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0年08月11日
致富路四通八达。
◎本网记者 谢臣仁 丁瑶 文/图
“最初的梦想,就是把从村上到镇上的骡马大道弄通畅,没想到黑油油的硬化路修到了家门口,‘抬脚上路、出门坐车’变成了现实。”72岁的李明孝是泸定县兴隆镇和平村村民,他亲眼见证了乡村道路的变化:自打硬化路通到家门口,村民们发展致富的信心更足了,不但栽植了花椒树、核桃树,还种了油菜,养了猪,收入一年比一年多,村里不少人家都盖起了新房。
“通过交通攻坚,2015年以后,我们的通村公路实现了硬化,和平村一下就成为人均收入万元村,不少村民购买了小汽车。”村党支部书记说,以前3米宽的羊肠小道,如今已改扩建成6米宽的水泥路。
近年来,我州着力脱贫攻坚、大力推进交通建设,筑就一条条“发展快速路”“最美产业路”“脱贫致富路”“生态绿色路”和“惠民幸福路”。
一条条穿云“天路”逶迤而来,在脱贫奔康中创造一个个奇迹,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感天动地的交通传奇。
建好发展路 助力产业勃兴强基础
道路制衡、交通制约,高原险道曾一直阻碍着甘孜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交通建设,改善出行条件,实现货畅其流,是百万甘孜干部群众多年来的共同心愿,更是脱贫攻坚必须打通的“关隘”。
2018年12月31日,甘孜交通迎来高光时刻——从四川雅安通向康定的雅康高速公路全线建成试通车。这条135公里的“云端天路”终于结束了甘孜州府不通高速的历史,成为辐射带动甘孜的经济大动脉,大大拉近了雪域高原和平原腹地的时空距离,为甘孜脱贫产业发展筑就了“大通道”。
理塘县濯桑乡极地果蔬远销港澳,成为甘孜产业发展的一段佳话。产业业主丁方丽感慨地说:“以往交通不便,从理塘到成都车子要走两天,水灵灵的蔬菜到成都变得‘焉揪揪’,更不敢妄想运到港澳了。现在,理塘的白萝卜早上还在沃土里,晚上已经在港澳的餐桌上,这就是交通带来的神奇变化。”
正是松茸采摘季,伴着“嗡嗡”声,一架无人机载着刚从深山中采摘的新鲜松茸,降落在位于雅江县八角楼乡松茸村的雅江松茸产业园松茸预处理中心,新鲜松茸经过预处理中心的预冷、自动化分拣、分装初加工程序后,再搭上冷链专用车及专线航班,24小时内出现在全国各地的餐桌上。
从山尖到舌尖,24小时品尝到新鲜松茸,这是以往想到不敢想的“奇迹”。以往的“不敢想”变成了现实, “24小时吃新鲜松茸”正是甘孜交通高速发展的结果。
大道贯通,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全州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正在重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经济要素加速涌入。甘孜全力推进清洁能源、优势矿产、食品饮料、中藏药业、特色加工、新兴产业等6大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山地多奇峻,甘孜蕴秀色。甘孜旅游资源丰富,但以往受制于交通不便,是“藏在深闺人不识”;交通发展后,依托日益完善的高速、民航、等级公路等立体交通,构建“快进慢游”的全域旅游交通网络,开发多条旅游环线,促进“交通+旅游”深度融合;加快构建交通产业集群,优化布局中藏药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等,促进“交通+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全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一张蓝图绘到底。2013年以来,全州累计完成交通投资815.6亿元,连续7年交通投资均超100亿元,年均投资占全州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5%左右。截至2019年底,全州公路通车里程34310公里,约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在全省公路通车里程中排名第一。
消除痛点,突出重点,强化交点。二郎山能轻松翻越了,甘孜特产早上采摘下午发出,旅游旺季民宿入住率达90%以上,就业机会不断增多……路通自有财富来,一张张便捷的公路网,一条条发展的交通线,助力产业勃兴,造福广大群众,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致富奔康注入了无穷活力和强劲动力。
建好致富路 致力精准脱贫出实效
在德格县八帮乡下八坞村,六个大棚一字排开,气势非凡。这些大棚是成都菌林公司利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建设的,六个大棚一个种平菇、四个种木耳、一个晾晒棚。计划种植3000袋平菇和5000根菌棒的木耳,一次性投入五年循环使用,每年为村专业合作社增收7万元,带动八帮色地村和下八坞村村民增收30万元。
以前,路没修好的时候,没有公司和企业愿意到这些偏远的地方来搞投资,现在一条条 “致富路”修到了乡镇、村庄,很多公司和企业主动要求到这里来投资,公司盈利了,农村发展了,村民收入增加了,这些都是交通发展给社会、百姓带来的最切身的利益。
公路增起来、贫困减下去,交通条件带来的变化让人目不暇接。理塘县建成农村公路890公里,完成了87个村级招呼站建设。该县中木拉乡乃沙村村支部书记昂旺彭措说:“道路开通,激活了物流。”村上收获的30万斤紫皮土豆,五分之一都通过互联网销售。现在,理塘不仅建成了甘孜州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还入选全国电商扶贫示范县,有近一半的贫困村设立了电商服务站。
