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4年06月16日
图为创业妇女在美食制作中心推介石渠美食。
◎彭刚 文/图
一场网络直播,吸粉近10万人,点击量近30万人次。近日,石渠县妇联与四川广播电视台、石渠县融媒体中心联合策划的网络直播推介活动,不仅让网友了解到石渠县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服饰、饮食文化,更让广大网友直观感受到了该县妇女创业就业基地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
从传统民俗到五彩斑斓的民族服饰、原始古朴的手工技艺品,从石渠高原山珍到传统藏餐,通过抖音、四川观察APP等平台播出,历时90分钟的直播,让广大网友直呼“过瘾”。
四大环节 尽展巾帼创业风采
直播开启,上万名各地网友涌进直播间,在四川广播电视台主持人石鑫、石渠县妇联主持人洛绒拉姆、降央拉措、泽芝的带领下来到石渠县妇女创业就业基地。
在游牧部落文化展示区,精美精巧的传统技艺、独特的民俗风情,网友们通过视频目睹了黑帐篷、女手工艺人们制作出来的牦牛编织制品和现代牦牛绒生活用品,不少网友纷纷留言要下单购买。
石渠,藏语称为“扎溪卡”,也就是“雅砻江边”之意。石渠段的雅砻江流域水流平缓,草坝连绵,形成了广袤神奇的扎溪卡大草原,孕育了以游牧生活为主的“牦牛文化”和充满神秘色彩的部落文化。黑帐篷是石渠牧民游牧迁徙的重要生活工具,装卸、携带方便,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兴起,石渠黑帐篷还承载了节庆和游客体验游牧生活的功能。
在石刻生产技艺展示点位,年轻的石刻技艺传承匠人冲花正在石材上雕刻。随着手中的小锤不断敲击,嘛呢石上的经文逐渐显现,石刻上的内容讲述的是格萨尔王的传说故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冲花在方寸之间倾注着耐心和专注,刻入纹路,千年不裂,万年不朽,是收藏和传承的佳品。通过主持人绘声绘色的讲解,网友们感受到千年前唐蕃古道的繁华兴盛,触摸到那段饱经风霜的岁月。
石渠是石刻艺术的殿堂。这里有世界上最长的石刻艺术长廊——巴格嘛呢石经墙,最雄伟的石刻艺术宫殿——松格嘛呢石经城,诉说着石渠县千年的文化传承。那条饱经风雨的唐蕃古道,斑驳的石刻群讲述着这个石刻王国曾经的辉煌,厚重的历史人文熠熠生辉。2023年,石渠石刻入选十大考古发现,全国石刻艺术论坛、国际岩画论坛相继在石渠召开。近年来,石渠县致力于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迹遗存的保护和挖掘,发现的多处石刻、岩画等遗迹,让“石刻艺术王国”声名远播。
在藏装制作点,主持人穿上缝纫艺人们亲手制作的服装,无论布料、丝线的选用,还是精致繁复的技艺,都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每一针每一线,都蕴含着艺人们的心血与智慧。她们凭借着精湛的手艺,将绚丽多彩的布料剪裁、缝合,赋予其灵动的生命力。石渠服饰十分重视色块与整体的相衬与和谐,以红、黄、蓝、绿、白、黑为主,呈现了石渠人民尊重自然的生态美。
从传统图案的精心绘制到细致入微的针法运用,每一个步骤都承载着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古朴的纹样,华丽的色彩,精细的做工,精美的配饰……让网友们纷纷惊叹:“太美了,一定要来石渠,穿上华丽的藏族服饰,感受别样的服饰文化。”
跟随直播镜头,网友们来到妇女创业就业基地的美食制作中心。人参果、牦牛肉、石渠白菌,从出产到加工为成品,不过半天时间。人参果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海拔37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是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的滋补食品,被称为“人参沙参”。石渠白菌又名石渠白蘑菇,它的实体淳厚、橙黄色、醇香浓郁。绿色天然,网友们对源自石渠县的美食赞不绝口。
立足资源优势 妇女创业有奔头
石渠县妇女创业就业基地于2020年挂牌成立,是石渠县第一个以“集中加工、统一管理”为模式建立的民间工艺+妇女创业为一体的项目基地。该基地集传统民族特色美食(藏餐)、石渠民间手工艺(石渠服饰制作等)、传统游牧文化、石渠石刻艺术为一体,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致力于推动传统手工艺和旅游融合发展,进一步拓宽石渠县妇女群众就业渠道,探索妇女居家灵活就业与乡村振兴产业联动发展的新模式。
目前,石渠县妇女创业就业基地由妇女致富带头人郑呷、尼玛卓玛、彭措卓玛共同经营管理。
尼玛卓玛和彭措卓玛都是单亲母亲。面对生活的不易,三位妇女没有轻言放弃,照顾家庭、照顾孩子,采挖虫草、经营和管理基地的工作……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为了帮助更多的困难单亲母亲,为她们缓解经济压力,她们一致决定,在保障品质的前提下,为本地单亲母亲提供原材料进行加工售卖。2023年,石渠县妇女创业就业基地实现分红30000元,助力30户单亲母亲增收、创收。
“这次直播活动很成功,让广大网友了解了我们的产品,是一次极佳的网上助销活动。我们要抓住机会,在产品质量提升和游客体验度上下功夫,打造更加畅销的旅游产品,让更多的妇女姐妹通过我们的创业就业基地实现增收。”尼玛卓玛高兴地说,有了妇联组织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妇女姐妹们有信心、有能力增收致富。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