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打好“三张牌”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甘孜日报    2020年06月05日

山水掩映间的康定市色龙村。

◎本网记者 张亚贤 文\图

产业要兴旺,农民要富裕,乡村也要美丽。

2018年以来,我州围绕“成都后花园·康养加休闲”主题定位,坚持“摆脱贫困是前提、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的总体要求,强力推进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在流域内全面实施精准脱贫攻坚、特色产业融合、生态宜居乡村建设、优秀文化传承、乡村社会善治、乡村人才聚集、全面奔康提升七项行动,抓好“特色产业培育、村容村貌治理、村风民俗建设”三件大事,全力打造28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

其中,首批42个示范村打造了6条精品路线,推出7个精品美丽乡村,已于去年五一实现精彩亮相;第二批60个可打造村圆满收官;雅砻江、金沙江流域乡村振兴67个试点村成效明显。康定、泸定、丹巴三县(市)精准打好三张“牌”,成功打造了大渡河流域乡村旅游目的地、康养度假集散地,探索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产村一体的乡村振兴之路,绘就了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打好“特色产业牌” 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曾经泥石灰墙、低矮屋檐、坑洼泥地,如今却成了青砖白墙、门庭小院、石板小径……若吉村发生美丽蜕变,成为了康定乡村旅游的示范村。若吉村海拔低、光照充足、全村土地肥沃,盛产蔬菜和水果,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奠定了该村发展以水果为主,蔬菜为辅的乡村产业基础。

据村支部书记唐玉桥介绍,在示范村建设初期,就明确了以大渡河野钓、水果采摘、康养休闲为主题,以”公司+农户“的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春来踏青赏花、夏来乘凉摘果、秋来观景赏月、冬来休养生息,无论哪一个季节前来,都会有不同的惊喜。

在若吉村对面的章古山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则通过农旅结合,带领群众脱贫增收。园区规划面积1700亩,其中观光农业区规划130亩,中藏药材产业规划200亩,特色林业规划1470亩。项目建成后,将年产高原特色食用菌15万公斤,产值250万元;林木药材30万公斤,产值180万元;年接待游客10万人,产值220万元。

在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中,康定市立足优势资源,坚持生态为基、文化为魂、产业为根,让景区、产业、文化一体化发展,规划打造水上娱乐休闲综合体“文园”、指尖藏花刺绣坊“绣园”、中藏医药康养基地“药园”、为舍土司官寨群“官园”、大渡河果蔬观光农业“果园”、色龙汉白玉艺术园“玉园”、金汤熊猫栖息地“游园”。目前,该区域已发展苹果、枇杷、甜樱桃等特色水果35000亩,以羊肚菌为主的食用菌4200亩,中药材种植6000亩。

丹巴县半扇门乡腊月山村村民牟正华是村里公认的种植药材能手,他家一共种植了6亩大黄、羌活两种名贵中药材。他算了一笔账:“大黄和羌活一般为3至4年的生长期,据估算,在正常品种、产量和市场价格前提下,年均亩产值为3500—6000元,年均亩纯收入为2500元—5000元,照此计算,腊月山三村56户人家,届时户均将增加2至3万元”。

同样在半扇门乡喇嘛寺二村,正在尚作农业科技公司打造高产高效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务工的村民王成亿告诉记者,他把3亩土地全部流转给企业,一亩土地一年收益1300元,他平均每天务工收入80元,每年在家门口就可以赚到2万多元。

近年来,丹巴县按照“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强支撑”的总体思路,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和产业扶持基金8866万元,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有力夯实了乡村振兴的长效基石。把培育和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作为引领特色产业的重要抓手,培植了一批农牧业龙头企业,扶持发展了一批农牧民合作社,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家庭农牧场、农牧民合作社为支撑的现代农牧业发展新格局。丹巴县已建成特色有机农产品基地6万亩、农业科技示范区4000亩、林果基地5万亩、中藏药材基地5000亩、生态养殖基地8个,被确定为省级现代农业发展重点县和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县。

打好“生态牌” 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古寨村落,炊烟缭绕,农耕田园与青山绿林相互映衬,犹如一幅世外桃源画卷,让人流连忘返。”近年来,位于康定市孔玉乡的色龙村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来此休闲度假。

2018年,色龙村成为我州首批乡村振兴战略试点村寨。为全力打造“金色峡谷、色龙仙居”品牌,色龙村以谷地生态为本底,以藏族人文为风情,统筹村落、民居、山林、谷地等资源,整体形成以“古寨村落+农耕田园”为核心,集休闲观光、康养度假等一体的藏地原乡休闲度假地。开展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以来,当地实施了十几个建设项目,计划打造高端休闲度假目的地。走进色龙村,这里并无明显的工程痕迹,只见一个古朴静谧的村庄,坐落在群山深处,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

据了解,对于村子的规划设计,色龙村坚持生态优先,通过对建筑及环境进行特色改造和生态化处理,使其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同时,格外注重维护村落原生形态,因地制宜地利用周边缓坡地块,进行旅游配套的适度开发打造。

