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2年05月13日
◎韩玲
中国地理以秦岭、淮河为界限把四川划入了南方,是地理分割线也是气候分割线。住在四川边远小镇的我一直期待从西南走向西北,2014年机缘巧合去了青海的西宁和玉树,2015年在北京学习,一个意外的机会竟然有了去甘肃和内蒙的机会,于是,怀着感恩之心踏上圆梦之旅,一路向西。
一、玉门关、雅丹地貌群、阳关
10月5日,北京时间凌晨3:30,据说北京不冷。一群不年轻的年轻人从鲁院前往首都机场。4:40,所有人托好行李,换好登机牌,在首都机场的候机室拍照或者玩手机,我更新了手机的微信动态,“心所向,驰以恒,目的地敦煌!”然后闭眼休息。9点的时候从机窗上往下看,看到了飞机下不一样的天空,没有树的山峦一座连一座貌似不长发生了癞子的光头组合,在初阳的照射下泛着冷冷的青光。上午9:57我已背了花包在敦煌机场外头拍照。蓝色的民族风绣花衣裳,半靴,透肉袜,风把帽子掀起来,我一手握住帽沿,一边整理背上的花背包,眼睛里的笑意淌在嘴角又往上翘。和镜头一起定格在朋友圈的还这样一段文字,落地敦煌机场,玉门关前要春风。
是的,我想向春风不度的玉门关要春风。
随车的导游是名师范大学毕业的女子,声音有沙的质感,从事导游行业的人为了与游客快速拉近关系大抵是要讲一些她个的人生经历创业经历的,这名女子也是这个样子,她作了自我介绍后,讲了一些她的同学在其它地方发展很好而自己安于沙漠里半年忙碌半年闲适的导游生活。
车窗外,沙漠一望无际,导游的话落在沙子里,瞬间就被淹没了,但她的眼眼却透着光芒,这束光芒里能看到未来闪闪发亮的样子。“这里的沙漠是天上不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地方……没有遇见风,看不见风吹石头跑,但车窗外的景色从坐上车到离开机场几十公里依旧是一个颜色,无尽的荒凉象块石头硌得人心痛。
“沙漠上生长一种叫青刺的植物,花青素含量特别高,但刺又尖又硬能扎破轮胎,却是驼驼非常喜欢的食物。”感觉胃开始痛,针一样的食物,要什么样的胃和口才能包容呐。
汽车在满地黄沙的公路上向玉门关行驶。对异域风光的兴奋度大约持续了半小时左右,就感觉疲惫了。彻夜的赶路,眼前的景色又一成不变,于是倦意就来了,从头漫到脚。伸手把墨镜从发际拉下来扣在眼睛上,昏然睡去。
三毛有一句话说,我唯一锲而不舍,愿意以自己的生命去努力的,只不过是保守我个人的心怀意念。在我有生之日,做一个真诚的人,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在有限的时空里,过无限广大的日子。
或者,于我而言在路上就是我无限广大的日子吧。
来敦煌早在计划里,只是它来得这么快,实在是在预料之外。是在导游的提醒下醒来的,说是玉门关已经到了。“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到了王之涣笔下的玉门关了。据史书记载:中国历史上一共有三个玉门关,而其中以这个最为被公认。这一带玉门关修建于汉代,是古丝绸之路中的要道,也是和田玉运进关内的唯一通路,也正是因为此,才得名“玉门关”。作为和田玉运进关内的唯一通路,想象之中至少该是一夫把关万夫莫开的雄伟,或者至少是险要地方的关隘吧,但这个被称为玉门关的地方只是几堵残破的墙而已,根本看不到作为关隘的重要。它在雅丹地貌群里,若不是刻意提醒,你压根不会感觉到它的存在。在众多小山包里的一堵被岁月风蚀的到处都是伤口的土墙,说是墙却早就没有了墙的样子,只剩一个墙的轮郭,像上了年纪的驼了背拄杖而立的老人,连想象也不能抵达他年轻时的样子。很多人说看遗址不如听遗址,这回算是信了吧。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放眼几百公里的沙漠里,全是各式各样的具有陡壁的小山包,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仿佛浑身长满伤痕,一座隔一座立在沙漠之中,或高大或低矮,想象力丰富的人给了它们很多名字,其中最著名的大概就属“狮面人身”了,用手机从不同的侧面去看,怎么看怎么像,狮的身人的面,大自然真的是鬼斧神工,我是一个想象力相对匮乏的人,如果没有人友情提示,没有人把他们的想象加之于我,我很难想得到这些。一座“具有陡壁的小山包”隔着另一座“具有陡壁的小山包”,在一望无际的小山包上站成一座城堡,城堡只有一个颜色,灰黄。这个城堡被称为魔鬼城。甚至,一个人不是心如死灰的绝望是不敢站立在这样的小土包下的,小土包散发着一种腐尸的气息从从每一个被风蚀的小孔里张牙舞爪的传递出来。似乎有无数双小手就捏住了心脏,让人呼吸瞬间不畅。
