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15年后,他仍然活着

甘孜日报    2022年09月23日

15年前,甘孜日报为挽救余强生命而做的报道。

◎本网记者 王朝书 唐闯 文/图

“15年了,没想到还能见到你。”

9月15日,在康定市姑咱镇黑日村移民小区,记者激动地握住了余强的手。余强也很激动。他也没想到,15年后,我们还能再见面。要知道,当年,他的生命危在旦夕……

2007年4月7日,记者因采访新农村,来到康定市捧塔乡新兴村。在那里,一个老人含泪告诉记者,“他一个人慢慢地往封山林里走去,看见他佝着背的样子,全村人都想哭……毕竟他还年轻啊!”老人口中的年轻人正是余强。那时,记者才知晓了余强和他的病情。

余强,1976年生。父母去世得早。有一个姐姐和弟弟。他和姐姐,共同支撑起了家。后来,姐姐嫁人了,嫁到了康定市姑咱镇。余强,也成了家。和当地一个叫高应琴的姑娘结了婚,生下了一个女儿。日子,虽然辛苦,可也看得到希望。可是,2006年底,年仅30岁的余强感到身体极不舒服。在妻子的劝说下,他到了州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是他们从未听说过的尿毒症。那时,医生告诉余强,得了那病,最好的办法是换肾。可换肾需要20万元。

20万,对余强的家庭来说,是个天文数字。余强把全部的家当都卖完了,也不可能凑齐这笔钱。何况,他还有老婆、女儿要考虑。绝望中,余强想到了先行一步,为自己的亲人留下些财产。因此,他走进了村里埋葬死者的那片林子。可是,人们怎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年轻的生命在无助中死去。那时,为挽救余强的生命,甘孜日报进行了大篇幅的连续报道,不仅在社会上发起捐款,还走访了不少部门,希望能为他找到活下去的路。

当时,社会各界献出了爱心,共筹集到了4万多元,可,余强的手术依然无法进行。因为,仅靠那些钱不够做手术,而当年,肾脏移植在刚启动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被列为“不予支付医疗项目”。

那时,当记者将能走访的部门都走访完,将能为余强争取的资金都争取后,深感愧对余强一家。他们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给记者,寄托给报社。可是,记者和报社却无法为他们带来想要的希望。

那年,尽管,余强的家人为报社送来了锦旗,可是记者的心中却沉甸甸的。记者真不知道,余强能活多久。而他死后,他的家庭又会怎样?记者真不敢面对余强后面的日子,和他的联系也就逐渐断了。

“走,我们到我姐姐家楼上坐”,余强对记者说。

15年后,记者偶然在州医院了解到余强竟然还在那里做透析。他依旧活着!巨大的惊喜冲击着记者。找到他的电话后,立马联系了他。出乎意料的是,余强早已没在捧塔乡了。他和家人来到了姑咱镇。捧塔乡海拔比姑咱镇高,在那里,他常流鼻血。为余强的身体着想,同时方便就医,他的妻子做主将老屋托付给村里人帮忙照看,带着余强和女儿,在姑咱镇上租了房。余强说,因为要治病,他们租的房屋很小,只有一间,一家三口挤在里面。后来,他的姐姐一家在镇上修了楼房,特意为他们留了几间,他们搬了过来,居住条件也就变好了。

在余强姐姐家四层高的洋房楼顶,记者和余强相向而坐。“真没想到,15年了,你还活着。”“这15年来,你是怎么活下来的?”落座后,记者即迫不及待地,问出心中最想知道的。

“首先是党的政策好。”余强接过话头,毫不迟疑地说到。他说,当年,报社为他募捐,亲戚们也伸出了援手,那些钱尽管不能做手术,但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无法手术,他就选择了透析。那也是活命的一条途径。他的坚持,是对了的。2008年后,事情就逐渐好转了。

