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以创新之心 让改革之路越走越宽

四川日报    2018年12月18日

亮点:国家探索以“地方为主体”重建新机制的首个试验田

芦山灾后重建

灾后恢复重建芦山提供了一个成功样本

  2013年7月15日,国务院发布《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按照“打造‘4·20’地震灾后重建能够学习借鉴的典范”的要求和“科学重建、民生优先、安全第一、保护生态、创新机制”原则,芦山县强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探索出一条“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恢复重建新路子。12月7日,雅安市雨城区文化馆内人潮涌动,一场“镜头下的40年”摄影展正在举行,雅安改革开放4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历历在目,其中最引人驻足的就是“5·12”和“4·20”灾后重建的相关内容。那些照片承载着悲壮与豪迈,令人深思。2013年4月20日8时2分,里氏7.0级强烈地震突袭芦山——汶川特大地震旧伤未愈,四川又添新伤。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灾后恢复重建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中央赋予四川重大使命:探索一条“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灾后重建新路子。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因此成为国家探索以“地方为主体”重建新机制的首个试验田。面对艰巨繁重的重建任务,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全局,及时出台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明确重建工作的总体要求、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四川担纲重建主体,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整套高效运转的灾后重建体制机制:建立网格化、下沉式、专业性的重建责任管理体系,科学界定了省、市、县、乡四级管理主体责任;创新实施规划设计总负责、建设施工总承包、项目建设总管理、规划建设总督导、组织领导总指挥的“五总”工作制;建立起灾后重建工作的“四梁八柱”——组织指挥体系、规划政策体系、资金保障体系、工作落实体系、社会支持体系、群众参与体系、对口援建体系、项目运营体系、监督监管体系、党建工作体系……这十大体系有机联动,成为一整套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方法论”。

  一系列创新举措,让“4·20”灾后重建这块“试验田”结出累累硕果,为我国在国家层面研究出台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指导性政策法规提供了一份成功样本。

让更多年轻人回归土地

亮点:形成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农业﹃共营制﹄通过推进土地股份合作经营、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农业服务社会化,有效破解“农业谁来经营、农村谁来种地、生产谁来服务”难题。实现了土地的大规模经营和组织化管理,客观上创造了农业生产标准制定和实施的良好条件。12月15日,王伶俐一大早就动身赶往广州考察,“当地有一个一三产业互动项目,利用大田景观、农耕文化发展乡村民宿。”24岁的她,身份是成都崇州市农业职业经理人。在崇州,像她一样返乡参与种田的年轻人正越来越多。吸引年轻人向土地“回流”的,是一场名为农业“共营制”的探索。土地细碎化、农户兼业化、劳动力弱质化、农业副业化、生产非粮化……是困扰着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共性问题。“我们迫切需要解决‘谁来经营’‘谁来种地’‘谁来服务’的问题。”崇州市农发局农业共营制办公室主任周磊记得,破题,从2010年开始。那年5月,崇州市隆兴镇黎坝村十五组30户农户自愿以101.27亩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成为全国第一个农民纯粹以土地入股并进行工商注册的合作社。“股东”们决定,聘请一个懂技术、会经营的种田能手担任职业经理人,负责合作社土地的生产。王伶俐的父亲王志全成为了崇州市第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新的种田方式,为“股东”们带来了不同以往的分红,他的年收入可以达到几十万元。这也让王伶俐对农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大学毕业后回到农村的她,现在已经可以独当一面。周磊介绍,下一步崇州将鼓励土地合作社采用入股经营、产品联营、资产联营等形式与其他经营主体协作发展。为了留住这些回流的年轻人,崇州也已有考量。“下一步我们考虑允许职业经理人在不损害合作社利益的前提下,采用入股、自主经营等方式进行生产,确保职业经理人权利对等,增强职业经理人内生发展动力。”周磊说。

