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0年06月16日
“6·14信用记录关爱日”
◎本网记者 张嗥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信用是个人的一笔宝贵财富,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如今,个人信用记录不仅指贷款还款的相关记录,还有社保养老、住房公积金、水电费等信息,与大家生活息息相关,一旦出现负面记录势必影响个人的信用和生活。
在第13个全国“6·14信用记录关爱日”之际,我们要怎样保护个人信息,守住自己“钱袋子”。
定期“体检”很重要
个人信用报告包含了相当详细的个人信用信息。有个人身份信息,比如个人基本信息、居住信息、职业信息等;有信贷记录信息,包括信用卡、贷款、为他人贷款担保信息等,有公共记录信息,包括个人住房公积金信息、个人养老保险信息、个人电信缴费信息等;还有查询记录,汇总客户信用报告最近2年内以各类查询原因被查询的次数,以保证客户信息的安全和保密性等。
人行甘孜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大家一定要爱护自己的个人信用记录。”该负责人建议广大市民,由于个人信用报告在生活中越来越重要,最好每年至少查询一次,给自己的信用报告做做“体检”。发生欠款或欠费要早发现、早解决,才可将负面影响降到最小。拿到手的个人信用报告一定要保存好,防止信息泄露,或被其他机构或者个人不合理使用。
据了解,个人信用报告可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www.pbccrc.org.cn)查询,或本人持二代居民身份证,在全国各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查询网点进行查询。
上好“安全锁” 守住“钱袋子”
个人金融信息具有重要价值,那么怎样为金融信息上好“安全锁”,守住大家“钱袋子”?甘孜人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不经意的一些小行为,容易导致信息丢失,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我们的信息保管一定要妥善,大家的求职简历、实名车票、快递面单、账单等记录有个人信息的各类载体要妥善保管,丢弃前要彻底粉碎或销毁。在上网时,弹出的不明链接要谨慎点击,特别是短信、微信、QQ、支付宝等中的不明链接,不运行不熟悉的可执行文件,还有一些游戏插件。”该负责人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生活中的很多“陷阱”也需要我们注意。“一些‘免费’好礼中,也藏猫腻。”该负责人提醒大家,切莫贪图小利,随意扫不明来历的二维码或提供个人信息,换取“免费”小礼品。同时,在办理业务、考试报名、参加培训时,如需提供个人身份证或其他证件复印件的,一定要在信息区域注明用途。“我们在办理个人金融业务时,尽量亲自办理,切勿委托陌生人代办。特别是对询问个人金融信息的电话和电子邮件要提高警惕,任何情况下,法院、警方、银行都不会要求个人提供银行账号、密码、验证码,或要求向不明账户转账。”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