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9年12月11日
记理塘县上格西村第一书记刘霞
刘霞在大棚内了解蔬菜长势。
刘霞走访关心贫困户。
◎徐继珂 徐珑溧 文/图
12月9日,理塘县木拉乡上格西村蔬菜大棚,村民巴桑和泽巴一边采摘新鲜蔬菜,一边聊天。“没想到我们海拔这么高的地方也能吃上自己种的蔬菜。”“有了这蔬菜大棚,既解决了家里吃菜,剩余的还可卖钱,安逸。这还多亏得刘书记哟。”
他们口中的刘书记是理塘县人民法院法警大队教导员、上格西村第一书记刘霞。
自2015年8月以来,刘霞勠力脱贫攻坚,美村容、兴产业、惠民生,让村民脱贫致富,过上了幸福生活。
上格西村村民说:“我们村子变了样,只因来了‘牛书记’。”
以心换心赢信任
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刘霞却迎难而上,主动请缨。初到上格西村,艰难局面让刘霞感到吃惊:房子破破烂烂,村里牛粪遍地;经常停电,吃的是河水;地里就种点青稞土豆,收入单一……经了解,全村43户232人,基本靠天吃饭。她暗下决心,不管有多难,都要让这村子变样子。
一个机关干部想当好贫困村“第一书记”,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村情。刘霞立刻行动起来,白天深入田间地头,帮群众收割庄稼;夜晚拿着手电到村民家串户拉家常。通过1个月的走访,她成为上格西村43户村民的“家里人”。哪家有多少头牦牛、哪家有多少亩土地、哪家急需解决哪些困难,她心中都有本帐。
脱贫攻坚不只是说几句暖心话就了事,更得办暖心事;不只是心中有本账,更要手中的对策落地见效。
“要不是刘霞姐,我就是家里的累赘……”贫困村民尼玛感激地说。尼玛曾是一名精神病患者,生活无法自理,还影响了其他村民的正常生活,把他的父亲折腾得够呛。刘霞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多方筹措资金,两次送尼玛到专业医院进行医治。康复后的尼玛除了生活能自理外,也慢慢开始与人和善交流。尼玛的心中有了人生的美好憧憬,这个家庭也看到了幸福的曙光。
“脱贫路上绝不留下一村一户,贫困党员崩呷常年瘫痪在床,生活困难,他该如何脱贫?”刘霞心中一直在苦苦思索。刘霞细细研究了“五个一”等帮扶政策后拿定了主意:她组织村支部力量,把该户纳入了上格西村贫困党员示范工程,努力为崩呷的家里争取到了两万元的帮扶资金,帮助崩呷家庭建起了富民小卖部。看到躺在床上的崩呷笑了,刘霞也如释重负地笑了。
刘霞办的几件“牛事”在村里引起了轰动,大家都说:“原来以为这女娃子只是来‘走过场’,现在看来是个真心为我们老百姓干实事的。”“我们一定在她的带领下好好干,争取早日脱贫。”
“高天上流云,落地化甘霖;催开花儿千万朵,人间处处春。”刘霞就像歌中唱的那样,让“美好向往”在群众心中开了花。以往,村里开村民大会只有稀稀拉拉10多人参加;现在开村民大会,全村43户全部到齐。群众的心已与刘霞的心深深融在了一起,大家卯足劲向着脱贫致富的美好生活迈进。
大兴产业强支撑
“辛辛苦苦干一年,一年刨不出几个钱。”这是以往上格西村人一年收入的真实写照;如今,上格西村人收入是“户户有产业,家家能挣钱”。变化如此大,刘霞功不可没。
刘霞深知产业是脱贫的支撑,只有兜里有钱,心里才不慌,脸上才有笑容。刘霞与村两委在理清思路后,决定先让村里有文化的年轻人去就近的甲洼等地观摩,实地考察养殖藏猪的产业价值,从思想上打破制约发展的陈旧生产观念,为脱贫奔康寻求路径。而后,她召开村民大会,制定村规民约,集全民之智建起专业合作社,把藏香猪养殖、农产品加工、新型农业种植基地等产业发展规划提上了村里的议事日程。