要把分中心从四川开到全国

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

亮点:全国唯一的军民两用技术交易平台

  由科技部授牌,是全国唯一的军民两用技术交易平台,构建了一个线上平台、七大核心数据库、七大军民融合服务平台,主要面向全国军工院所、科技型企业等开展技术供需对接、科技评估、军民两用技术展示交易、民参军、创新创业、科技政务等服务。

  12月10日下午,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的大楼内,运营公司总经理丁爱华正跟几位同事收拾资料,准备第二天出差,分别前往石家庄市和遂宁市。与2016年刚成立时比,今年该机构工作人员的出差频次明显增加。与出差频次相对应的是交易活动范围的拓展。2018年,该机构新增河北、山东两个分中心,而丁爱华此次前往石家庄市,正是处理河北分中心网上交易平台的验收工作。虽然头顶“国家”头衔,但在成立的前两年,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的大部分交易额来自绵阳。用丁爱华的话说,绵阳拥有大量的国防军工科研机构,是军民两用技术的重要“金矿”。截至今年11月,该中心技术交易额接近9亿元,同比增幅达到10%,为历年新高。但绵阳市场的潜力毕竟有限。要让头衔上的“国家”二字实至名归,关键的一步是将绵阳摸索的交易流程、模式推广出去。随着工作流程、模式的逐渐成熟,该中心已经逐步启动分中心建设工作,如在各地搭建平台,培养技术经理人等。有别于商品交易,技术交易的难点不仅在于寻找技术的供求方,还在于中间的服务环节——包括技术评估、企业现场调研、市场摸底等。因此,分中心的拓展难以像电子商务一般快速复制扩张。幸运的是,国家对科技服务的鼓励政策不断出台。丁爱华预计,随着科技创新的大环境不断改善,三年后将是该中心业务“井喷”时期。“预计三年后,我们技术交易额将达到50亿元,绵阳份额也将不断‘稀释’,让这个交易中心的‘国家级’头衔更加货真价实。”丁爱华说。

一场“刀刃向内”的效率革命

亮点:“放管服”改革的又一项制度创新

﹃小时清单制﹄将企业开办相关信息以及部分关联许可事项按类别、层级归并,分别纳入《1小时办结清单》《3小时办结清单》《6小时办结清单》进行清单制管理,审批提速事项变多,受惠主体扩大。11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对该项创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通报表扬。前不久,泸州华山鹰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春华体验了一把“倒计时”服务——原来办理企业法人变更要跑上好几天,现在只需要1小时。改变源于“小时清单制”。企业只需参照限时1小时、3小时、6小时的“三张清单”,找到对应事项办理即可。同时,综合服务大厅会显示“倒计时”闹钟,倒逼工作人员提升办事效率。这项创新,是涉及商务局、公安局、税务局、人社局等多个部门的效率革命。据泸州市工商局副局长徐俭透露,点子出笼后,阻力不小。“过去,传统办事流程都是以部门为主设计,企业办事需要一个部门接着一个部门跑;现在群众的需求放在C位,不仅要让工商局内部接受,还要让多个部门也跟着参与‘倒计时’服务,相当于自己革自己的命。”目前,“小时清单制”在泸州全市推广,超过数千家企业受益。同时,各区县也在此基础上突破创新,如叙永就以“涉企证照工商通办”为抓手,倒逼部门改革配合。值得一提的是,为让一线人员放下思想包袱,放手试、大胆干,“小时清单制”还制定容错机制,允许试错。接下来,这项创新制度还将升级,推广到与民生相关的公积金办理等215个事项。创新实施“小时清单制”,只是四川自贸试验区推进“放管服”改革、勇于改革创新的缩影。如2017年,天府新区片区推出的“国地税‘联合办税’改革”入选全国推广案例;2018年,继续在全国首创“首证通”行政审批改革,对需经行政备案(许可)方可从事经营的事项进行分类梳理,确立首位行政审批事项,实施“后证”部门见“首证”后直接“发证”,获中央改革办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广。下一步,天府新区片区还将推进“放管服”改革,探索建立以“一网通办”为载体和标志的智慧政府;以知识产权审判庭升级为知识产权法院为突破,探索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等。

