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守正创新担使命 不负韶华再出发——我州广播电视事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甘孜日报    2020年09月11日

在州广播电视台文艺演播大厅举行的庆祝记者节文艺晚会。

安装“村村通”广播电视设备。

送电影进学校。

拍摄纪录片《藏寨姐妹》。

州台译制的部分影视作品。

◎州文广旅局 文/图

从嘹亮的高音喇叭到小巧的收音机,1951年,我州广播事业开始起步;从坝坝电影到现代化的数字影院,1950 年,电影走进农牧民群众的生活;从模拟到数字再到网络化,1978年,电视走入寻常百姓家。从转播电视到强力发展本土广播电视节目,建州70年来,我州广播电视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光辉历程,为“站起来”“富起来”的百万甘孜儿女提供了丰厚的“精神粮食”,为农牧民群众打开了了解外界的“一扇窗口”。

20世纪90年代,我州先后成立州电视台、州人民广播电台,构建了一支覆盖州县的广播电视新闻人才队伍,广播电视新闻实现了“本土化”,农牧民群众随时可以收听收看到发生在身边的新闻。随着媒体传播格局的多元化,媒体融合成为新时代传统媒体转型的最强音。党的十八大以来,甘孜广电人自觉担负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着力打造新时代的智慧广电。

智慧广电 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最喜欢看州台的《行·甘孜》栏目,虽然甘孜州的好多地方我都没有去过,但我通过这个栏目看到了甘孜州很多漂亮的美景,画面精美,主持人解说也很流畅,很好地宣传了我们甘孜州的旅游。”康定市炉城街道光明社区的周阿婆每周都会准时收看州广播电视台的旅游栏目《行·甘孜》。

现年75岁的周阿婆说,建州初期,康定市民只能通过广播收听新闻,家里如果有一台收音机,那是非常让人羡慕的。到了改革开放,杨家山建了电视开路发射站,但康定城很少有人买得起电视机,到了80年代中期,修建了跑马山地面卫星接收站,黑白电视机走进了寻常百姓家。90年代,州电视台开播以后,通过有线闭路传输,只有康定老城的市民能够收看到州台的节目。2005年,州台节目传输到18个县城,“甘孜州电视台”才实至名归。

据州文旅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革开放以来,甘孜州先后实施了“千乡广播电视工程”“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户户通工程”“州县节目覆盖工程”“制播能力提升工程”,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单一的有线广播发展到如今多频多点的有线、无线、卫星传输覆盖,电视从仅有康定杨家山1座开路发射站1套开路电视节目发展到现在的多座无线发射台(站),多套开路电视节目,19座有线电视台(站)每座60套以上有线数字电视节目,20余万户卫星直播接收用户能收听收看到50套以上卫星电视节目。州县节目工程的实施,建成了省到州、州至县光纤网络,结束了我州依靠汽车传送新闻的历史,填补了广播电视节目双向传输的空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州加大了媒体融合力度。截止2019年底,全州建成13个州、县(市)县级应急广播平台,2266 套广播村村响让“大喇叭”在村村寨寨响起来,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网点255个,全州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7.82%和97.67%,基本形成了有线、无线、卫星、网络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广播电视覆盖和服务体系。

州广播电视台已形成集电视、广播、网站和移动客户端在内的融媒体、多平台生产播出体系。开办了2个电视频道(综合频道、文艺频道)、1个广播频率。新闻综合频道每日播出自办藏汉双语新闻节目时长2小时,全天总播出节目时长24个小时;广播频率全天总播出时长18小时。其中,电视综合频道和广播频率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已覆盖全州18个县(市)及海螺沟景区管理局城区及部分乡镇,截止6月30日,现有用户3万余户;通过省集中IPTV播控平台进行覆盖,现有用户约17余万户;州县节目覆盖工程前期实施覆盖8县农牧区。

多年来,甘孜州台以满足广大基层农牧民群众听得懂、看得懂广播电视节目基本需求为出发点,立足民族语言广播电视译制和创作,每年译制量均在375个小时以上。先后完成了《玄奘之路》《康定情歌》《茶马古道》《格达活佛》《勿忘初心》《我的1997》等多部影视剧、纪录片、专题片的译制工作,这些译制作品,除在州台黄金时段播出外,还在全州各县(市)、乡镇以及康巴卫视、青海、西藏、甘肃等省区播出,深受广大农牧民的欢迎。

“藏语新闻、译制的电视连续剧,我们都看得懂,干了农活回来,边喝酥油茶,边看自己喜爱的电视连续剧,日子过得悠闲而充实。”石渠县牧民土登高兴地说。

媒体融合 画好网上和网下最大同心圆

“没有想到通过电视、新媒体、手机直播等方式,我们四川甘孜山地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受到1000多万人次的点击关注。通过大型直播活动检验了我们媒体融合的综合实力,锻炼了适应媒体融合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色达县融媒体中心主任高开义告诉记者,今年是建州70年,通过举办四川甘孜山地文化旅游节反映了色达建州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这也是我们融媒体组建以来,接受的最大一次直播活动。我们按照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发布的要求力争讲好色达故事。从摄像到撰稿、从策划到播出,从编辑到发布,每一个环节都争分夺秒,通过电视、新媒体、手机直播等方式,对四川甘孜山地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生动展现了色达发展的恢弘成就。

高开义告诉记者,“中国色达”微信公众号共发布稿件15篇(条),浏览量达4.2万人次;“色达之窗”APP发布稿件12篇(条),浏览量达18.14万人次;手机直播时长累计超过12个小时,最高峰时有266万观众同时在线观看;抖音发布短视频(含平台直播)共16条,浏览量达75.42万人次,共有130余家媒体通过转载等方式,累计刊登稿件240余篇(条),浏览量总达1034.16万人次。

