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人文 >> 浏览文章

南路边茶一席谈

甘孜日报    2020年04月16日

  ◎黄仁钰 岳平

  藏族人民喝大茶,是一种随意和必须,且不说早起一碗茶、出门一碗茶、开工一碗茶、小憩一碗茶、回家一碗茶;待客一碗茶、谢客一碗茶、亲朋好友一碗茶、萍水相逢一碗茶;谈天说地一碗茶、要事相商一碗茶、生意买卖一碗茶、红白喜事一碗茶。单说外出放牧、采药、做工、休闲(耍坝子)等,首先要携带的是烧茶用的锅和所需的茶叶,到了目的地,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找三个石头,支起锅庄点火烧茶,再急的事都必须先喝上一口热茶。可以说,藏族人民喝茶,能喝出激情,喝出豪迈;喝出祥和,喝出健美;喝出级别,喝出境界;喝出茶马古道历史的烙印,喝出民族大家庭的亲密情谊。

  历史上,藏区喝大茶,几乎没有人喝泡茶。土司头人与普通百姓喝的都是同一种茶,所以喝茶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据说过去手工生产的大茶,从采茶到制成品要经过5道工艺,32道工序,制作工艺要求相当高。所生产的大茶熬制后,色泽棕红、汤味甘醇,熬上三、四次也能喝出茶味。到如今, 追溯藏族人民为何喝大茶和大茶交易的历史已没有多少人关心,快捷的交通,产业化的茶叶生产,农畜土特产品绿色通道的建立,再也没有供销上的困扰。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现在藏族人民关心的是:产地如何保持大茶的品质,生产出价廉物美、干净卫生、安全低氟甚至不含氟,极少重金属超标及农药残留而又清香可口的大茶。

  现在产茶区正进行大茶生产种类翻新、品牌创立、包装更换等尝试,各种低氟、有机、精制标识的紧压黑茶随处可见。但到了藏区,这类茶并没有引起广大藏民的广泛关注。目前,产茶区普遍采取机制的方式,一般只有6道工序,加之新品种茶树的大量栽培和农药、化肥的使用,大茶的品质有所降低,熬二、三次茶色鲜香就很淡了。大茶对原料的要求并不高,主要在夏、秋后,采集茶树的老叶和细茎,采茶时间相对集中,采茶方式也较简单。即便这样,几元、十几元一斤的大茶也不足成本,全靠国家政策补贴。一般而言,新茶和陈茶品质区别并不大,新茶有清香味,年成久远的茶叶则有一种特殊的陈香味。

  • 上一篇:我们的康定情歌
  • 下一篇:向“远志和小草”借灯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