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2年03月17日
◎吴海霞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立足国情,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搞运动式“降碳”、踩“急刹车”。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
凡事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往往导致“过犹不及”,实现“双碳”目标更应懂得这个道理。由此而言,习近平总书记“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既是思想上的提醒,也是方法上的纠偏。我们要深悟其中之意,坚持稳中求进,尊重科学规律,既要推进减排降耗,又要保障能源供应,循序渐进实现“双碳”目标。
实现“双碳”目标,不能急于求成。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复杂、长期和系统性的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任何急于求成、搞运动式“降碳”、踩“急刹车”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是违背客观规律的。诚然,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过去一年,中国驶入“双碳”转型快车道,取得了不少成效。然而,有些地方步子急了些,步子大了些,存在一些误区和偏差。譬如,有的地方急于求成,对高耗能项目搞“一刀切”关停,影响了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有些地方“拉闸限电”,不仅影响了工业企业的生产,还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有的地方在推进气代煤、电代煤工程时严重“超速”,导致天然气供需失衡,引发了严重的“气荒”。这些“减碳”方法往往过犹不及,适得其反,影响了能源供应、人民生活、经济发展。由此而言,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催人警醒,各地都应引以为戒,吸取教训,不能急于求成,防止碳达峰变成“碳冲锋”、碳中和变成“碳跃进”。
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立足国情。任何工作如果脱离实际,结果就很可能“跑偏”,推进绿色转型、实现“双碳”目标也是如此。我国是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因此,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立足国情,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要看到,目前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经济发展暂时还离不开煤炭,因此要充分考虑能源供应,有序推进减量替代,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保障群众正常生活。由于各地区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不同、生态资源禀赋不同,必须采取差异化的措施,按照全国“一盘棋”来统筹考虑,哪里清零,哪里还能保留,都要从全国角度来衡量。从目前来看,虽然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欣欣向荣,但在区域协调、设备配套、技术支持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必须因地制宜,统筹协调,让能源供应的“清洁”与“安全”相得益彰。
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稳中求进。急于求成事难成,稳中求进事宜进。面对减排降耗的重任、绿色低碳的要求、转型发展的挑战,我们一定要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平衡好降碳和发展、转型和安全的关系,稳中求进,稳扎稳打,既慢不得,也急不得。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底线思维,循序渐进、持续发力,科学稳妥推进能耗“双控”。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推进绿色转型、实现“双碳”目标关键在掌握科学方法、坚持久久为功,一定要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既不能搞“碳冲锋”,又不能搞“运动式”减碳。要明白,只有把新的能源和产业“立”起来了,绿色转型才有“破”的基础,因此要做到“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破先立”,确保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坚持标本兼治,一方面要加强清洁能源高效利用,另一方面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力求在完善政策措施中不断“控碳”,在能源结构优化中持续“降碳”,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有效“减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