到目前,从州到县均已建成融媒体中心,传播方式和渠道的改变,极大增强了当地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州广播电视台负责人告诉记者,州台利用互联网方式覆盖1个移动客服端(圣洁甘孜)和8个新媒体产品(圣洁甘孜APP云矩阵、微博、微信、网站、抖音、户外LED、藏语语音手机报、头条号等系列互联网平台号)、1个贡嘎云州县融媒指挥调度平台。州县“圣洁甘孜APP”矩阵下载用户15万多户、累积点击量389万次,微甘孜微信公众号用户10余万户;藏语语音手机报每日一期,覆盖全州20万农牧民群众。

按照“州县共生、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产品共融”的建设模式,州台牵头建设“贡嘎云”融媒大脑,优化升级“圣洁甘孜”APP云矩阵,整合州县媒体资源,建立适应融媒体新形势的体制机制,瞄准“新闻宣传+政务服务+群众服务+电子商务+舆情监测”五大目标,着力打造集约化的媒体集群、快捷化的服务平台、上通下达的信息渠道、多元化的电商展销窗口、智能化的舆情处置体系,构建起了州县融媒合体分身系统链。以“圣洁甘孜”云矩阵客户端为用户终端,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差异化需求,推动“大屏新闻”向“小屏新闻”转变。形成了“三微一端一台一报一网”及户外大屏、视频彩铃手机秀、系列抖音头条号为一体的传播矩阵。竭力构建便捷化政务服务,全面上线服务模块,开通党务政务、社会服务、民生资讯、电子商务、智慧旅游等网上服务窗口,开设“爆料台”“服务投诉”“诉求表达”等民意通道,畅通“12345”政务热线服务渠道,真正实现“公众事务解决高效便捷、政府获悉民意快速及时”,让群众好办事、少跑路。“圣洁甘孜”APP于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稳居全国3000家媒体50强之列。并在新华社现场云报道中获“现场云优秀组织”奖、“第三届优秀汉藏双语移动应用程序优秀作品”奖和四川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案例年度优秀新媒体报道界面奖。

内容为王 用好声音好故事凝聚正能量

“今年是建州70周年,县委宣传部以决胜全面小康为主线,组织融媒体中心记者练就妙笔书写时代,把更多的镜头和笔触对准基层群众,推动县级媒体向基层拓展、向群众靠近,推出一大批‘粘泥土’‘冒热气’‘带露珠’,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产品,汇集干部群众精气神、凝聚白玉发展正能量。我走到农牧民中间,采写了一批通过脱贫攻坚、产业富民、交通先行、城乡提升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实施以来,展现农牧民群众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新闻作品。”刚从基层采访回到单位的白玉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王小庆说,在20多天的时间里,我们和农牧民群众同吃同住,在盖玉镇德沙孔村我采访了驻村干部尼胡克合带领老百姓脱贫奔康的感人故事,让我深受教育。

目前,州广播电视台采用一个栏目一个主题形式、多种呈现表达的方式,达到融媒产品的多元化传播。日播藏汉双语《甘孜新闻联播》,民生新闻类栏目《视界甘孜》每周5期,全年制作播出融媒体藏汉语新闻近2万条。旅游类栏目《行·甘孜》及其抖音系列号覆盖受众过百万;广播藏汉语栏目《天天播报》《雪域风采》《文学天地》《曲扎学法》等多个特色栏目以融媒形式广泛传播。仅2019年,州台就有30余条新闻被中央电视台采用,200余条被四川电视台采用,300余条被康巴卫视采用。

州台以《甘孜新闻联播》栏目为龙头,通过系列报道、连续报道等形式,采取现场报道、跟踪报道、专题报道等多种手法方式,加大民生新闻报道力度,强调百姓视角,记录百姓生活、倾听百姓声音,客观真实报道社情民意和民众心声,不断凝聚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

时长15分钟的纪录片《最后的道班》以雀儿山五道班8个养路工的影像为载体,呈现道班60多年的精神与传承,记录的是一段发生在高原之巅的深刻历史,并从文化与民俗的角度解析发生在青藏高原上那一段充满悲壮且充满温情的真实故事。

《最后的道班》在央视10套讲述栏目完整播出,在四川电视台《记录四川100双手》(第二季)中播出,获得2016年全国十大纪录片称号,获得第七届中国民族语言、民族题材电视节目“金鹏展翅”奖短纪录片一等奖。

全州广播电视人以工匠精神和精品意识,不仅记录了甘孜大地的风云历史和社会进步,而且为观众和听众留下了一大批经典作品。州台摄制的《赛马称王》《藏寨姐妹》《跨越》《纪录四川100双手》《乡村传奇》《一诺一生》《第一书记(第二季)》《新龙的温度》《俄麦俄扎——最后的道班》等广播电视作品分别荣获全国文艺节目“五个一工程奖”“星光奖”“中国电视金鹰奖”“骏马奖提名奖”“金熊猫奖”、中国西部国际纪录片最具人文关怀奖、全国女性风采优秀电视作品等多个奖项。自2010年以来,全州广电系统累计荣获国家、省、州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优秀新闻工作者等表彰60余人次,300余件广播电视作品获得国家、省级奖,1700余件作品荣获州级奖。

七十年波澜壮阔,九万里风鹏正举。甘孜广电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行,坚定不移“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再创广播电视融合发展新辉煌。








  • 上一篇:农行甘孜分行全面启动电子指纹签名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