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3年01月04日
访州政协委员、州科协办公室主任王聪
◎本网记者 李娅妮
“科技科协工作者、驻村工作队员和州政协委员,3种不同身份,却担负着同样的责任。”寒冬腊月,记者联系到州政协委员、州科协办公室主任王聪时,他正在甘孜县卡攻乡格沙村村级活动室里,忙着给村“两委”党员干部奉上一堂精彩的“让牦牛‘温暖’过冬”主题科普知识分享。
年终岁末,一边为驻村工作队的事务奔忙,一边牵挂着即将召开的2023年州“两会”……在镜头对准王聪工作生活的“第一现场”,不难发现:一年来,这名新任委员的履职能力和水平更高了、干劲更足了,“新面孔”释放“新能量”、展现“新担当”。
2022年1月,王聪成为政协甘孜州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这让他倍感自豪、十分珍惜:“成为本行业的行家里手远远不够!履职在路上需建言察实情,不为群众干实事、办好事,有啥资格当委员?”一年的履职经历,让王聪深感肩头的责任使命不小。
从科技科协界别中来,到界别群众中去,是王聪一贯坚守的准则。“有调研才有发言权”,他认为,立足本职工作、契合民情实际、符合百姓心声、反映行业诉求的意见、建议乃至提案,才是真正有含金量的“真知灼见”。
一年来,王聪紧密结合派出单位及驻村工作性质特点,访遍甘孜县卡攻乡格沙村49户178人,吃农家牧家饭,干藏寨牧场活;通过一次次走村入户的实地调研听取民声,再融入自身的思考,将科技赋能助推乡村振兴作为自己事业发展和建言的主要领域。
动脑筋、动脚板、动感情,时时以新时代州政协委员的新角色定位自己的他,还积极响应州政协关于开展“助力巩固脱贫、助推乡村振兴”专项活动的动员号召,全身心投入高原热土的“双助”活动,在卡攻乡岔拉村续写结对帮扶的深情厚谊。
王聪深知,驻村干部不光要“驻村”,更重要的是要“驻心”,他说,“一名驻村队员只有把自己当作村里人、做到以村为家,才能切实把驻村工作落到实处,实现由‘等群众上门’向‘走进百姓家门’的转变。”
更重要的是,在坚持把“双助”活动与“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过程中,王聪写出了一份份冒热气、接地气、有温度的提案和建议,像在去年州“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壮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助推农牧业产业振兴的建议》;
去年6月,他还同州政协提案法制委一行深入走访了州公安局交警支队、丹巴县及泸定县公安局交警大队、部分驾校、车辆检测机构、物流公司,撰写了“强化群众和交管部门双向宣传教育”“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议,均得到了不少委员的认可、相关部门的回应。
看着自己努力为民履职、为民尽责的承诺正逐步落实到具体的行动实践中,王聪由衷欣慰、干劲更足;他表示,乡村振兴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做强做优特色农牧产业不仅是全力打造有机之州的“芯片”,更是助推我州实现产业振兴与富民同步的有力抓手。
平均海拔3390米、地势平坦、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的甘孜县,青稞种植面积近10万亩,被誉为“康北粮仓”,是全国青稞商品粮基地之一。作为科技科协界新一届州政协委员的王聪,希望不断提升农牧业科研攻坚本领,延长产业链,将新技术、新成果充分应用到农业生产和牧业养殖中。
“想了就干、立竿见影、落地见效!”王聪告诉记者,履职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需要通过清单化、项目化的帮扶举措体现,而这也才能实打实地助推乡村振兴发展,为此,去年,在王聪努力协调争取下,“娘家”州科协支援帮扶资金22万元。
一方面,积极支持卡攻乡格沙、岔拉两村实现青稞土豆新品种的示范种植以及农业机械化、科普阵地建设等;另一方面,科学指导卡攻全乡“无死角”开展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治……大获村民好评;于王聪而言,这是农牧民的肯定,更是向未来的动力。
踔厉奋发向未来的王聪并没有满足于此。一直以来,他都希望,村民既要成为乡村振兴的受益主体,也要成为参与主体。为有效激发全乡群众建设美丽新村的自觉性,他紧扣县委“五个再塑甘孜”工程,促成“村干部夜校”“围炉拉家常”“学说普通话”系列活动,引导大家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卫生健康意识,呵护田园牧场和水源家园,营造共建共享美好人居环境的良好氛围。
“作为州政协委员,本职工作之外,需要我以小见大,从中发现民生热点难点问题,从自己熟悉的农牧科技领域切入,力求做到智为民所出、利为民所谋,切实发挥好政协委员桥梁纽带作用!”整理着改了数遍、即将提交的《关于加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的建议》的提案,王聪坚定地说。
接下来,他将持续聚焦“强科技支撑聚创新赋能”,依托新龙红山公园和甘孜来马旅游小镇建设,探索小规模药食用玫瑰种植试验,聚力打造“卡攻玫瑰谷”,寻求新的产业振兴路径,全力助推“农牧再塑甘孜”“文旅再塑甘孜”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