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8年07月17日
◎张建国
抵达玉树,已是午后2时左右了,这是玉树“4.14”地震后我第5次到玉树了。
此次和第一次很相似,是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进入结古镇。不同的是时隔3个月后,地震当日的遍地废墟大都得到了清理。
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抵达结古镇,在入口的丁字街头,一只在大地震中幸免于难、长着长长胡须的山羊,用前蹄趴在一名街头维持秩序的武警战士的后腰上,不停地嚼咬着,不知是在寻找食物,还是什么?估计是山羊将武警战士的迷彩服当成了绿色的植物,想舔舐,任由这名武警战士怎么躲避和驱赶,这只山羊就是不肯罢休的场景。
由于援建玉树地震的车辆很多,其中绝大部分又是部队运送物资的汽车,原本就十分狭窄的街道更加拥挤。我们的车辆在震后泥泞的街道上走走停停,徐徐走了30来分钟才驶出结古镇,然后就不停的上坡爬高,一路北上往治多县而去。
此次北行,从玉树县进入治多县,也打破了我先前固守的石渠广袤无垠的印象。之前,因阅历有限,我始终爱把自己曾工作和生活过14年,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和25191平方公里的扎溪卡草原(石渠县)的高大作为我人生的一笔财富。实际在青海的很多县份,那里的高大、辽阔已超出了我的视野和想象,治多县便是首给我耳目一新的高大之地。
治多县因地处长江源头而得名,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县,素有“长江之源、百川之祖、唐番古道”之称。过治多县时,我们在县城对面的一个河滩上小憩了会,遥望隔河而居的治多县府加吉博洛镇。可以想象,当年曾是唐番古道重镇和康区重要贸易集散地的加吉博洛镇是何等的重要。
据资料记载,治多县位于青藏高原中部,县域面积80220平方公里,占该州土地总面积的30.04%,人口3万左右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7%以上,另有汉、回、土、蒙古等民族,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0.212人。治多县是个纯牧业县,全县辖5乡1镇。地域辽阔,地形复杂,高差较大,平均海拔4500米,年均温-0.3至-0.6℃,无绝对无霜期,年降水量394毫米。凭以上数据,其“高、大、寒、难”均不亚于石渠县。
在风驰电掣的车窗里可以看见,沿途大多是得天独厚的草甸草场,这也是治多县植被的主体。著名的江荣滩、查荣滩、邦荣滩、雅荣滩和巴荣滩六大草滩,宛如一颗颗硕大无比的珍珠,就散落在治多县水草丰美的草原上,其中仅巴荣滩面积就近1万平方公里。
治多县古为原始牦牛产地之一,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据记载,早至4千多年以前,活动在长江源头的人类就经营着简单的畜牧业。大约到公元前300多年,居住在青海湖东部的人群西迁来本境,同当地人组成部落群体,亘古至今,勤劳的藏族牧民沿袭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产方式,世世代代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成为世界上古老的游牧民族之一。自隋代开始,治多地区就是玉树人的游牧基地。公元1732年(清雍正10年),清政府对牧区严格控制,划疆定界,设置千百户,清查部落户口,将玉树人归属为囊谦千户领地。公元1822年(清道光2年),玉树分演出宗久、雅拉、百户、江赛4个部落。随着历史进程,这四个部落又分出多得、赤沟、巴德3个部落。到清宣统末年,该地区自立体系的7个百户或独立百长部落,一直隶属囊谦五室之下。这期间玉树地区的畜牧业经济和社会有了稳定发展。1912年(民间二年)后,该地区归玉树理事管辖。到1929年(民国18年)青海正式建省,玉树理事改设玉树县,该地区归玉树县管辖。
治多境内主要草场类型以高寒草旬和草场为主,其次是高寒沼泽草场、高寒灌丛草场和少量疏好草场,植被覆盖度为80%左右。
治多就区域来讲习惯上划归朵康,但是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却处于卫藏和朵康的交接点,处于康藏文化的交汇点上。民间盛传“玉树二十五族之角尖,卫藏三十九族之足底。上通卫藏,下接汉区,唐蕃古道穿境而过,长江、黄河出境东流”之说法。就藏族六大氏族来讲,属于米查尕氏后代,透过《格萨尔史诗》中的《嘉洛婚礼》可以看见当年格萨尔在此的故事,这部史诗中描写了格萨尔赛马夺冠后,前往嘉洛家迎娶珠牡的壮阔场面。这场名震雪域的巨型婚礼,实际上是长江源区与黄河源区藏族婚俗的大融合,从而形成了治多地区丰富而独特的婚俗文化。婚礼收尾时的大联欢,是以赛马为主,包括其他各种竞技表演。有感于治多县这段历史,特赋诗以为念:“唐蕃古道西行路,角尖足底联汉藏。长江黄河境东流,百川之祖为治多”。
抵达曲麻莱县已近黄昏了。晚饭后,趁着黄昏的最后一抹光线,我和同行的两个伙伴一块逛了下县城。曲麻莱县城和治多县城一样地处平坦的大草原上,县城规模较小,建设水平和规模不如我们甘孜州的一些县城,但也可以看出这是新兴的县城,次日果然就经过了曲麻莱县的老县府所在地。
曲麻莱县位于青海西南部、三江源区,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素有“江河源头第一县”的美称。横跨通天河(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县境西北部为宽谷大滩,地域辽阔,东南重山叠岭,县域内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其中县城海拔4226米,自然条件毫不逊色海拔4268米的石渠县城尼呷镇。县年均气温-3.3℃,县域面积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不足3万,以藏族为主。
滚滚不息的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发源于该县麻多乡约古宗列地区,长江北源主要源流勒玛河、楚玛尔河、色吾河、代曲河均发源于曲麻莱县境内,是我国南北两大水系的主要水源涵养地,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水塔”自然景观,这也是该地素有“中华水塔”“名山之宗”美称的由来。
曲麻莱县是青海省重要的“西宁毛”产地之一。曲麻莱有产金地区,采金历史悠久。晚餐时,据该县相关人员介绍,当年鼎盛时,光一条远近闻名的金沟就有上万人专门从事采金作业。作为我这样一位外行人来看,翻开千年形成的草滩采金无异于杀鸡取卵、饮鸩止渴,好在现在已大力禁止。
赋诗以为留念:
黄河源头第一县,中华水塔美名芳。
昔日砂金盛名扬,今朝生态保护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