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两度支教 父女接力奉献甘孜教育

甘孜日报    2023年04月06日

记蒲江县对口帮扶工作队支教教师余波

余波正在备课。

余波为学生答疑解惑。

余波写下“成甘同奋进 泸蒲一家亲”的书法作品。

◎本网实习记者 甘超/文 受访者/图

人物简介

余波,男,毕业于邛崃师范学校,1992年8月参加工作,现为蒲江县北街小学音乐教师。

作为蒲江县对口帮扶工作队中支教教师的一员,余波在我州支教期间以三尺讲台为引,始终坚守教育初心,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2007年9月,任教10余年的余波积极响应组织的号召,带着一颗炙热的心首次踏上了支教之路,成为丹巴县大桑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自此与我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来到风景秀丽的丹巴支教,很值得。”回忆起最初的支教经历,余波记忆犹新。他回忆说,初到丹巴县,发现这里风景很美,人们也很热情,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保障和支持,使他在异乡感受到了别样的温暖,迅速克服了交通不便、生活环境差异带来的困扰。

初到丹巴县大桑小学,余波各方了解到学校在教学方面存在的短板,思考着如何圆满完成此次支教任务,脑海中浮现出“精准支教”四个字。于是他结合当地实际,认真研究教材,根据学生兴趣编写教案、制作课件……让每一节语文课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就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支教是一种奉献,也是一份收获。在丹巴的支教生涯中,余波给该县带去了新理念和新活力的同时,自身也在支教中学习、锻炼和成长。他告诉记者,希望自己是“师者”更是“使者”,用三尺讲台和手中的粉笔“连接”蒲江县和丹巴县,把理想和信念带进来,把梦想和力量送出去,就是他来这里的意义。

情之所至 去而复返

2008年6月,在丹巴县的支教结束后,余波回到蒲江县,内心依然对甘孜有着难以割舍的独特情感。2022年,当他得知组织需要选派教师去泸定县时,他再次主动请缨,第一时间递交了援泸的申请书,成为一名援泸支教教师。

“课堂内容枯燥、不生动。”担任贡嘎山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师以来,余波发现单纯讲解书本上的知识,教学效果不理想。余波直言,泸定县大多数学校的硬件设施都不错,只是欠缺教学新思路、新方法。如何立足于教材拓展?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了切实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研水平,余波经常去听该学校其他教师的课,与教研室老师一起交流工作思路与方法,讨论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为丰富课堂找寻灵感。

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余波认真思考、努力钻研,别出心裁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朗读、诵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深得学生们喜爱,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他还结合以前当音乐教师的优势,参与学校合唱队的训练。2022年11月,他指挥的合唱队在我州“五育并举”学生合唱比赛中斩获第一名的好成绩。

为提高教学效果,余波加入班级家长群,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知识、方法,推动家校共育。“期望能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素质。”在余波看来,通过自身努力让当地群众树立积极、正确的教育观念,支持孩子接受更高等的教育是此行的重要任务。渐渐地在他的努力下,不少家庭慢慢有了转变,对孩子的发展规划有了新认知。

谈及两度支教的收获,余波说,作为蒲江县对口帮扶工作队支教教师的一员,他始终想着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贴近学生喜好的教育方式带到甘孜、留在甘孜,助力甘孜教育高质量发展。

父女接力 星火相传

春夏秋冬,日月往复,十来年的沉淀,不仅让余波对甘孜的情感的愈发深沉,也逐渐影响了他身边的人。余波的女儿余艾学是师范生,也追随着他的脚步来到我州,成为甘孜州高级中学的一名化学教师。

采访中,记者问余艾学为什么最终选择来我州教书,“这还得从父亲第一次来甘孜支教说起。”余艾学脸上露出了笑容,她说,父亲第一次支教带回了一些照片、一些故事和一本书,这儿的嘉绒传统文化和高原风光深深吸引着她;在泸定支教期间,父亲也常常与她分享生活、分享感悟,并对她说“你想要的,甘孜州都有,还附赠奔腾的大渡河”。

这一切的一切都深深地触动和吸引着余艾学,促使她迫不及待地想来看看这个美丽的地方,听闻我州在招考特岗教师,她并没有犹豫,毅然选择了报名,于2021年顺利通过特岗教师招考。

“我对这个选择不后悔,也并不觉得离开成都会有遗憾。”余艾学告诉记者,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有爸妈的地方才是家,如今泸定县已成为他们一家的第二个家乡,她将一往无前,在这里绽放青春之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多年来,像余波父女一般的一批批蒲江老师们全情投入、全力以赴,传播先进教育理念,复制成功的教育模式,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能成为一名支教老师,是我们无悔的选择,甘孜州的支教生活所焕发的光芒将照亮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回首支教之路,余波动情地说。



  • 上一篇:三天内,游客发两篇文章点赞 道孚文旅上热搜
  • 下一篇:没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shms/87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