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8年12月19日
即将通车的雅康高速,将为甘孜藏区插上腾飞的翅膀。
一份责任担到底 幸福小康甘孜由远及近
路好,车就快,泸定县加郡乡海子村,一条通村公路延伸出一幅美丽的乡村风景画。
“不说40年前,就是10多年前,都没想过公路会修到家门口。没想到的事情党和政府想到了,有了这么好的路,心里说不出来的高兴。”12月15日,建档立卡贫困户叶红兵满脸喜悦地说。
一条路改变了整个村子的命运。
路在脚下,连接过去。纵观我州农牧民群众的生活变化,有4个节点:1983年实行的包产到户,1987年开展的“越温”攻坚扶贫、1992年开展的扶贫工作,2015年开展的精准脱贫。30多年来,我州致力于让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而努力奋斗,特别是开展精准扶贫以来,我州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确保中央和省委精准扶贫决策部署在甘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推动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再上新台阶。
康定市麦崩乡高梧村曾是出了名的“无人村”“撂荒村”:由于村里没有赚钱的门路,全村31户,只有2户长住村上,其它村民有的外出打工。全村三分之二耕地撂荒,有的土地撂荒长达13年……
开展精准扶贫后,高梧村成了产业村、“人气村”:高梧村90%的村民回到村上在农业合作社打工。荒废多年的314亩地种上了青脆李、花椒、黑木耳、蒙古豆,全村群众人均增收1200余元,村集体收入从无到有,实现收入7000元。高梧村彻底变了样,迎来了众多学习取经者,人气爆棚。
以往是不忍贫穷出门打工,如今是魅力吸引回乡创业。丹巴县巴旺乡小巴旺村村民扎西曾在外地打工,开展精准扶贫后,家乡发展旅游业,让他看到了美好“钱景”,毅然回乡创业。如今,他在村里经营一家接待游客的酒店,营收每年近100万,旅游旺季酒店可以雇佣上百村民,淡季也要五六个村民来此帮忙,村民每天能得到100元的工钱。
念兹在兹、唯此为大。我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不断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决战扶贫攻坚,奔康路上绝不让一个人掉队,甘孜绝不拖全国和全省后腿、绝不做同步小康的最后一块“拼图”。
画好“路线图”,拟定“时间表”;立下“军令状”,发起“冲锋号”。全州上下正把攻坚力量汇聚到贫瘠土地,摘“穷帽”、拔“穷根”、换“穷业”。
察看脱贫攻坚“时间表”,攻坚决胜“计天”“读秒”的时间轴响起转动声——
8年时间让22.03万贫困老乡脱贫,意味着每一小时至少有三人摘掉“穷帽”。2016年,实现280个村退出、6915户28866人脱贫;2017年,实现366个村退出、11444户49441人脱贫,泸定县成为全州首个“摘帽县”。2018年,实现康定、丹巴、九龙、乡城、稻城5县(市)摘帽,463个贫困村退出,11585户48301名贫困人口脱贫目标;2019年,剩下的12个县脱贫;2020年,巩固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行百里者半九十。要取得最后的胜利,必须总结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对脱贫攻坚给予指导,必须走赶超之路,加速推进,提高脱贫质量,确保“长跑”精彩“冲线”——
提高脱贫质量,工作更有深度。各级党员干部结合省委“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要求,入基层听呼声,做好“责任田”,下足“绣花”功夫,找到脱贫“金点子”。
提高脱贫质量,措施更有准度。产业怎么扶?内生动力咋激励?就业扶贫咋培训?精准把脉,靶向治疗,进一步量身定制接地气、服水土的 “脱贫菜单”,补齐短板,壮大引擎、突破瓶颈,激发活力。
提高脱贫质量,实施更有力度。工作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确保“一把尺”规定标准、“一条线”执行政策 、“一张图”建设实施,力保脱贫攻坚纵深推进,行稳致远。
改革开放的40年,是直面挑战、抢抓机遇的40年,是顽强拼搏、奋发有为的40年,是提档升级、和谐发展的40年,是民生关怀、温暖人心的40年,是生机勃勃、灿烂辉煌的40年!
回望来路,满眼锦绣。即将掩上的“答卷”,定成永恒记忆,铭刻史册;展望未来,信心满怀,继往开来的“蓝图”,必将浓墨重彩,更为可期。
初心如磐,使命如山。在前行的道路上,我州将以更大的勇气、更坚的决心、更强的魄力,以更新的理念、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团结和带领全州人民,昂首迈步,永不停步。
谢臣仁/文 本网资料库/图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