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8年09月13日
记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泸定德威乡中心小学校长李音
李音正在上课。
“离别时日泪纷纷,白马离时幼马伤。离开时日多久时,伤感才有平和日。”(白马:指李音老师,幼马:指全班同学)这是李音曾经的一个学生徐宗煜写给她的一首诗《离别》,字里行间流露出与老师分别时的依依不舍。每当李音打开抽屉,翻看到这首诗时,眼前便又浮现出当年在村小和学生们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
李音曾就读于康定师范学校,毕业后,她毅然回到家乡当起了一名乡村老师。
在她所任教的课程中,不仅语文教学成绩永远名列年级第一,而且在她的教室里还会经常传出悠扬动听的脚踏琴歌声,“团结、严肃、活泼”让班级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县委中心报道组 黄攀 罗楚凯 文/图
毅然接手“大团结”班
曾经有个赫赫有名的“大团结”班,之所以赫赫有名,是因为班上有“四大金刚”外加两名超龄“留学生”(留级学生);“大团结”是指全班48名学生中有19名是彝族和藏族学生。这是一个班主任频繁更换、让学校大多数老师谈之色变的班,学生逃课、打架等事时有发生。
面对这群“大团结”班学生,李音却毅然接手。上任后,她充分发挥民族教师知己知彼的优势,不顾辛劳爬山涉水家访摸实情、不厌其烦个别谈心敞心扉……为了找回上山挖虫草的孙某同学,她险些跌入湍急的河流;林某同学因父亲患肝癌晚期生命垂危濒临辍学,她组织邻近同学分组轮流帮他家喂猪煮饭洗衣服,周末带着学生到他家挖土豆、给玉米施肥,组织师生捐款;张某同学父母长期沉迷麻将,她多次登门甚至闯到麻将馆苦口婆心劝说;最爱充当“老大”到处惹事的高某同学,自从当上体育委员后像换了个人似的……一件件感人的事让这个曾经让校长和老师头痛的班级悄悄发生着变化。
学生在变,成绩也在变。数学老师说,当他不在时学生可以自行完成课后作业;科学老师说,这个班的学习笔记最完整字迹又工整;语文老师说,成绩分数只有一位数的学生及格了;其他老师都说,最喜欢上这个班的课了……一个学期后,“大团结”班的成绩进步迅猛,多年处于尾巴的格局一下子被打破,在年级上崭露头角。
这个“大团结”班在后来全州毕业统考中,语文、数学、科学三门学科无论是单科还是平均成绩,均名列片区学校之首。
如今,“大团结”班近30名学生都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他们中有人民教师、政府干部、公司财务总监、企业老板……
“恩师改变了我们的命运。”在偶尔相逢的师生聚会上,学生们总是难以抑制感激之情。
真心关爱贫困学生
对家境贫寒的学生,李音总是想方设法予以帮助。学生木呷想参加县城学校招生考试,因为家里拿不出路费生活费急得掉眼泪,她帮助解决了燃眉之急;学生陈利琼因妈妈患癌症面临辍学,她赶到家里探望送去关爱让孩子重返课堂顺利毕业;从小失去母亲又逢父亲摔伤腿的尹先凤,因品学兼优被学校推荐参加暑期夏令营活动,虽然活动费用全免,但她说女孩子出们在外,手里应该宽裕些更好,便约上班主任一起给了孩子两百块钱;面对特殊家庭的学生,她总是伸出援手及时相助……
角色转换,初心不改,凭着对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执念和多年积累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李音在短短的一年里完成了从教师到校长的角色转换。从担任校长职务以来,要求老师做到的她首先做到,要求老师不做的她从来不做。
李音坚持每天早早到校,下午放学最迟离校。对边远村小的师生她总是牵挂更多,短短一学期时间里,她到村小的次数多达11次。
在今年贯彻落实泸定县 “义务教育有保障”的教育扶贫任务中,她身先士卒,高质量完成学校控辍保学等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认可,相关工作经验在系统内赢得了兄弟县局和学校的普遍赞誉。
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换来硕果累。在她所带团队的努力下,学校全面实现了标准化、信息化、规范化“6+3”小幼一体化办学模式。自2014年9月学校合并以来,生源逐年递增,义教阶段学生在3年内增加近100人。近几届毕业班统考成绩在片区内名列前茅,学生成了县内几所中学欢迎的优质生源。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年来,她管理的学校多次获得“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还被评为全州“寄宿制标准化管理示范校”;今年8月,学校又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李音个人也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表彰:2012年荣获“甘孜州优秀校长”称号、2013年荣获“ 泸定县关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者”称号、2014年荣获“甘孜州优秀校长”称号、2015年荣获“三名工程 康巴名校长”称号、2016年荣获“四川省优秀乡村教师”称号;2018年荣获“泸定县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我将立足实际,乘势而为,强力提升教学质量,在教育这片田园里勤奋耕耘,奉献无悔的青春。”李音表示,她将一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笔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