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8年12月04日
◎张建国
德令哈到敦煌的路有一大半在改造,伴着7月西北的酷热,一路尘土飞扬,很是难行。加上车辆胎况差,在坑坑洼洼,砂石铺陈的路上行驶,极为担心。
终于驰上柏油马路,心才放下不少。按照标示,我们一路随同前面同伴的车狂奔,但行走了57公里,还没有抵达标示上说的45公里外的敦煌,很是纳闷。此时,前面带路的车已经折返回来,原来在岔路口走错了。又在酷暑和尘沙中狂奔了100多公里,抵达敦煌已是下午5点了。
车上的温度表显示车外气温从出发时的25度已上升到了42度。为了省油,空调时开时关,加上即使开也是低档,并且后排没开。我坐在后排,整个人从头到脚一路都在不停淌汗,好像坐在热水床里一样,极为难受。心里想着是奔敦煌古城而去的,苦点也觉得值了。因为沙漠绿洲—敦煌古城不仅有举世闻名的文物宝库——莫高窟,还有“大漠孤烟、边塞墙障,古道驼铃,清泉绿洲”等多姿多彩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其中鸣沙山和月牙泉名气尤其大。
一路上基本和绵延纵横的祁连山同行,并且整个路极笔直,远天也十分平坦,在视觉上有种奔过这块平整的高地就会掉下去的感觉。天色、山色和云影交汇在一起,加上两边的干涸,天地是那么的苍茫。
敦煌古城在我右侧的视线里一掠而过,由于带队的其他人没有去的意思,很是遗憾。
车直奔鸣沙山而去。已经临近下午时分,但鸣沙山仍然十分炽热,一是阳光如火如荼的炙烤着大地,地面上的沙粒都成了滚烫的。二是游人如织,络绎不绝地来来去去。
由于沙子温度极高,会烫伤脚,大家套上具有防火功能的鞋套,才敢在鸣沙山脚下的沙堆里笨拙和艰难的挥汗慢行。站在沙山上,艳阳西斜,但仍很炽热。几辆沙滩摩托奔驰着,载游人在穿越几座沙山,一直开到更远更高的沙峰上,看渐渐落下的残阳。
月牙泉就在不远处,泉水碧如翡翠,令人身心顿清。身临其境,不由得感叹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来,历来水火不能相容,沙漠清泉难以共存。但是月牙泉就像一弯新月落在黄沙之中。泉水清凉澄明,味美甘甜,在沙山的怀抱中娴静地躺了几千年,虽常常受到狂风凶沙的袭击,却依然碧波荡漾,水声潺潺,始终相处得那样和谐、相伴的那样自然、相爱的那样的不可思议。“晴空万里蔚蓝天,美绝人寰月牙泉,银山四面沙环抱,一池清水绿漪涟”。是对月牙泉的贴切写意。如果把雄浑苍茫的鸣沙山看作男子的话,那清清亮亮的月牙泉简直就是貌若天仙的女子。多少年来,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似恩爱夫妻,更像意笃情人,那样相拥相亲。鸣沙山如丈夫一样,精心呵护着月牙泉这个美丽的妻子,那清泉更像妙龄少女依偎在爱人臂膀里,让你感觉是那样的甜蜜和永不分离。凡到过鸣沙山和月牙泉的人,无不被他们的神奇造化所吸引、所陶醉。
站在鸣沙山上,感受着历史的长风,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概——真美啊!只有大自然才能赐予我们如此瑰丽的景致。这沙与水、山与泉、人与景、时与空的融合,让一切都那么美好,显得异常绚目。此情此景,是用语言和文字无法诉说的,只能用心静静地去感悟。
据导游介绍,鸣沙山,又称沙角山、神沙山,自古为敦煌八景之一,享有“沙岭晴鸣”的美誉,东汉《辛氏三秦记》、唐书《元和郡县志》中均有记载。鸣沙山的神奇,不仅仅在一个“鸣”字:一是虽是流沙堆积而成,但是山而不是丘,而一般流沙只能堆积成平缓的丘;二是沙山虽通体金黄,但沙粒不是全一色的金黄,而是由红、黄、绿、白、黑“五色沙”组成,晶莹闪亮,五彩缤纷;三是它的鸣响,每当大风刮过或众人结伴下滑,都会听到如打鼓敲锣般的声响,令人惊心动魄。缘于鸣沙山这许多神奇之处,便有了许多神奇的传说。月牙泉,因形似月牙,故得其名。月牙泉有四奇三宝:月牙之形千古如旧、恶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于沙、古潭老鱼食之不老。三宝指的铁背鱼、五色沙、七星草。
