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脱贫奔康道路宽

甘孜日报    2020年08月18日

白玉县白玉片区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县融媒体中心 夏露 沈帆

   近年来,白玉县白玉片区尽锐出击、决战决胜,向脱贫奔康这座最后的“堡垒”发起进攻,脱贫攻坚“主战场”正变为乡村振兴“示范地”。幢幢新房改善居住条件,花草环绕村容焕然一新,党建帮扶改善精神面貌,特色产业激活农村经济......村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脱贫后的喜悦洋溢在脸上,流淌在心间。

   易地搬迁搬出新生活

   在白玉县建设镇扎盘村达吾组半山腰上,一幢新建成的小平房映入笔者眼帘。户主其麦邓珠介绍,他们之前住在离此处三四公里的达吾山上,只有一条窄窄的小路可以进出,交通很不方便,下雨天更是不敢出门,一家6口人的生活全靠夫妻俩做农活维系。

   精准扶贫让他们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10月,其麦邓珠和村民一起从山沟里搬到了达吾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上,住进了漂亮的小平房。最让他高兴的是他被聘为县上的巡河员和村上的保洁员,现在人均年收入达到6000元左右。

   建设镇播麦村阿崩说:“以前在山那边的时候没有路、没有水,现在搬到这边来,离公路很近,自来水就在家门口,非常方便。”

   阿崩家是2016年5月从播麦村后山搬迁过来的,在阿崩家的自留地里,笔者看到,绿油油的青稞和黄灿灿的蒲公英花交相辉映,甚是漂亮。

   据了解,为解决部分群众出行难、住危房、难致富的问题,建设镇共易地搬迁安置7户。

   和阿崩他们一同享受搬迁喜悦的还有金沙乡作英村的13户农户。在金沙乡作英村,放眼望去,一幢幢红色的安置房屋整齐划一,一条条笔直的水泥路从公路一侧蜿蜒至家家户户门口……这是作英村集中安置区的现状。

   作英村驻村干部易波介绍,作英村村民以前住的地方,距离金沙乡政府53公里处,和西藏交界,要翻过一座海拔5300米的多莱山才能到达,用水用电都不方便,信息也很闭塞,赶集的话骑马都要走两天,孩子读书就更难了。”

   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作英村13户村民从大山深处搬到了这个新的安置小区,离县城只有7公里,交通方便,水电齐全,家家户户有了网络和电视。村里的所有适龄儿童全部都到县城就读,村民的生产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金沙乡作英村村民劣空阿呷感激地说:“以前在老家,没有电没有水没有路,现在这里什么都有,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据了解,白玉县2019年投入资金925万元,建成13套集中搬迁安置房、1个党员活动室及联户路灯配套设施,为每户人家规划了停车位,将作英村13户村民进行了整体搬迁。此外,作英村还跟甘孜电商合作,通过网络销售村里的土特产,目前该村种植了6250株桃树,并打算将十三户搬迁房发展为民宿接待,让搬迁农户没有后顾之忧,让群众真正实现从“要我搬”到“我要搬”的转变。

   党建引领激发内生动力

   绒盖乡在带领全乡农牧民群众同步小康道路上不遗余力,以“扣扣子”精神,挺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冲刺阶段;以“钉钉子”精神,抢在全面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最前沿。

   俄巴村村民扎西扎巴说:“感谢国家给我们没有电的地方通电,没有水的地方通水,还给我们维修房屋,心里的感激无法用言语表达,我是个残疾人,但是在国家的帮助下现在可以走路了。”

   俄巴村位于白玉县东部,离县城22公里,距离乡驻地8公里。近年来,该村利用帮扶部门优势,对整村庭院进行改造提升,并为新党员活动室添置了办公器材。采取政策宣讲、参加党员义工日活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等方式,为扶贫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俄它村的贫困户白玛是一名退伍军人。他在经历失去妻子、儿子的双重打击下,重振精神,不等不靠,积极种植青稞、芫根、蔬菜等农作物,农闲季节积极寻找务工机会,努力改善生活。

   绒盖乡党委、政府得知白玛家情况后,第一时间伸出援手,为白玛的儿媳提供了公益性岗位,他家每月增加收入1000余元。2017年,白玛一家顺利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白玛说,现在无论是捡菌子还是挖虫草,都能提高自己的收入,2017年我们就已经脱贫了,2018年,国家援助了三万元修建房屋,60岁以上的老人有了养老金。感谢各级党委、政府的好政策和帮助,我打心眼里感激他们。

   美丽乡村谱写振兴曲

   近年来,章都乡玉桑村实施了整村风貌改造工程,进一步提升了村容村貌,改善了人居环境。

   原来的玉桑村道路坑坑洼洼,房前屋后杂草丛生,河堤两旁垃圾无人清理,卫生环境让村民苦不堪言。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玉桑村积极开展“改善人居环境,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加强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安装路灯32盏,修建旅游环保厕所1个,新建1008米河堤长廊。

   该村村支书洛沙说:“水务局帮助我们玉桑村修建了河堤,种了花草,我们的建档立卡户有22户,路修到了家门口,还帮我们修建了路灯和洗澡间,水、电、路都帮我们修好了。”

   “国家给我们修了路、安了路灯、修了河堤、建了洗澡间,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玉桑村村民土登夏说起这些改变,直呼是“喜事连连”。

   随着玉桑村河堤工程的完工,经常有外地游客在玉桑拍照、休息。下一步,玉桑村将带领全村的老百姓打造藏式民居接待,让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特色产业浇开幸福花

   麻绒乡德来村属高原山区地貌,最高海拔5200米,平均海拔3750米,长期以来,村里无矿产资源、无生产企业,村民的经济收入以挖虫草、拣野生菌为主,靠天吃饭、增收乏力。

   受益于文化试点建设,不少村民重塑价值观,转变“等、靠、要”思想,致富的路子逐渐清晰,干事创业的激情被充分调动了起来。麻绒乡德来村村民陆续建起了绿色环保蔬菜大棚,逐渐改变了一日三餐以“糌粑、酥油”为主的生活。

   但受资金、技术等方面制约,德来村蔬菜大棚只能实现自给自足,没有形成支柱产业。如何变“输血”为“造血”,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德来村两委经过多方走访调研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后,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引导村民种植雪菊等食用菊、药用菊20余亩,种植油菜150余亩,“路种花”10余公里,全面形成绿色生态产业,为幸福美丽新村奠定了产业基础。

   村支部书记泽仁多吉说:2017年,德来村开始修建花圃,在县委政府还有麻绒乡政府的帮助下,村上41户人家投工投劳,每户每年增收三四百元,现在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了。去年在花圃下面打造了一个农家乐,年收入八九十万全部归集体经济所有。

   村民泽科说:“在乡党委政府、县级各单位和第一书记的帮助下,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特色产业发展起来,我们的腰包也鼓起来了。”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白玉全体干部和群众尽锐出击、决战决胜,向脱贫奔康这座“堡垒”发起最后的攻坚。“四乡一镇”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与时间赛跑,向脱贫进攻,以脱贫“满堂彩”迎接建州70周年。

  • 上一篇:康定:全力守护游客 “舌尖上的安全”
  • 下一篇:爱心捐赠情暖石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