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8年05月28日
牵马载客游草原,稳定增收乐开怀。 游建中 摄
◎本网记者 马建华
(上接5月21日第五版)
康定市新都桥镇营官村曾经是经济落后的偏远小山村。近年来,营官村依托国道318线公路沿线的旅游发展,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为载体,以建设“领略高原画境之美的自驾游、摄影营地”为目标,充分挖掘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不断丰富藏区新居文化内涵,着力打造集摄影、体验、参观、休闲为一体的高原特色旅游新村。去年,全村民居接待户71户,其中星级乡村酒店3家,全村共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解决本村就业100余人,实现旅游收入近1200万元,乡村酒店最高收入达70万元以上。康定市积极引导当地群众靠路致富,就近经商,向过往游客出售自制的民族手工艺品、自酿的青稞酒、自做的酥油奶饼和酸奶,国道318沿线村民家家开旅店、人人当老板,村民的市场意识、商品意识和致富意识进一步增强。2014年,该村启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投入2321.61万元,如今营官村变了样,村民的收入较以前翻倍增加,旅游户平均年收入达20余万元。“全村80户村民从事民居接待,旅游接待成为全村致富的重要途径。”营官村村民邓珠说,新村漂亮了,游客多了,收入大增。
农村变景区
旅游产业变成“聚宝盆”
旅游扶贫,是甘孜人为自己找寻的新路。激活沉睡的美,是甘孜州“全域旅游”的宏音。
稻城的香格里拉镇,怀抱著名的亚丁风景区,因为美丽而闻名遐迩是很多年前的事,而用美丽战胜贫困,却是近几年的事。
从稻城到香格里拉镇,新修的旅游大环线蜿蜒盘旋,乌亮宽阔。小车一路下行,溜冰似的轻盈平稳。70多公里的山路,车上打一个小盹就到了。场镇依山而建,彩色卵石铺就步行道,水景观与绿树相映成趣,鳞次栉比的藏式风情建筑展现新姿。桑吉林街商贾云集,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就两三年工夫,这个“偏僻的角落”变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旅游小镇”。
场镇的呷拥社区,声名鹊起,热闹非凡,皆因一家名叫四季莲花的客栈。店主李雪是藏家女子,家住康定,她在情歌城和蓉城都开办了文化旅游投资公司,生意火红,可3年前,她一头扎进这个距离成都近九百多公里的偏远小镇。她说是香格里拉的美好前景让她动了心,给她壮了胆。镇党委书记黄晓冬说:“镇上从没见过这么大手笔的女老板,她在场镇中心租了一条街,开咖啡店,开商店,租房合同一签就是15年。”
在呷拥社区,李雪租下贫困户阿里呷家的房屋开客栈,900多平方米光装修费就砸进去380万元。她花重金打造出一个融藏汉风情于一体的国际化经典小客栈。
今年夏天,客房很走俏,北京、上海、深圳的游客住得都不想走,不少老外慕名而来。李雪的好生意,也让阿里呷乐得合不拢嘴,他出租的这10多间房,过去都用来堆柴火,拴牦牛,屋角结满蜘蛛网,臭气刺鼻,现在却是助他脱贫的漂亮客栈。他说,得感谢亚丁的美景。
景美人气旺,香格里拉从场镇到乡村,闲置房不再闲,一夜之间变成抢手货。丁杰东是亚丁村的建卡贫困户,在政府的帮扶下,2014年他家那幢闲置破旧的三层石头白房子摇身一变,成了风情浓郁藏家小楼,由村上帮助协调,出租给景区旅游公司,年终一结算,25万元的收入摆在他面前,惊得他目瞪口呆。亚丁村的其他34户村民的闲置房,也都在当地旅游产业的辐射中齐刷刷变成了“脱贫树”。
当双臂向美景张开时,香格里拉脱贫便没有空白地带,没有死角。旅游路段沿线和景区核心村热闹,理所当然被确定为旅游服务产业区。居民就地转向参与旅游服务,旅游餐饮和特色产品加工出售一下子火起来,三年一眨眼,全镇的民居酒店蹦到了142家,达到每天8000人的接待能力。
蹦恩出生在稻城亚丁景区内康古村,靠妈妈一人劳动,只能解决温饱,22岁的蹦恩必须担起挣钱的责任。正当蹦恩一筹莫展的时候,亚丁景区为应对随着游客增加而加重的工作任务,再一次优先面向景区内群众招聘工作人员。这给了蹦恩一个既能留在家乡又能挣到钱的好机会。
蹦恩说,她现在一个月有2000多元的工资和600元的生活补助,除了自己的开销和给弟弟的生活费,一年下来还能给家里补贴1万多元。
稻城县低海拔山区村组乘势而上,定位为农业产业区。这些地方气候优势比较好,适宜土特农作物生长,群众围绕旅游餐饮项目,规范化种植蔬菜水果,品质和产量都大大提升。(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