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2年05月13日
◎钱国宏
很多人都知道“七步诗”的故事,但要谈到“五步诗”和“三步诗”的典故,恐怕就鲜有人知了。在中国历史上,还真就出过“五步成诗”和“三步诗成”的诗坛奇才!
据《漫叟诗话》和《世说新语》记载,曹操之子曹植自幼聪颖,出口成章,是当时“建安七子”之一。其兄曹丕嫉恨其才,寻机除之而后快。某日,曹丕召曹植进宫,让他以《兄弟》为题,在七步之内吟诗一首,诗成便罢,不成则杀。曹植感慨手足之间如此寡情,七步之内吟出“七步诗”:“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演义》中把它改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全诗设喻贴切,控诉有力,令曹丕大为羞惭。“七步诗”遂千古流传,曹植也成为“才思敏捷、出口成章”的代名词。
不过,在中国历史上,还有比曹植更“敏捷”的人物,他们在五步之内、三步之内便吟诗成章,可谓倚马可待、旷古奇才!这便是唐宋两朝出现的“五步诗”和“三步诗”作者史青、柳公权和寇准。
《全唐诗》载:“史青,零陵人,聪敏强记。”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初年,史青上书皇帝,“自荐能诗”,并说“子建(曹植)七步,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诏。”唐玄宗为验其实,立即召见。在金殿之上,李隆基“试以除夕、上元、竹火笼等诗”。史青“应口而出”,作《应诏赋得除夜》诗:“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摧。风光人不觉,已入后园梅。”诗人用一“催”、一“逐”、一“改”、一“摧”,形象地阐明了时光如流、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使人顿生珍惜时间、活在当下之感慨。皇帝和满朝文武听罢,大为惊讶,爱才的李隆基当即授史青以左监内将军之职。
“五步诗”相比于“七步诗”来说,显然是“提速”了,其才情令人称道。不过据《旧唐书》载,历史上还有比这更“敏捷”的。柳公权(公元778年—公元865年),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柳公权在书法上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世称“颜筋柳骨”。作为书法家的柳公权也擅长撰写诗文。某日,柳公权陪文宗在未央宫里闲聊,皇帝刚把一批御寒棉衣送给边关将士,因为是一则“政绩”,便要柳公权“诗以颂之”。柳公权三步之内竟口占一首五言绝句:“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 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全诗条理清晰,音韵酣浓。文宗听罢,大为惊讶:想不到堂堂的书法家,居然还是位诗坛大才!
宋朝时,也有位三步成诗的奇人,此人便是史书中大名鼎鼎的一代名相寇准。寇准(公元961年—公元1023年),北宋政治家﹑诗人,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19岁时进士及第,授大理评事,后累官至殿中丞、通判郓州、三司度支推官、盐铁判官、山南东道节度使、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等。史载,寇准从小天资聪敏,人谓“神童”。某日,家中摆宴,宾朋满座。酒至三巡,有人向主人提议:“闻令郎善诗,请即席吟哦一首。”主人乘当即喊出少年寇准。寇准请客人出题。因此地离华山不远,客人即以《华山》为题,让小寇准吟诗。寇准三步未出,一首绝句已脱出而成:“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仅仅20个字,便将华山之险雄峭拔尽行道出,令“举座皆惊”!此时,寇准仅仅7岁。宋真宗景德三年,不惑之年的寇准成为当朝宰相。
古语有云:功夫在诗外。不论是“七步诗”、“五步诗”还是“三步诗”,诗才敏捷是一方面,更为主要的是生活积淀。没有生活积累和阅历,再敏捷的诗才也不会创造数步诗成的文坛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