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0年03月25日
◎邓勤
村子里没有多余的人或事物,除了时光,除了静。在这如此平常的一个关中村落,星星竟密密麻麻地那般亮,耳朵里的声音竟是那么清晰多样,小鸟竟有那么多种类别,草和树在干枯收敛之外竟还有那么多从不曾发现过的动人样态……出生于陕西渭南的徐沙沙现在北京做教师,年前带着女儿回到从小长大的关中村子。她俯下身子,倾听到了这片土地上亘古未变的温暖和美好。
在梳理年少时光感叹世事变迁的同时,徐沙沙询问那些走出乡村的孩子,还认不认得最初的自己,还有没有乡村人那份平和、纯粹、专注、自足和草一般的韧劲。答案不言而喻,有些人在城市的灯红酒绿中早已发生蜕变,有些人则不论身处何地,那种与身俱来的特质仍然坚韧如初。其实,乡村不只有初心,还有我们的老屋和父母的印痕,不论我们走到哪里,那些儿时的场景总会不经意间进入我们的脑海。这就是乡愁,这就是让我们对乡村始终着迷的地方。
人是感情动物,一生中都在行走、奔波、思考、总结。有的人热情似火,有的人冷若冰霜;有的人愤世嫉俗,有的人怨天悲地;有的人心高万丈,有的人胆小慎为……一生中都能体会和感受到温暖的人,是幸福的人。有的人活在晴日下,并不快乐,有的人处在冰窖里,照样阳光。这一切都缘自于个人内心的修为境界和处世方法。读徐沙沙的散文,能感觉出,她是一个敏达的、内心世界丰富而温暖的人。徐沙沙最新出版的散文集《总有些光,在不经意间偷偷照亮》包括“故乡情思”“教育随想”等四部分,收录了《村中岁月长》等七十多篇文章,长长短短的文字,大大小小的故事,带你用心触摸世界的温暖和美好。
譬如在《应似飞鸿踏雪泥》中,作者讲述了自己与奶奶的故事,情愫真挚,细节感人。其中一句:“家里给的压力,对于一个不大成熟的心灵来说,比学习本身,更苦!”带着普遍意义,说出了童年生活的真实境况。做为父母家长,自然希望孩子学习好,又听话,于是不断地进行压力管制。这时,爷爷奶奶在一定程度上就成了保护伞,为我们遮风挡雨。不过,惜护是暂时的,告别才是永恒的,老人毕竟要走完他们的人生路。其实,爷爷奶奶当然也希望我们成人成才,但他们不愿意见到孙辈因为一时的挫折而受到无情的责罚,因为他们是过来人,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这些栩栩如生的传神表达,当然能引起读者共鸣。
这部散文集里有故乡、身边美好的人或事物,庸常的生活琐细却折射出哲理的光芒,还有关于异国他乡的月光,关于情感的幽微心绪,关于教育的爱与智慧……细腻的笔触深入生活的缝隙与肌理,截面与暗影,以温暖、理性的文字,为你呈现一道道照亮心灵的光与暖。一个人在生活中,只有知福惜福,才有来自心底的温暖。这是写给人生路上每个独自远行者的真挚文字,是一本能让你感受到光与暖的书。作者希望我们不为生活湮没,不被磨灭理想,但同时与生活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