性化多元化的精神需求。

“运动+”特色体育课,沉浸式健体竞技

“希望通过系统学习马术知识和积累跑马实战经验,参加一些专业的马术竞赛。”12月10日下午,理塘县青少年马术文化教育基地“八一”赛马场,上完马术课,该县第四完全小学六年级二班学生志玛它不忘与同学们分享骑马小心得。

“马术之乡”理塘县历来有赛马的传统。每年藏历六月,草长莺飞之时,该县22个乡(镇)都会举行赛马盛事。理塘县教体局体卫艺股负责人仁真多吉介绍,近年来,该县将发展马术运动纳入加快发展健身休闲文旅产业计划,不断健全设施、提升服务能力,并于去年启动“青少年上马背”特色体育课程,让学生们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学习提升马术技能。目前,马术课程已覆盖该县6所学校、86个班级,至少7000余人次参与教习。

“三季骑马、四季踢球”。近年来,我州努力探索拓展民族特色教育、不断升级改造体育设施,让特色化、多元化、个性化的“一校一品”办学模式在甘孜高原遍地开花。培养学生一项体育特长、养成运动习惯,成为我州很多中小学校的共识。

在平均海拔4100多米的色达县,活跃着一支平均年龄9岁的女子足球队。作为甘孜州首支系统受训小学女子足球队队员,她们多次走出金马草原,在州内外多场公益赛上一展“足球卓玛”的飒爽英姿。如今,这支足球队队员由最初的十余人壮大为现在的百余人。

去年4月,色达县九年一贯制学校以“阳光体育运动”为抓手,积极促进体育与德育、红色文化衔接融合,以足球运动为学校体育运动主导项目,组建“红星女子足球队”,形成具有融通性的学校特色体育教学体系。

如今,在甘孜,特色浸润融入校本课程体系,独具特色的“一校一品”文化、德智体美劳相融合的开放式特色教育模式已渐渐落地高原校园。

  • 上一篇:乡城县检察院案管办助推检察业务高质量发展
  • 下一篇:巴塘县“石榴花开”宣讲团队全覆盖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gxdt/85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