对于月牙泉百年遇烈风而不为沙掩盖的不解之谜,有许多说法。导游介绍,月牙泉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泉本身的地质结构、低洼地的地形条件和高定位的区域性地下水位等三个方面的因素。因为地势的关系刮风时沙子不往山下走,而是从山下往山上流动,所以月牙泉永远不会被沙子埋没,被称为沙漠奇观。上世纪40年代末期,敦煌城及其南部地区地下水位高出目前水位10米左右,在这种较高水位条件下,西北部平原区地下水通过地下径流进入泉域后在地形较低的洼地溢出,形成了月牙泉,较高的区域性地下水位是月牙泉形成的重要条件,也是月牙泉保持数千年长期不干的基本保证。月牙泉在有限的史料记载和诗词歌赋中,一直是碧波荡漾、鱼翔浅底、水草丰茂。直到1960年前,泉水没有大的变化,最大水深9米,湖水面积22.5亩。 70年代中期当地垦荒造田抽水灌溉及近年来周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敦煌地下水位急剧下降,致使月牙泉水位急剧下降。由于周边地区生态恶化,月牙泉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水位总下降幅度达6至7米,水域面积大幅缩减。2007年,为拯救这一神奇的大漠景观,总投资4100万元的月牙泉水位下降应急治理工程正式启动运行,在月牙泉周围修建四个渗水场向地下渗水,通过提高月牙泉周围的地下水位,保持并提高月牙泉的水位。这一工程已于2008年5月完工,月牙泉水位得到稳定并逐步提升。
这种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独特地貌,确实不愧为“天下奇观”。一泓月牙般的清泉,镶嵌在大漠沙山脚下,这是何等的俏丽。无论你从山顶鸟瞰,还是泉边畅游,都会骋怀神往,“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涤心”之感会悠然而生。特别是在夜晚,试想下在万籁俱寂之时,弦月当空,泉中的月牙和繁星映在水中,泉边的雷音寺、玉泉楼不时传来悠悠的钟声和清脆的风铃声,此情此景怎不令人为之神往?
游完鸣沙山和月牙泉,已6点过了。伴着夕阳的余晖,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恰似初恋的人儿相约黄昏后,短暂的温存后,依依不舍的感觉。
晚饭后,伴着黄昏最后的几缕晚霞,信步游览了下敦煌城,逛到步行街,有许多卖玉和旅游纪念品的。看着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布艺品,不由想起家中憨憨可爱的3岁多的小儿来,给小儿买了只布艺骆驼。逛了几家店,很想给爱人买个小饰品,自己不了解和不懂玉,在一家玉器店,咨询了很久,看店主介绍蛮实在的,花了不到千元给爱人买了个寓意“福”的蝙蝠小吊坠。一路走来,还没有给家人买什么东西,这么一来也算到敦煌一游的纪念吧!
返回途中,在敦煌街头的“飞天”雕塑下留影作念。城中有一条河流,是今天600多公里行程中最难以看见的。敦煌的夜景挺不错的,夜色掩映中,虽然有着一种泥沙的味道,但想想明日要去莫高窟,这股淡淡的泥沙味反而让人无限眷念。也许,这就是敦煌的味道吧?千年的风沙,弥漫在此,让人无限神往。
赋诗以为念:
山灵而故名鸣沙,水秀溢神曰月牙。
天下奇观今始见,沙水缘伴千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