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闪耀在扶贫路上的电光

甘孜日报    2019年12月11日

      (上接12月3日)

      刀吉算了一笔账:从前没有冻库,松茸从农牧民手里收过来就必须马上通过烘干和烤制的方式脱水保存,耗时耗力。原来用发电机给冻库供电,先发电4个小时,温度降下去了就停止,休息两个小时再发一个小时,就这样省着用,平均每天油钱都要好几百元,高昂的成本让经营十分困难。

      如今有了冻库,两年时间刀吉的生意额翻了一番,他又算了一笔账:“以前一年我最多能收六七吨松茸,但是去年我收了20多吨。”

      这就是说,一年,一个人,增加了松茸收购量十多吨。10多吨,这是一个枯燥的数据,这个数据放在全国来说,它根本不起眼,可是对于波密乡来说,它的后面是一个沉甸甸的果实。对于熟悉波密、理解波密的电力人来说,这个数据是那样让人欣慰。透过这个数据,电力人仿佛看到在那个数据背后,是一群群藏族百姓,有老态龙钟的老人,有玩皮的孩子,有健壮的康巴汉子,有美丽的康巴姑娘,他们披着雨具,提着袋子,背着背篼,爬山、穿林,在山坡,在林下,捡拾一朵朵飘着清香的松茸;他们来不及吃饭,来不及喘口气,忍着饥饿,急忙下山,把那些松茸送到山下的市场交易。收购松茸的老板多,收购量大,那些新鲜的松茸则可以卖到一个好价钱,要是收购量小,他们捡拾来的鲜松茸只得廉价售卖,甚至因卖不出去而烂掉。因为有了电,有了冻库,刀杰一年就会多收松茸十多吨,其价值高达六位数。这对于靠山吃山的波密人来说,那将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刀杰对于电力人的感谢之言其实也代表了那些每年上山捡拾松茸的贫困户的心声。

     三、电暖草原

   “一个省的面积,一个县的人口,一个乡的财政收入。”这是当地人对甘孜州的描述。好长一段时间,甘孜州18个县分属于17个地方孤网,夏季有电送不出,冬天缺电进不来。冬季枯水期,停电是家常便饭,不少人甚至从未坐在自家的电视前看过一次春节联欢晚会。在无电地区电力工程建设前,甘孜州还有20多万农牧民过着“点酥油灯照明、烧牛粪取暖”的极不卫生的生活,许多地区冬季缺电问题严重,无电民众迫切希望用上清洁稳定电源。

      因为没有电,他们的黑夜也显得特别漫长,冬天的寒冷更是让他们度日如年。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基本上都是冬天,冰天雪地的日子,每年都有牦牛被冻死,孩子做作业也只有点酥油灯。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脱不脱贫,电力要先行。

      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思路,国网甘孜州电力公司精心谋划,狠抓落实,积极推进农网建设,扎实开展行业扶贫和定点扶贫,取得了明显成效。

      山高挡不住电力员工运杆塔的脚步,路险挡不住电力员工立塔架线的斗志,“嘿呦,嘿呦”的号子声,在崇山峻岭中回荡,一座座杆塔在耸立,一条条银线在延伸。

    “草原的风,草原的云,草原的羊群……”优美的歌声飘荡在甘孜达通玛草原。

      人们喜爱草原,因它美丽、悠远、灿烂。但是它的另一面是荒寂,人们在感叹它的神奇时,也在埋怨它因为偏远而阻隔了文明气息。(未完待续)

  • 上一篇:色达县消防安全进校园
  • 下一篇:色达县集中供暖试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