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牧场换新颜 绿草“生”红利

甘孜日报    2019年05月15日

甘孜县集体牧场引领牧民脱贫

集中饲养点的放牧人员。

兽医正在给牦牛看病。

饲养人员正在准备草料。

    ◎本网记者 马建华 见习记者 唐睿 文/图

    5月8日,甘孜县达通玛片区大雪飞扬。在茶扎乡银多村集体牧场,放养人员格绒正在给上百头牦牛喂草料,他喜滋滋地说,通过牧民储备和农牧农村局提供草料的方式,牦牛可以安全过冬。银多村现代化集体牧场合作社成立一年多的时间,共出栏牦牛16头,总收益67380元,除去20%预留金,村民有了一定的收入,而作为放牧人员,他管理了52头牦牛,一年有1.2万元的收入。

     集体牧场让高原牧民尝甜头

     5月8日,记者驱车来到距离甘孜县城80公里的茶扎乡银多村集体牧场,在草料储备仓库,饲养员格绒正在给牦牛准备草料,而兽医则在围栏里逐一巡诊牦牛。

     银多村支部书记呷呷今年55岁,担任村支书已有20多年,银多村的贫穷落后对他来说,有着切肤之痛,2004年前,到县城要绕行查龙镇,130公里的路程,汽车要行驶5个小时,来回就要10个多小时,因为路况差,车辆少,村民到县城十分辛苦。“没有特别的事情,村民都不会去县城;因为路况太糟糕了,到村里来采购畜牧产品和药材的商贩很少,因此,牧民过的是自给自足的生活,根本没有市场经济的概念。2016年,通往县城的公路改建为高等级的柏油路,到县城缩短为80公里,村民家家户户都买了摩托车,有的牧户还买了货车、拖拉机和小汽车;村上通了4G网络后,村民都买了智能手机,会玩微信,会拍视频,没有走出过高原的牧民可以通过手机和电视了解到内地的繁华。”呷呷自豪地说,现在我可以通过微信群用语音通知村民开会或者发布法律、畜牧业生产知识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让没有走出过牧场的牧民打开了眼界,转变了落后的思想观念。

     茶扎乡党委书记洛绒降措告诉记者,茶扎乡有945户4194人,是甘孜县的纯牧区,7个村就有4个贫困村,贫困人口1188人。2013年,他到茶扎乡工作的时候还不通电,路水电等基础设施落后,产业更是无从谈起,牧民还过着原始的游牧生活。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后,银多村来了收购畜牧产品的商贩,村民能够在家门口和商贩达成交易,曾经封闭落后的牧民在和商贩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商品意识, 2016年,县委政府决定成立色须圹村畜牧业现代化集体牧场专业合作社,投资100万元,其中,90万元购买了300头牦牛,群众自筹100头,目前有413头牦牛,确定了4个集中放牧点和放养人员,把村干部合理分配到4个点。每个点均协调春、夏、秋、冬4个草场。同时与放养人员和村干部分别签订了责任书,放养员履职情况与其管理费收入和年底惠民资金挂钩,村干部管理尽责情况与其工资挂钩,确保合作社每年牲畜增长率达20%,出栏率达15%。

   “我在合作社担任放养员,一年奶制品等可以卖1.5万元,加上合作社补贴的1万元,这样算下来,一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我家里还有林补、草补,加上爱人挖虫草、打临工等,一年有好几万元的收入,2016年就已经脱贫了。”在色须圹村畜牧业现代化集体牧场勒龙放牧点,放养人员琼洛每天早上吃过早饭后,他就去放牧,傍晚时,他都要坚持清点105头牦牛是否安全回来,发现牦牛有明显病症就要及时和兽医人员联系。

     2017年底,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投资80万元修建配套设施,利用贫困村周转金18万元,购买64头牦牛,村民自筹资金购买36头牦牛,成立了银多村现代化集体牧场合作社。