雅砻江上游4县交界地区24个深度贫困乡镇是甘孜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而落后的交通更是“硬骨头”中的“最硬骨头”。通过专项交通建设,该地区交通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互联”“互通”为脱贫攻坚再立新功。
着眼脱贫攻坚,补齐农村公路建设短板,交通助力脱贫攻坚——推进农村公路+园区,把建设“四好农村路”与农业基地、园区等有机结合,带动发展周边特色农业发展;推进农村公路+景区,将“四好农村路”规划与当地文化特色和旅游元素相融合,依托交通干线、旅游通道等,开发一批“旅游路”,全力打造“一村一品”“一路一景”,建成一批“景观走廊”“文化长廊”;推进农村公路+物流,积极推进县级物流点、乡镇配送中转站、村组便民服务点建设,充分整合快递、邮政等资源,不断畅通和优化农村物流渠道,初步建立覆盖县、乡的物流网络,实现物流配送的无缝衔接。全州18个县(市)交通扶贫建设任务和1360个贫困村通硬化路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甘孜县在全省民族地区和深度贫困县率先实现100%的乡镇、建制村通硬化路,100%的农村公路实现安保工程和客运设施全覆盖,100%的乡镇成立了交管站。2018年10月30日,被四川省政府确定为第二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如今,在幅员15.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00%的乡镇、建制村通硬化路,100%的农村公路实现安保工程和客运设施全覆盖。以脱贫攻坚为契机,以路串联产业基地、美丽乡村、旅游景点,以点连线、连点扩面、连线成片,倾力建设“产业致富路”“生态旅游路”“幸福小康路”,为全州群众开辟脱贫增收新渠道,实现“修好一条路、发展一片产业、脱贫一方群众”的目标,打通脱贫增收“最后一公里”,安全畅通的农村牧区公路也已成为甘孜农村牧区产业发展、农牧民脱贫增收的“助推器”。
建好惠民路 发力幸福乡村绘图景
往日“伤心路”,今日“舒心路”。
雅江县河口镇山背后村紧邻幽深绝壁,绝壁下是湍急的雅砻江。河口镇镇长李德富回忆,上世纪70年代,从山脚下的镇政府到山上的村级活动室所在地,由村民投工投劳建设了一条便民小道,结束了当地“无路”的历史;上世纪90年代,村里有了机耕道,拖拉机第一次从山下“腾腾腾”地爬上了山;2013年和2015年,县交通运输局两次投入资金扩宽了路面,加固了悬崖边的路基,修建了波形防护栏;2018年,县政府投入590多万元,将4.98公里的烂泥路变成水泥硬化路。
有了安全宽阔的水泥硬化路,山背后村村民赵友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以前看到其它村都通了公路,我就总是想着如果公路也能修到家门口,那该多好。如今梦想变成现实了,这心里有说不出来的高兴。”
“行路难,难于上青天”。 对于交通的重要性得荣县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作为全省最后一个、全国倒数第二个通公路的县,1984年7月1日,是得荣历史上难忘的日子──162公里乡得(乡城县至得荣县)公路建成通车,得荣县内有了60公里公路,改写了得荣无公路的历史。
海拔最高处约5000米的得荣县德龚路以有着66道拐而被世人所知。总路长24公里的德龚路,66道拐连续蜿蜒向上,垂直高度约1500米,尽管面临种种挑战,但交通建设者还是把它建成舒心路、放心路、安全路、风景路。
“公路通后,我回家由原来的走路走一天,变成如今的乘车只需要40分钟。”受惠于德龚路的贡波乡木拥村村民彭措在通路后修建了新房子。他高兴地说:“以往交通不便,运东西成本高,萝卜都搬成了肉价钱。现在运费低了,大家都把原来的土坯房修成了楼房。”
干线路、乡村路、连户路,路路齐头并进,脱贫路、致富路、奔康路,条条直通人心。2016年以来,全州建成通乡油路2270公里,新增86个乡镇通油路。建成通村硬化路15053公里,新增1171个建制村通硬化路,全州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3.1万公里,乡镇、建制村通达率均达100%。
解决了行路难,更希望乘车易。2元坐公交,招手即停;60岁以上的老人和学生仅收半价……2019年7月3日,平均海拔4000米、幅员面积2.5万平方公里的石渠县开通出租、公交、城乡客运班车,15辆出租车、2辆公交车、1辆农村客运班车“持证上岗”,解决了当地农牧民长期乘车难的困扰。
截至目前,全州拥有经营性客车2672辆4万余座,开行客运班线358条,拥有经营性货车4511辆 4.8万吨。到2019年底,建成三级及以上县级客运站22个,建成乡镇客运站215个,建成农村招呼站2613个;投入农村客运车辆632辆,开行农村客运线路共157条, 295个乡镇、2518个行政村通客运,通客车率分别为90.77%、92.03%,打通了交通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让广大群众共享交通发展带来的“红利”。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今日甘孜,如神笔在握,描绘出一幅幅壮美的交通运输画卷。康巴大地,一张史无前例的交通运输网通畅四方,带来富裕、通进民心、走向未来、直奔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