余强说,2008年后,农村医保给他的报销比例就达到了60%。这让余强对自己活下去,更有信心。那时,年轻的他,透析完后,回到家里,还会帮助做事。最初,为省钱,他一周透析两次。那时,每次透析的费用是400至600元,且透析完后,还需要开一堆补铁、补锌、补钙的药品,因此,每次治疗需花费600至800元。2014年,病情加重,就只有一周透析三次。此时,募捐的钱,还有亲戚们的援助,早已用完。正当他和家人绝望时,2015年,精准扶贫开始实施。余强一家由低保户成为精准扶贫户。那之后,他明显感到负担轻了,生活也好转些了。

被纳入精准扶贫后,每次透析,余强只需承担费用的5%,36元就能做一次。而2019年初,在机构改革中,重新组建的甘孜州医疗保障局实现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之后,余强的报销就更快了,负担也更轻了。

去年,余强因长期透析,血管堵塞,不得不到成都华西医院做手术。这样的大手术,过去,他是不可想象的。然而,如今有精准扶贫的政策支持,他一点也没心理负担地走了出去。手术共花了5万多元,他实际只支付了3000多。今年3月,他又因尿毒症引发了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不得不再次出去做手术。这次费用是4万多。而他也只支付了2000多。这两次大手术,又将余强的生命延续了。

讲到自己出去做手术,余强将他的衣服撩开,记者看到他的胸口处,插着一根管子。那是方便他做透析的。余强说,这管子可以使用七年。另外,记者还看到他左手臂上鼓起的血管。那是长期透析造成的漏管。

看到余强这副身体,记者能想象,这15年来,他承受了多少的苦痛。可是,15年来,余强的日子,应是甜多过苦的。15年后,和余强一家重逢,记者在他和妻子的身上发现,和当年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他们脸上的笑容。当年,他们眼里全是无奈,脸色也灰扑扑的。而再次见面,记者见到他们脸上笑容一直不断,尤其,余强妻子的脸色竟是红润的,眼里有着光。

“现在,我女儿已经在康定市医院找到了一份临聘的工作了。”余强高兴地对记者说。“女儿读书,一点钱也没有花过。”

失去劳动力后,余强一家即被纳入低保。他的女儿,因此免了学费,从小学一路顺利地读到了医学专科毕业。如今,临聘在康定市医院。这让余强对未来有了更多美好憧憬。

“现在的日子真的好。”余强告诉记者,他捧塔乡的老屋被政府帮助装修。村子里种植菊花,也将他的四亩地承包了。一亩,一年给300元。此外,他还能得到草补、林补,共1000多元。“我失去了劳动力,不能为社会做贡献,还得到了这么多照顾”,这让余强从心的最深处感谢党。现在,他在州医院血液透析室里,遇到有想不开的病友时,就会现身说法,劝解他们。亲朋好友中,有对医保政策不清楚的,也会热心讲解。

“我的话,好多人都会听”,余强笑着对记者说。对此,记者一点也不怀疑。因为,当年,无论是他们村里的人,还是州医院的医生都无法想象,余强会活下来。然而,他却出乎所有人意料地活了下来。负责为余强做透析的护士韩雪梅就这样对记者说,余强不仅是州医院做血液透析最久的一个病人,更是甘孜州的一个“奇迹”。

其实,15年过去了,余强仍然活着,创下了的岂止是他个人的生命奇迹。记者到来后,余强妻子暂时停下了手里的活,陪同采访。记者见到,陪伴并照顾余强15年,高应琴的脸上不仅没有被生活压垮的愁苦,反而有着美丽。那样的美,只有幸福的家庭,才会滋养出。而幸福,过去,记者难以想象,会出现在重病患者家庭。可是,15年了,余强的家庭不仅没有破碎,反而有着幸福。记者不由称奇。当余强和高应琴听记者说,今年8月,州医保局对肾透析治疗付费又做了改革,特困人员血液透析个人负担已降至0元每次时,他们眼里的光更亮了,依偎得也更近了。

两个多小时过去了。在对奇迹的感叹中,记者告别了余强和他的妻子。此时,记者迫切想知道的,有了答案,是党的政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创造了奇迹!

  • 上一篇:农行甘孜分行开展应急演练
  • 下一篇:农行小姐姐抖音直播 宣传反诈反洗钱知识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shms/84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