茶扎乡集体牧场采取每个放牧点的畜产品折价1.5万元归放养人员,在利润中提取1万给每个放牧点的放养员,保证每个放养员年收入在2.5万元左右。

     畜牧产业让牧民生活有奔头

     记者了解到,茶扎乡集体牧场采取乡党委政府及银多村委会、合作社理事会、全村群众监管的方式,通过与康巴拉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签订购买牦牛协议和东让燃谷高原粗加工牧民专业合作社收购等,确保出栏牦牛能够卖上好价钱。

   “为确保集体牧场资金安全,乡会计和出纳帮助集体牧场管理财务,集体牧场产生效益后,我们在利润中提取20%作为合作社发展壮大基金,提取16%作为贫困户优先股,提取64%作为全村分红股并包括贫困户。” 银多村现代化集体牧场合作社理事长穷让告诉记者,通过中央、省州县补贴104元,龙泉驿区龙头企业帮扶21元,合作社自支5元,为每头牦牛每年购买保险费130元,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每年向集体牧场下拨过冬草料并提供相应的养殖技术服务,通过一年多的运行,集体牧场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集体牧场运行以来,尽管收入还不到10万元,牧民分红收入还不高,但创办集体牧场带来的变化却十分明显,首先是产品变商品,因为封闭落后,村民不懂得把产品变成商品,通过集体牧场的引导,2018年,全乡出栏牦牛1600头,出栏率达到10%,交易额400多万元,牧民愿意出售牦牛,改变了‘惜售’的观念;集体牧场创办以后,过去,家家户户散养,因饲养牦牛数量差异,有的只养了20头,也要消耗一个劳动力,而通过集中放养的方式,最大限度转移了劳动力,让牧民有了打工和找副业的机会;创办集体牧场还可以保持畜草平衡,过去,因为牧民出售牦牛的积极性不高,造成畜草矛盾突出,导致草原沙化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创办集体牧场后,村集体经济收入和群众收入都有增加,带动了非集体牧场户牧民出售牦牛。”洛绒降措认为,创办集体牧场的意义在于激发了牧民出售畜产品的积极性和脱贫奔康的内生动力。

     2018年,茶扎乡共养殖16000多头牦牛,具有发展集体牧场的优势。据甘孜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局长泽仁伍呷介绍,为优化畜群结构,促进甘孜县牦牛出栏减量工作,2017年,县委、县政府出台牦牛出栏管理办法和村级集体牧场“三个一”管理模式等文件,为降低养殖风险,集体牧场牲畜全部购买保险。

     按照“园区+合作社+集体牧场+牧户”四位一体的方式,以康北生态牦牛产业园区为引领,形成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有效带动牧户出栏,加快牦牛产业扶贫,助力群众增收。2017年和2018年全县出栏70000余头牦牛,康北生态牦牛产业园区在甘孜县收购20000余头牦牛,购买资金达1亿元,集体牧场实际出栏率在16%至25%之间。2019年,康北生态牦牛产业园区预计收购牦牛32000头,实现年交易额1.6亿元。2016年以来,甘孜县以“公司+农户+合作社”的形式与53个贫困村牦牛养殖合作社签订保底收购合同,着力解决影响牦牛出栏少、群众增收难的问题。

    据了解,甘孜县2016——2018年共投资3846万元,新建集体牧场75个,22个集体畜暖棚、贮草棚、补饲槽等为一体的规范化集体牧场(19个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1个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2个绵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和53个集中饲养点(46个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2个藏系绵羊养殖专业合作社、2个藏猪养殖专业合作社、3个走马养殖专业合作社)。今年,计划建设集体牧场14个(规范化9个和集中饲养点5个),预计到2020年,全县计划建成集体牧场100个(规范化40个和集中饲养点60个)。截止2018年年末,集体牧场牦牛存栏9225头,牦牛出栏2120头,每头牦牛销售按5000元,可收益1060万元,涉及74个脱贫村、3000余户,实现人均增收670元左右,经济收益十分明显。



  • 上一篇:康巴文化博览园计划明年国庆开园
  • 下一篇:炉霍县紧盯防汛抗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