成果转化量是改革前五年总和的15倍

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

亮点:被喻为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小岗村试验”

  将职务科技成果“纯”国有,变为国家(学校)、集体(团队)和个人“混合”所有,从源头上激发科技人员转化成果的内在动力,被喻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小岗村试验”。其改革经验在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推广。

  近期,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动车组接地装置科研成果,通过评估作价入股组建公司在成都落地转化,未来有望成为复兴号、和谐号动车组接地装置的供应商。该校戴光泽教授团队拥有这项成果70%的产权,这在西南交大“混改”成绩单上又添一笔。“混改”,是对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简称。这项改革首先在西南交大启动,成都也由此成为全国率先启动“混改”的城市。目前,西南交大完成分割确权184项,作价入股创办科技型企业24家,成果转化数量是改革之前近五年总和的15倍,科技成果评估作价入股形成的股权超过1亿元。而成都全市已有400项职务科技成果完成分割确权,作价入股创办企业60余家,总投资额达到了100亿元左右。12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推广一批促进创新的改革举措,其中,决定将以事前产权激励为核心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经验在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推广,这成为“混改”进行到现阶段的标志性成果。成都市科技局副局长陈旭介绍,目前,为了保障“混改”顺利进行,成都市正在大力扶持科技中介,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出台措施保护知识产权,并加快推进作为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平台的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环高校院所成果转化区的建设。另据悉,西南交大正在计划建设相关的职务科技成果研究院,并考虑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解决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科研人员在获益上公平的问题。

让城市在绿水青山中自然生长

亮点:申报进入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指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的城市,也被称为“水弹性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2015年4月,遂宁市成功申报进入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名单,在内涝治理、理顺体制、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成效。12月11日,又一支省外考察团走进位于遂宁河东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第一现场。打开遂宁体育馆外骑行道上预留的观察口,经过海绵化改造的道路横切面清晰呈现:从上到下,依次是透水混凝土层、碎石包裹的PP蓄水模块和夯实的原土层。2015年,遂宁以海绵城市建设为切入,在25.8平方公里的试点区域内,结合地方实际,开启了一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变革实践。无样板可供参照,一路摸索,遂宁先后经历了由“为海绵而海绵”,到以问题为导向实施全功能海绵城市建设的循序过渡,最终放弃“外来和尚”给出的大拆大建思路,通过本地化的技术攻关,在“小”“巧”“省”上下功夫,创新出道路雨水口“微创”改造、边带透水及整体透水道路改造、卓筒井工艺(盐卤钻井技术)海绵化、碎石蓄水等一系列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抠”每一处细节的成本。“通过对本地技术团队的改造,灵活运用传统工艺和本地材料,也能实现‘海绵’效果。”遂宁市住建局副局长王明华介绍,目前,遂宁海绵城市建设所需的全部材料基本来自川渝两地,材料本地化供应率达70%以上。民生为要,始终是遂宁海绵城市建设的优先考量。在遂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内,位于涪江右岸的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的老旧城区,被视为重点。如今,曾经雨污混流的院落,实现了雨污分流,铺装了透水混凝土路面,老旧小区也纷纷换上“新装”。“这也带来了一场关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理念变革。”遂宁市住建局局长姜国全认为,通过3年的持续实践,海绵城市建设已在遂宁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心中扎根,“城市发展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在绿水青山中的自然生长。”推进全域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正不断向遂宁的县城、乡镇延伸。在遂宁的谋划中,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90%的面积将将达到海绵城市要求,覆盖面积达到144平方公里。




  • 上一篇:以昂首之姿 走在对外开放大道上
  • 下一篇:40年激情岁月 点赞披荆斩棘的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