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这里有文人交流的典雅

甘孜日报    2020年08月12日

   ◎思衣谷

   倘若说,张爱玲的小说写尽了中国那个时代市民的悲欢离合,是为他人立传,也为他人做华丽嫁衣的文体,那么张爱玲的散文,尤其是散文书信体则是透露了她个人生活中的颠沛人生和百感交集的个人情感。对于张学的研究,去读读她的书信作品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透过那些书信都是非常好地去还原更为立体化的,有血有肉的作为普通人的张爱玲的真实形象。

   在与她通信甚密的夏志清教授,为了更好还原真实的张爱玲,事实上在2014年夏志清就苦心认真负责地编注出版了张爱玲给他回信的通信内容,该书信以《张爱玲给我的信件》之名,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但时间又过了六年,到了今年2020年又是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对于一位屈指可数的女性优秀作家而言,最好的纪念就是重印和推介她的作品。由新华先锋策划、天津人民出版社会出版的,也是依旧由夏志清教授编注的新版《张爱玲给我的信件》,以其优质的纸张和封面设计,赋予了张爱玲书信作品的又一次重新包装,如获新生。

   不客气地说,新版《张爱玲给我的信件》是目前编校质量最好的一本书。另外也给读者带了不少惊喜,书中不仅有书信原文,呈现原汁原味的张爱玲,另外也有珍贵书信的影印件,十分有收藏价值。深蓝色的书签和明信片更是让人爱不释手。米黄色的精装版本带有一种饱和而富有温情的历史厚重感。十分令人爱怜。

   回到书信的本身,就更是能让人在畅读期间,进入张爱玲那个平凡而普通的真实生活世界,以至于流连忘返。很多人会好奇,文人的书信是不是聊八卦,互相撕逼笔战,或者同仇敌外?其实在张爱玲这种世外高人,代表着文人应有的典雅的气质也无不透露在书信中,体现文人的独立、高雅、大度的胸襟。例如在第5封信中,她写出了她的作品在美国不吃香的情况,她没有清高自大地破口大骂美国出版编辑的不识货,也没有想怨妇那样过度抱怨云云,而是比较平和地向夏先生讲明各种的点点滴滴。此外,在第78封信中关于改写麻烦的《小团圆》也是没有过多抱怨的。

   此外,张爱玲也是以真诚的心对待夏先生,视其为知己的交心对象。在书信第12、13封书信中张爱玲就讲述了一段港大老教授的故事,说她被误以为间谍的闲情逸致的趣事,也讲述了张爱玲被人误以为其是尼姑的尴尬场景,这让读者窥见张爱玲另外能苦中找乐的积极健康的一面。最为代表性的书信就要数第110封信了,原文虽然只有寥寥几句:“我过街被人撞倒,右肩骨裂,算Broken arm.在养伤......”但这种有点调皮的中英文的语调结合,舒缓了张爱玲被撞伤的痛楚,也足以见她能苦中找乐的坚强,淡定。

   此外,通过夏志清先生的编注此书,解读揭秘张爱玲真实的后半生,让我们深切关注到她在美国的生活是备受各种不好看待和不如意的际遇。以及在她晚年生活拮据和反复病痛之下,她有的只是向夏先生诉说抱怨几句,情感不偏不倚地博同情,也不需要他人过多的帮助,继续以自己之力继续生活,呈现一个独立女性意识强的正面形象,如在第21封信中她就写到客观原因导致她要兼职做打字员的工作去打《金锁记》,还有就是在第80封信中写出与出版商因用其的名字为胡兰成的书做宣传的事而产生的纠纷而终也独立处理这些事务,等等都是可见一斑的。

   而在书中有巨大的价值的,就是关于她对自己的作品出版严谨的态度,以及对文事的高度负责的评论是尤为值得大家关注的。如在第15封信中,就写到关于《怨女》的出版事宜,她强调“出书最好让我自己校对,不然错字太多。”可见她对自己的作品出版严谨的态度,也是对读者认真负责的表现。而对于负责的文事评论,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第53封信中,谈到对《老残游记》的评论“这篇研究的内容前所未闻。语言从前当然不懂。我觉得几篇近着写得尤其好。汤显祖那篇,蚂蚁升天那段,看得大笑。”在这评论中是中肯切中亮点,有着自己的看法之余,也不失体现对文事的一种责任心。

   既然张爱玲和夏先生是文人间的知己,除了文事交流、互相鼓励、精神扶持、互相倾诉之余,还需要互相揭短才能显得文人的可贵的典雅和大度。如在夏志清写张爱玲的回信“H1”中就有夏先生对张爱玲译文不足的地方客气指出指教,如张爱岭错译“提篮盒”,对关于洋房翻造此事,张翻译得交代不够清楚等问题,都进行了一番揭短。而张爱玲也在第96封信中也对夏先生关于将她的《倾城之恋》《秧歌》写进蒋晓云的书序中,这让张爱玲觉得凡事女性作家就要拿她去作对比。这是引起了张爱玲的不满,以至于发了点牢骚。当然夏先生对张爱玲的揭短,张爱玲对夏先生的不满,这些都不是什么大矛盾,反而更显得他们作为知己间的文人友谊更加真诚。因为毕竟,揭短是为了让对方进步,说出不满是为了大家更深入了解对方,以及包容,以至于达到求同存异的文人君子之交。

   《张爱玲给我的信件》是张夏两个人书信交往30多年中的关于张爱玲的信件,这里有文人交流的典雅,也可以视为张爱玲的文学回忆录,这也是不为过的。这本书既是研究张爱玲的极为重要的参考资料,对于张迷的广大读者而言,能够结集出版更是福音。因为透过那些书信都是非常好地去还原更为立体化的,有血有肉的作为普通人的张爱玲的真实形象。如果你是文学爱好者,这本独家精装纪念版本,你今天“捕捉”了吗?反正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张爱玲,喜欢不喜欢夏志清教授,在中国文学现代史的书信文体中,张爱玲留下来的书信是甚为璀璨的一笔文学财富之一。而夏志清教授也是中国文学评论界中屈指可数的中坚力量之一。

  • 上一篇:小径风景独好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