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越走越健康

甘孜日报    2018年11月30日

       ◎李阳波

      在私车普及率越来越高的甘孜,“走路”,这个原始的活动也越来越时尚。“走出健康”,正为千千万万的甘孜人坚定不移地身体力行着。

      1978年,我在甘孜的乡下上小学,学校在邻村,父母没时间接送,一天六次独自上下学。黑咕隆咚的一大早四周是沉睡的漫漫田野,头顶是深蓝天幕闪烁星空,呼吸着冬天乡下寒冷清新的空气,独自一人甩开大步,一来回走二十几里路。那些时光非常美好,从此我就爱上了独自步行。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很多依赖代步工具的人腿脚愈来愈软,人们开始进食各类补品来壮骨。一位月收入仅2000多元的朋友,每月要花二分之一的收入吃蛋白粉,说是不吃指标就一定不正常。1994年,与朋友们一起出游。其中一位背着个大旅行包,说里面全是补药。每天清晨起来,即便是在火车上,也见她先满满嚼上一嘴补药。我问她都是啥药,她报了七、八种名字,我只记住了阿胶、维生素耳熟能详的两种,因为吃的人太多。我问她这么大把吃药可管用?她说,用处大了,吃了身体各项指标才都能正常!然而我面前的她,却是面色苍白肤色枯干,其他不吃补药的朋友,倒个个气色红润。我劝衣衫破旧的她还是用吃药的钱买两身好衣服,她却不屑地摇摇头,似乎不与我等俗人同伍。

      双脚是人与世界最直接的联系,脚底板一旦离开大地,生命力就会萎缩,亲情也大打折扣。2000年,一次我父母上地下商场购物,被两个保健品推销员盯上了。一番体贴入微的套近乎之后跟着老两口回了家,向二位推销了价格一千多元的一堆保健品,说功能是降低血脂,保护心脏。当时我疑惑受骗阻止老两口,老人竟然急扯白脸起来,意思是我们自己的钱,想怎么花怎么花!我只好眼睁睁看着推销员卷了一千块人民币扬长而去。后来在医院上班的大嫂回家,看了这些保健品后说,这些东西根本不值那么多钱,而且质量也不好说,最好到正规医院针对性的检查开药才好!面对骗子给的一堆药,老两口扔又舍不得扔、吃也不敢吃,就堆在角落里任其落灰。他们本想给在上海的阔亲戚寄些去,还没等寄,人家就寄来一堆类似的保健品,也是花大钱从推销员手里买的。

      40年来,在甘孜,自行车是我主要的交通工具,步行是家常便饭,有空的时候,我爱逛闹市的那些小街。常常乘车在美术画廊下车,先逛美术馆画展,然后过马路逛逛群立、新华等几个特色书店。一路慢慢走去,就是步行街。如果累了,可以随意地坐在路边的长凳上休息。这些目标的距离,都是常人脚力所能达到的。

      在蓝天白云下行走城市的感觉真好!踏着旅游鞋,走过坚实密集的建筑,走过那些或娇媚、或时尚、或纯朴的小店,走过屹立在西街的那座壮丽而沧桑的教堂,走过一个个不同风格的建筑,走过与你擦身而过的那些陌生的面孔,这些随时变幻着城市的场景,浓缩了时空的感觉。在漫长岁月的浸润下,建筑和马路都似乎有了生命。在这个可以称为“都市”的地方,你随时可以进到任何一个感兴趣的地方,或者看看新出的图书,或者浏览漂亮的橱窗,或者就是看看那些在胡同口打牌下棋剃头闲聊的老年人,羡慕着他们的悠然时光。

      从打鸡血、吃补药、转呼拉圈、喝红茶菌、单腿站立、南瓜、绿豆崇拜等一路走来,人们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健康长生,进入新世纪,走路,已成为很多甘孜人热爱的锻炼方式。每个周末,从旭日东升到夕阳西下,每条健康大道上行走的人都是络绎不绝。从头发花白的老人到刚会走路的孩子,从青春逼人的少男少女到稳重的中年夫妻,大家都在走路,有的婴儿还在儿童车中甜甜地睡着,就被年轻父母推上了健康大道。有人伴着袖珍音响的节奏快步独行,有人三五成群边走边聊。无论是冰雪交融的严冬,还是炎炎烈日的盛夏,行走族们都永不停步。

       改革开放40年的今天,最会保养、最健康的甘孜人,不再是气功不离身的大师,不再是有钱有闲的权贵,而是随时不忘迈动双腿的普通百姓。


  • 上一篇:女儿谷:1937
  • 下一篇:木火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