人到中年活得越来越小心翼翼,越来越不愿意自己受到外界的干扰。人际的、风景的任谁带来了不愉快都想快速离开,玉门关和雅丹地貌无疑带给人苍凉壮观之美,但心会痛的感觉让人不想呆久,于是选择逃离。
还是以更新微信动态作为结束吧,在微信上附了九张照片,玉门关、狮生人面像、孔雀像,我和几个藏族同胞的合影及一段话“雅丹的戈壁,碎了海枯石栏的传说,高低不平的土包,垒成的地老天荒,是附在魔鬼身上的一粒细粒,朝来暮归。一望无际的黑,吞进心里又从眼里流出,站在黑白交界的子夜,温暖是看不见的窗口,告别在即,硌在心上的沙粒,只剩戈壁茫茫。”
在写这篇文字时,我是翻开手机微信开始回忆的,尽管时间已经过了一个季节,但再看到那些照片,依然被那份荒凉震撼。我就算在照片里依然可以在废城中想象这座千年遗址当年盛极一时的情景。
要去阳关了,期待阳关会好一点,希望会好一点。
阳关果真是要好一点,有阳关博物馆,博物馆里陈列着青铜器,铁器,陶器,玉器,石器,骨器,毛麻丝织品,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弓、箭簇、弩机、钺、戈、矛、戟、啄、斧、剑、刀、短剑、鞭、锤、叉、削刀、匕首,这些器物有的锈迹斑斑,有的仿若还沾着出土时的泥巴。跟在解说员后面走了半圈,有些乏味。独自出来坐在一张长椅上,长椅裸在院子里,风吹雨打椅面已经泛白。椅子旁边有一棵树,树上结着不知名儿的红果儿,同学用长棍子把它们打了下来,说是可以吃。坐在椅子上可以看到塑有阳关两个大字的入口,还可以看到一个小卖部,及打造得很好的景区。
夕阳斜镀在建筑群身上,给没有边际的灰黄着了一点点亮色。一个包了长头巾卖葡萄的女子经过,买了一串与大家分享。甜,一点酸味都没有,没有酸味的葡萄好象渗进了沙,甜得不自在。
在没有来玉门关之前从没有想到玉门关和阳关之间有什么联系,对这两个地方的认识也仅仅是因为两首诗,对于不舍古人折柳相送,柳同留,也说西出阳关无故人,怎么今天进了阳关看到了密密麻麻的人,反而感觉没有了故人呢?
夜幕象一张网,笼罩着大巴车,笼着沙漠,没有人说话,回程的车窗外看不到风景,日行千里以外,车里寂然无声。
阳关果真好吗?当历史以一些陈列品出现的时候?当遗址以景点存在的时候。
二、鸣沙山和月牙泉
知道月牙泉的时候并不知道鸣沙山,对月牙泉的认识源于两个关键词,田震,月牙泉,反复哼唱“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她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乐园”月牙泉就近了,近得能看见星星沐浴的身影。当想象的近变成现实的近的时候,却先选择了骑骆驼看鸣沙山全景。
还是早上八九点的光景,两辆大巴车已经赶在景区门口。景区门口几排木板搭制的小摊位,花花绿绿的挤满了遮阳帽、口罩、墨镜、手套,面罩等等,几乎全是沙漠里的需用的防晒用品,几乎所小摊贩兜售的商品都一个样。价格也便宜,一顶遮阳帽20块,手套5块,防晒面罩5块,好吧,花30块再加上原有的装备把自己包裹起来,只露两只眼睛。我选的迷彩系列,大家取笑我像恐怖分子。
