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患者康复就是最好的节日礼物——我州医务工作者坚守岗位迎接“中国医师节”

甘孜日报    2021年08月23日

华西甘孜医院.JPG

华西甘孜医院二病区肝胆科医生张垚正在为患者检查。

◎见习记者 周燕 文/图

“中国医师节”是经国务院同意设立的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节日,体现了党和国家对1100多万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关怀和肯定。2017年11月3日,国务院通过了卫计委(今卫健委)关于“设立中国医师节”的申请,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的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

穿上防护服,他们挑战着体能的极限;走进病房,他们是患者坚强的后盾;冲锋在抗疫一线,他们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妙手丹心是他们的承诺,救死扶伤是他们的使命,甘于奉献是他们的信仰,大爱无疆是他们的责任。虽然都是普通人,但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刻,他们就成了白衣天使,以辛劳恪守职业,以仁术惠济苍生。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医生作为人民健康的“守护人”,是推动健康甘孜的主力军。截至目前,全州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08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218人,注册护士2349人。

8月19日,第4个“中国医师节”如期而至。我州广大医务工作者坚守岗位,在日常工作中迎来自己的节日。他们坚守在疫情防控、医疗救冶工作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疫苗接种不停歇 医者担当践初心

在康定市民族医院疫苗接种处,前来接种疫苗的市民络绎不绝,预检分诊、信息登记、取苗开瓶、迅速接种……医护工作者们每天都要严谨地做好每一个细节,上百次重复着相同的动作。

8月19日早上8点左右,负责疫苗接种的医护人员徐丹一天的忙碌就从穿戴防护服、帽子、口罩开始了。穿戴整齐后,做好疫苗接种前的物品准备工作,精神饱满地迎接前来接种的每一名群众。

“人多的时候一忙就是一上午,为了不去厕所,大家都尽量不喝水。”徐丹告诉记者,由于疫苗瓶盖开启得太多,有的指甲劈了,有的大拇指磨破了,但是却从未有人抱怨过。

在接种工作中,一名医护人员在8个小时的接种时间里独立完成200余人次的注射,最快的时候一分钟一人次。在别人听起来只是转瞬即逝的一分钟,对于医护人员而言却是极其忙碌的60秒。她们需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确保一人一针一码准确无误。

从扫码、取药、起瓶盖、抽药、消毒、排气、注射、拔针到最后的按压,所有动作一气呵成。除了熟练地进行注射等操作以外,注射完毕还会认真地嘱咐接种人员需留观半小时才能离开,24小时尽量不要让注射部位沾水、避免感染,饮食清淡等接种后的注意事项,此外,对于因惧怕打针而产生紧张等心理情绪的人员,还要全程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情绪压力,这就是医护人员的一分钟。而医护人员的接种工作,就是在周而复始重复一分钟的操作中度过的。

徐丹说:“在忙碌的工作中度过第四个医师节,虽然辛苦,但能够为全市人民的预防接种工作做一点事情,感觉很值得。我深感这份工作的光荣,也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我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职工作,为保障群众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坚守核酸检测一线 白衣天使奋战不息

8月19日,记者来到州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甘孜医院(以下简称华西甘孜医院),在医院门口,设有预检分诊台,凡是进入医院的患者及家属均需经过预检分诊台测量体温,出示健康码、进行分诊后方可进入医院。

随后,记者来到医院门诊核酸检测采集点,市民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有序进行核酸采集。负责核酸采集的急诊科护士长杨雪丽,每天都要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从上班开始就不敢喝水。这些天来,她平均每天要采集上百个咽拭子样本,有时候累的胳膊都抬不起来。

“穿上防护服,真的有了上战场的感觉,心里很紧张,也就能体会到抗疫一线那些医护人员的伟大。”杨雪丽告诉记者。

杨雪丽说,在咽拭子标本的采集过程中,当受检人员的口腔、鼻腔直接面对采集护士,可产生气溶胶,压舌板按压舌头时,受检者会出现干呕、咳嗽等条件反射,会对着护士打喷嚏、咳嗽,有时会喷到护目镜、口罩上,这些都是难以回避的,也是必须面对的高风险。

杨雪丽说,护士们既要做好院感防控,又要服务好待受检人员,为节省时间、方便工作、节约防控物资,当班的护士们都不敢多喝水、多吃饭,每天被防护服包裹至少8个小时,从头到脚都湿透了,汗水浸着眼角酸酸的,总想流泪。

“采集工作需要直接接触相关人员,作为普通人,心里多少总会有担忧的。既然穿上白大衣,这就是职责,一定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我们是医护人员,再危险,也要上!只要我们在采集点继续工作,就要履行好工作职责,给全州人民一个安全保障。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战役中,我们很自豪没有缺席!”杨雪丽告诉记者。

杨雪丽说:“今天是第四个医师节,祝大家节日快乐。我们医护人员必须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守护群众的身体健康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初心不随时间改变 只想快点把患者全治好

“今天感觉好点没有?这里还疼吗?”“可以多吃点肉、汤之类的,要多补充点营养。”……8月19日一早,华西甘孜医院二病区肝胆科的医生张垚开始查房,他一边仔细查看并详细询问病人情况,一边叮嘱病人家属关注病人相关情况。

张垚是广安人,6年前来到华西甘孜医院肝胆科工作。“肝胆科是治疗包虫病的重要科室,工作十分繁忙。最忙的时候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张垚告诉记者,自己除了查房、坐诊、医治患者、做手术外,还要抽空回复微信群里的“随访群”上的已出院的病人的问题。

“随访群上的病人很多都是家离我们医院路程较远,不方便随时来医院的。通过这个群,病人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在群上问我们。像伤口恢复怎么样了?到县上复查的检查报告有没有什么问题等等。”张垚说。

“医疗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为患者带去的就医体验也在不断改善。”张垚说,曾经在做胆结石、胆囊切除等手术时,都需采用开腹方式,患者承受痛苦大、恢复慢,就医时还容易产生恐惧心理。自从肝胆科全面推广腹腔镜微创手术和快速康复护理模式以来,以往开刀后患者三四天才能下床变为术后6—24小时即可走动,住院时间也由十天左右缩短至三至七天。他常在舒缓患者紧张情绪时笑着说:“交给我们,睡一觉就能出院了。”

“以前肝胆科只能接诊阑尾炎、胆结石等小病,稍大些的疾病都要向上转诊,患者费时费钱很不方便。”张垚回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各科室“传帮带”专家们从制度管理、业务培训、诊疗规范、人才培养等多层次入手,迅速提升了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如今肝胆科成功施行20余例自体肝脏移植手术,当地百姓不出远门就能得到及时高效的诊疗服务。

“患者的康复,就是最好的节日礼物。”张垚坦言,作为医生,怎么在这个新的时代、跨越的时代里,更好地运用技术,秉承医学的本质,服务好大众,守护好大众的健康。医者的初心不会随时间改变,相信在医师节,很多医生都会有这样的共鸣:医师要更好地迎接医学发展的未来,也要更好地为大众健康服务。




  • 上一篇:农行甘孜分行积极推动“惠农e贷”发展
  • 下一篇:我州切实维护退役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jjgz/73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