康定市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局长杨国勇表示,“在首批的示范点建设中,我们坚持生态为基。康定地处长江上游,生态比较脆弱,环境保护责任重大。优先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很小的旅游业成为我们的战略选择。”

在推动乡村振兴进程中,我州十分注重保护生态,构建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优先选择了旅游、农林等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且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的产业形态,并编制了《甘孜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规划(2018-2030年)》,制定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制度等六大指标体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划定生态保护红线6.97万平方公里,占全州面积的45.6%。此外,康定、泸定、丹巴三县(市)的“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方案”,让三个县(市)选择的乡村振兴示范点位的产业在产业发展上都有较强基础,进一步避免了大兴工程,影响环境。产业发展虽不同,但背后的关键词却是一样的:生态保护。

打好“文化旅游牌” 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乡村振兴,文化是灵魂,独特的地域文化是甘孜旅游吸引力的重要构成。

2019年12月4日,康定首届乡村旅游节在麦崩乡日央村分会场以沉浸体验式演出,将鱼通山歌、刺绣等非遗民俗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专程前来观看演出的游客大饱眼福、赞不绝口。

“这种打破‘演员在台上、观众在台下’的演出形式,将演员空间移动和观众互动结合起来,生动呈现当地文化。”来自重庆的游客董文说,“这种形式的演出我还是首次见到,鱼通之行算是意外惊喜。”

鱼通片区坐落在大渡河东岸的半山腰间,是鱼通文化的核心区域和历史上鱼通土司官寨所在地,境内不仅视野开阔、景色优美,而且保留了较为完整的鱼通文化遗迹。而麦崩乡则是鱼通文化的腹心区,当地90%民房都是木石材质、飞檐雕梁、通天转梯,堪称传统建筑的“活化石”。

“这里有独特的鱼通文化,在示范村打造过程中,我们主要以挖掘鱼通‘官’文化为主,在挖掘的基础上保护文化。”麦崩乡党委书记徐培勤介绍说,2018年8月,为打造好鱼通官寨,麦崩乡引进康定市旅游投资公司,在为舍村和日央村首批改造60户农房。村民以房屋入股,打造鱼通官寨。过去,这里建筑以红黄绿为主色彩的屋檐吊坠,以前都是鱼通土司官寨的标志建筑风格,改造中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格,现在鱼通官寨功能设施更加完善,居住环境也更加舒适,游客更能舒适地体验鱼通特有文化。

坐落在泸定杵坭的“三舍民宿”是泸定打造“大渡河阳光康养休闲旅游示范区”的重要点位,酒店取名“三舍”寓意“智慧之舍”“文化之舍”和“康养之舍”,其“文化”特质主要表现为每一个房间都有诗意的名字,每一个房间的内部设计上都利用石头、壁纸、书画和光影技术营造出与房间名相契合的意境,酒店所在地曾经是红军长征和茶马古道的渡口,酒店内还设有文创产品展示、销售区;同时,“三舍民宿”内还包括全国第一个私人地质博物馆——二郎山地质文化博物馆,馆内有无数精美的奇石和化石,不仅能展现贡嘎山、二郎山、娘娘山和牛背山的山系走势和地质特征,而且能展示全国从太古时期到人类时期的动植物珍贵标本,还将作为科普基地,长期免费开放。

“古碉藏寨美人谷”历经多年的积累,已产生广泛的影响力。”农文旅融合,打造高质量乡村振兴。当前我们的重点在于把品牌优势通过产品具象化,通俗地讲,就是把好听好看的东西变成好用好玩的东西。”丹巴县委书记何文才表示,“比如美人谷这个金字招牌,过去的载体主要是嘉绒选美,是以节会活动呈现的,今后的美人谷品牌,要演化为一系列游人看得见、摸得着、带得走的体验项目,而且要谋求常态化。”

实际上我州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的精品旅游产业不少点位是以挖掘传承当地特色文化为“卖点”的,从具体点位来看:泸定在打造“大渡河阳光康养休闲旅游示范区”时,注重挖掘和传承当地的红色文化和茶马文化。在打造“红色岚安、贵琼古寨”旅游品牌时,注重挖掘和传承当地的红色文化、贵琼文化和农耕文化;康定市打造“鱼通官园”时,注重挖掘和传承在建筑、服饰、饮食、语言等方面都别具特色的鱼通文化;另外,丹巴县在以旅游发展,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位时,也注重挖掘和发扬当地的服饰文化、古碉文化和民俗文化。

2019年,我州强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扣“成都后花园·康养加休闲”主题定位,整合资金8.3亿元,全面建成康定色龙、泸定杵坭、丹巴小巴旺等示范村102个;雅砻江、金沙江流域乡村振兴首批67个试点村加快建设;建成“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737个。命名州级乡村振兴先进县(市)4个、先进乡镇15个、示范村114个。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乡镇2个、示范村27个。

2020年,我州将加快建设“圣洁甘孜·宜居乡村”,巩固提升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成果,新建示范村15个,启动建设雅砻江、金沙江流域乡村振兴第二批试点村69个。命名一批州级并创建一批省级乡村振兴先进县、先进乡(镇)和示范村。实施96个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新(改)建农村户厕42852户。







  • 上一篇:我州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纪实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