还在昨天的大巴上,导游一再诱惑大家骑骆驼去看鸣沙山全景,原谅我用诱惑一词,大概是因了节约了20块钱的小市民心态。当时说导游购票可以180的票可以120元就能买到,散购的话会很贵。记得当时车上没几个同学购票,我是在鸣沙山脚下看到了大群的骆驼躺在沙地上临时起意的,只有卓嘎犹豫了一会儿跟我一起排队买票了。100元的票价换来一张印着阿拉伯数字标志的纸片,拿着纸去寻找驼群5号驼群,我们所在的5号驼群共有8匹骆驼,经营驼群的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小伙子,按编号骑骆驼,等八个号位都排满的时候才出发,小伙子走最前头,后面的骆驼自然跟上。在这沙漠上无数个驼群和无数个驼群的主人每天牵着驼群行走在沙漠上,形成数个驼队,迎来送往。数个驼队沿着基本固定的路程连成一线行走在金色的沙漠中,天是澄澈明净的蓝,金色的细沙在阳光下闪耀着明亮而柔和的光芒。扯开了所有的防晒面具,听卓嘎唱歌,是西游记的主题曲,但场景比西游记里的镜头更美,至少我认为。我骑的是头驼,牵骆驼的小伙子问我要不要拍照,拍照的话一人20块,用我们的手机帮我们拍。这么美的景致的确不忍错过,我和卓嘎几乎没有什么犹豫就同意了,我们身后的几个人觉得不划算说带了自拍杆可以自拍。小伙子不高兴的样子很明显的在脸上张扬。倒是没有影响他的服务,拍的照片也还行。只是除了拍照他几乎一路低头不说话,问他为什么闷闷不乐,他反过来问我,他说你整天在一条路上往复跑二三十趟你会快乐吗?我竟一时回不过神,他又说,在旅游旺季上,骆驼和人都很累,如果不是为了生计问题谁都不想这样的生活。眼前的画面被切到2012年的香港,游船上的一个美女导游,精神饱满的向我们介绍我们所参观的那条河流两岸的建筑,亲爱的各位游客朋友,我叫吉娜是你们这回海行的导游,你们是我今天接待的第十三船客人,每天我会接待60船客人左右。早晚两头披着星星走,中午没休息……眼前牵骆驼的小伙子和那个叫吉娜的姑娘是多么的相似又是那样的不同。同为生活,一个笑着面对,一个苦脸相象,作为过客根本无法评判谁对谁错,笑是一种态度,但因为迎合反而更累。苦着脸也是一种态度,更加忠于内心而已。其实,每一回出行,在路上总会带来各种不同的体验,总有一些怦然心动或久久不能忘记的场景让人刻骨铭心。对于一个喜欢喜欢旅行的人来说,旅行是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了自己的许多个另一面。
外人能影响我心情好坏的只能是瞬间,不管是一个人的行程还是一群人的狂奔,我总能小心翼翼的维持我心情的平静。翻看手机上的照片,感觉还是很不错。
因为时间关系,卓嘎和我踩着绵软的细沙,深一脚浅一脚的几乎是一路小跑跑到了月牙泉。月牙泉位于鸣沙山北麓,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被鸣沙山环抱,长约150米,宽约50米,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边现已建起了亭台楼榭,再加上起伏的沙山,清澈的泉水,灿烂的夕阳,景致呈现出迷人的虚幻。
面对向往已久的景致,内心的激动还是无法控制,月牙泉的周围到处都是看月牙泉的游客,像我这样激动的就只有我一个。跪在沙地上,把脸埋进沙子里,田震沙哑的声音随着心脏的起伏,“看啊,看啊,月牙泉,想啊,念啊,月牙泉,每当太阳落下西边的山,天边映出月牙泉,每当驼铃声声掠过耳边,仿佛又回月牙泉。”
我曾幻想,很多回的幻想,与相爱的人一起在星空下见证水沙相守千年不变的奇迹,然而当我今天看到了梦中的月牙泉时,我还是迟了,月牙泉看起来还是原来的样子,在四面黄沙的包围中,泉水清澈明丽。只是千年不涸已是传说,月牙泉的源头是党河,与月牙泉之间已经断流,只能用人工方法来保持泉水的现状。再看人工维持的亭台楼榭半弯月牙泉,不禁心生荒凉,当今社会没有奇迹,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再低头看看自己发在朋友圈的微信,黯然神伤。轻轻删去刚写下的那一段话:“想要来看你的愿望,已经萌生了很久,想爱,而不是告别。而我弯曲在时间里,重复我自己,经过,经过,我只能经过……”跪在鸣沙山的月牙泉边,我把头埋在沙堆里,我亲吻唇边的细沙,也亲吻沙旁的月牙泉,想要饮尽千年的相思。指尖的流沙,我整捧的捧起复又放下,唯有瘦成一弯月牙,世上的所有沙粒才不会有移开一寸的想法!牙泉天长地久有时尽,我的心里藏着忧伤无限,月牙泉换了容颜。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该庆幸看到了这梦中的海市蜃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