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9年10月26日
◎杨全富
早就听说在新龙县境内有一个被世人誉为“人间瑶池”的湖泊,由于其风景绚丽,水里还有成千上万尾鱼在嬉戏,而被人们所称道。
同行的四弟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古时候,这里每一年春夏相交的季节,都会遇上大旱。由于水资源的匮乏,土地开始龟裂,庄稼逐渐枯萎,牛羊也因为缺水而死去。人们只好挥泪告别家乡,举家迁往遥远的地方。这一幕幕人间悲剧恰好被天神看见,于是,他派出两个大力神背着装满天水的口袋来到这里。当两个大力神背着水来到半山腰时,其中一个大力神由于所背负的水实在太沉重了,便将装水的口袋放下,准备将水倾倒在这里,另一个大力神连忙用藏语说“麻日”(藏语意为“不是”,他俩打起精神,又继续往山上走。到了山顶,他们发现眼前地势开阔平坦,后有高山峻岭,前有一道横亘的山岭作为天然屏障,于是松开袋口,将里面的天水倾倒在这里。忽然间,这一袋水便在草地中聚集,逐渐的膨胀起来,将这凹地填得满满当当的。因此便有了这一个方圆十余亩的淡水湖,为此这里得名“麻日”。从此以后,“麻日”湖的湖水不管是旱季还是雨季,每日盈满,从这里渗透到地下的水流则顺着沟谷而下,养育了沿水而居的人们。公元1358年,藏传佛教传人普巴登孜在湖边建起一噶举派寺庙,取名措卡寺(措为湖,卡为边,意为湖边寺),其后,群众习惯地改称这个湖为——措卡湖。
当驶出村寨,翻过一道土坎,再穿过一片杉木林,我们的眼前一亮,一片碧绿的湖水坦坦荡荡的出现在了我们面前。她就像一名多情的少女,静静的卧在山坳里。此时的天空中,雨珠细细密密的落下来,在湖面上激起一圈圈波纹,互相碰撞着。我们停下车,迫不及待的投入到措卡湖的怀抱中。
雨一直下着,湖水泛起细碎的波浪,轻轻的触碰着岸边的绿草,隐没在水中的草茎随着水波轻轻的舞动。岸边,绿草茵茵,在雨水的洗礼中显得更加的嫩绿,草地就像一张巨大的绿绒毯,在我们的脚下延伸,最后与措卡湖的水交接在一起。措卡湖的水真清啊,站在岸边,就可以毫不费力的看见湖底的泥土、沙石,此时一群在湖水中嬉戏的小鱼儿,聚集在一起,骨突着一对大眼睛,几近透明的身子静静的悬浮在水中,好奇的张望着眼前的世界。忽然间,一滴雨珠砸落在湖面上,它们仿佛受到了惊吓,一起甩动着细小的尾巴,箭一样向着湖中心游去。从湖岸到湖中心,湖水变换着颜色,起初水是透明的,慢慢的变成了浅蓝的世界,最后一片深蓝,远近之间,已完全分明,让人目不暇接。
过了一会儿,湖面上升腾起一层薄薄的雾气,那湖水便渐渐的隐去了身影,已没有原先那样的真切,一切又如同是一个美丽的幻境。慢慢的,水面上的雾气聚拢来,飘向了远空。
湖岸边,有一条专供游人和信徒们转湖祈福的小径,走上小径,围着湖水虔诚祈福。湖面上的雾气早已散去,雨也小了许多,湖面渐渐的平静下来,岸边树木和僧舍倒影出现湖面上,虽然那些倒影在波纹的影响下不甚分明,但是却更有一番别样的风味。听说,如果天晴,湖面上能映照出蓝天白云、远山僧舍的影子,非常的清晰,仿佛水中也有着一个同样的世界。
转完湖,我们坐在湖岸边的几块石头上,将包里的食物取出来,也许是食物香味的缘故吧,从湖心中,一大群游鱼密密匝匝的向我们游来,在我们眼前的水域中聚拢,快速的煽动着双鳍,静静的浮在水中,等待我们的食物。我们连忙将挂面折成小段,向着湖水撒去。刹那间,湖底的鱼骚动起来,有的潜到湖底捡拾沉入水底的挂面。有的以最快的速度游动着,从同伴的口中分得一杯羹。还有的紧盯住漂浮在水面的挂面,铆足了劲儿,将阔大的嘴对准食物,用力跃出水面,刹那间,它那银白色的肚皮在湖面上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落入水中时,掀起阵阵浪花。
措卡湖在动静之中展示着自己的独特的美,一时间,到处都是粼粼波光在荡漾,而那些如丝如缕的烟雾就像是少女甩动的长袖,和着夏雨细碎的声音,在高原的风中独舞,在我们的注视下翩翩起舞。
中午时分,一团团白雾从山脚涌起,慢慢的翻过那道天然屏障,渐渐的笼罩在湖面上,隐去了措卡湖的身影。这时候,天空中又飘起了蒙蒙细雨,我们与圣湖告别,向着来时的路驶去。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