谋定而后动,在新的生产理念的带动下,上格西村的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2016年,各户建设了近6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解决过去村民饮食结构单一、冬季吃菜难的问题,家家户户不但四季能吃到蔬菜还能卖钱,真正做到了减支增收的目的; 2017年,建成占地600余平方米藏香猪的养殖场,每年可出栏90余头藏香猪;在州中级人民法院的资助下,创办了年产值可达2万元的上格西村芫根、青稞、松茸等农副产品加工点;通过招商引资,兴建年产值达30余万元的下木拉乡康细酒厂;新建母牛养殖基地,发展母牛养殖户38户,现存栏母牛21头;发动30余名贫困户,建立了下木拉乡占地600余平方米的香菇种植基地和上格西村占地80余亩的连片联户优质青稞、马铃薯、芫根种植基地等产业项目……
牵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曾经一穷二白的上格西村变得欣欣向荣。“以往,我种土豆、青稞,一年能整个‘肚儿圆’就不错了,从没想过包里能揣上个大票子。”村民降央克珠去年养殖藏香猪,年收入1.2万元,像降央克珠这样的村民在上格西村比比皆是。村民收入增加,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2018年,上格西村村民年收入达6000余元,是2015年的2倍;2015年,上格西村集体经济为零,现在村集体资产已达112万元。
产业发展让上格西村民有了“财气”,“财气”生“底气”,“底气”长“志气”,大家豪情满怀地走在脱贫奔康道路上。
美好家园谋幸福
“我们的房子是大天窗、全空调。”这是上格西村人以往对破败房屋的自嘲。据统计,该村有危房10户、游牧户5户、无房户1户亟待搬迁、重建或者新建。
“住进新房子是16户群众的期盼。”刘霞深入了解各户情况,收集搬迁意见,针对各户不同情况,拟定异地搬迁计划,推动藏区新居建设项目在村里落地。2年间,刘霞风餐露宿、奔波走访,终于看到16户村民走进了靓丽的新居。
“以往放牧,家就是一个破帐篷。牛放到哪儿,家就搬到哪儿。春夏季还好,一到秋冬季,风从帐篷的破洞刮进来,比刀子割肉还痛。”说起以往的苦,游牧户泽它感恩今天的甜,“现在搬进了新房,再也不怕刮风下雨下雪了,而且刘霞帮助解决了残疾儿女的读书问题,我在家门口务工挣了更多的钱,一家人过上了舒舒心心的日子。”
国富千山秀,家美万事兴。刘霞要为下格西村建立一个安居乐业的“美丽幸福家”。按照新村建设“六改三建”的基本要求,全村进行系列改造:380平方米的党政综合体建起来了,43户房屋变靓变美,修筑村级联户入户路2公里,新建饮水安全慢滤池,改善电网4.8公里、更换老旧变压器,建立了可覆盖全村的网络通讯……这一切极大地改善了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村容村貌在变,村民的精神面貌也在变。刘霞利用农牧民夜校开展法治讲堂,将自己在法院掌握的法律知识“倾囊相授”,为上格西村营造了浓厚的尊法学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一个村团结一心、积极致富,脱贫就只在朝夕间;一个家振奋精神勤劳致富,脱贫就不是奢望。在刘霞的努力下,2015年,上格西村实现脱贫人口3户16人;2017年9月,上格西村实现脱贫人口20户120人,产业脱贫 23户51人; 2018年上格西村创“四好村”工作全面铺开,原本落后的山村变成了村民和乐融融、村容整洁干净的幸福新村。2018年“回头看”工作中,全村23户贫困户中无一户出现返贫情况。
刘霞一腔为民服务的赤诚真心,村民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头。一说起刘霞,村民们都不再叫她“刘书记”,他们都会说:“咱们的‘牛书记’,那是真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