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 2019年08月12日
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甘孜
甘孜州加快推进全县农村公路建设,让藏乡群众出行不再困难。图为8月10日拍摄的省道215道孚段。
鸟瞰康定新城。
发展定位
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奋斗目标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甘孜
发展解码
脚踩松软的泥土,掰开须眉开始枯黄的玉米棒子——8月10日中午,甘孜州康定市姑咱镇第一居民委员会村民邹本华仔细检视着自家玉米地情况。虽然今年已经82岁,但邹本华每天仍然手不离农具,这缘于他对土地的特殊感情。
开始于1955年、完成于1959年的民主改革,让占甘孜州70%人口的4.5万余户无地缺地农民平均每人分到了4亩左右的土地,60%的贫苦牧民平均每户分得牲畜12头,80%的农牧户从高利贷的盘剥下解脱出来,5600名毫无人身自由的娃子(“奴隶”)获得解放。
分得3.7亩土地,逃难雇农生活安稳下来
祖籍眉山的邹本华生于1937年,因为家里一贫如洗,一家人逃难出来,辗转来到姑咱镇。
当时,父亲在逃难中失散,家里只剩下母亲带着他和哥哥,“那时候贫农可以租土司的土地种,但母亲租不到,只能给土司当长工做活。”
1950年3月24日,解放军第二十六军一八六师胜利进驻康定城。势力范围延及姑咱镇、鱼通乡、麦崩乡等地的土司贾安仁在当地造谣:解放军连小孩都要杀了喂马。因为害怕,一家人又准备逃走。“但后来又听说解放军对穷人很友好,才稳定下来。”邹本华回忆说。
1951年,解放军平定了土司贾安仁叛乱。这一年,邹本华家获得了开明地主杨正才家分给的2亩土地。也是这一年,他当上儿童团团长。
甘孜州原党史办主任赵峰介绍,1955年,甘孜州各族人民强烈要求废除封建农奴制度和奴隶制度,州政府收到要求或赞成改革的书信57件。按照中央和省委指示,甘孜州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民主改革,首先在丹巴农区和康定的鱼通、孔玉两个农区试点,后来逐步推广。
1955年,在民主改革中,家庭成分被认定为雇农的邹本华家又获得了1.7亩土地。“有了3.7亩土地后,全家人的生活才真正安稳下来。”邹本华说。
到1959年,民主改革全面完成。1960年,邹本华开始担任姑咱镇姑咱村村主任,后任村党支部书记,一直到1998年。
承包8亩责任地,养活一家12口人
邹本华结婚后,有了9个子女,一度日子过得非常困难。邹本华说,最艰难的时候,孩子们一件衣服补了再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甘孜州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牧区开始,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牧区实行牲畜折价归户。到1983年,姑咱镇姑咱村的农民都分得了承包地。“我们家一下承包了8亩地。”邹本华说,当时,家里12口人吃饭,土地承包到户,解决了大问题。
有了承包地后,邹本华全家专心伺弄土地,精耕细作,庄稼一茬接着一茬,年年都比村里其他人收成多。
甘孜州地方志办主任戴旭表示,甘孜州解放后经济发展虽经历了曲折,但从总体上说,是向前发展的。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各项经济建设比较顺利地向前发展。
“这8亩土地出产的粮食、蔬菜和水果,不但供应一家人吃,还变换成钱供养孩子们上学。”邹本华9个子女现在都已成家立业,子子孙孙算来,现在全家已经有41口人。
9个子女已经买了8台私人汽车
现在,邹本华与儿子邹代兵住在一起,每天除了在地里做点轻便的庄稼活,顺便收拾下房子和庭院。
这是一栋两层小楼,就在邹本华老屋的后面,院子里种着各种水果、蔬菜、花草。“我9个子女,9家人生活都不错,已经买了8台私人汽车。”邹本华自豪地说,子女中有干部、有教师。
而他对子女教育最多的就是:不能忘了党恩,不能忘了土地,“个人家庭的兴旺缘于土地,土地的拥有缘于共产党。”
对土地,有时他很大方。2009年,姑咱镇兴办幼儿园,园址建设须征用邹本华家的土地,补贴仅每亩一万多元,但邹本华爽快地答应了征地要求。
有时他又很小气。2018年,甘孜州正式启动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康定市乡村振兴的总体规划是“一核七园”布局,其中,“核”就是要将姑咱镇、鱼通乡等建设成为康养休闲小镇,打造高原特色藏寨村落,建设鱼通文化体验带。于是,有人提出,以50万元/亩的价格“购买”邹本华家土地,但这次,邹本华严词拒绝。
子女也对邹本华抱怨过:50万元一亩不答应,1万元一亩答应征用,你是怎么想的?“土地本来就是国家、集体的,要征用,我不能讲条件,但私人买卖不但违法,也让我违心,所以我不干。”
2019年,姑咱镇的两个村纳入康定市乡村振兴第二批试点建设,这让邹本华对土地的信心更加强烈。
他告诉记者,他家的立家之本,永远都是脚下这片来之不易的土地。
大事读档
新中国成立后甘孜州十件大事
支援十八军进藏
1950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进藏途经甘孜州。康定军管会成立康区各族各界人民支援委员会,动员组织各族群众,投入支援进藏部队的工作。仅1950年就为部队砍柴1500万斤,割马草500多万斤,购粮200万斤,代买牛马2万头,担负运输的牦牛10万余头。
成立第一个地专级民族区域自治政权
1950年11月17日-24日,西康省藏族自治区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康定召开,选举产生西康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组成人员。西康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地专级的民族区域自治政权(后改为自治州人民政府)。
康藏(川藏)公路康定段通车
1954年12月25日,康藏公路(西康撤省后始称川藏公路)全线通车,在县境穿越4区1镇,全长148公里,从此缩短了康定与成都的距离。
甘孜州民主改革
1955年冬,在丹巴县和康定鱼通、孔玉两个区启动试点。后陆续在东路、北路各县农区进行以清理债务为中心的减轻群众负担的“三项改革”(清理债务、废除“乌拉”差役、解放和安置娃子),在石渠、色达和邓柯雄坝、甘孜大塘坝、炉霍热哈和道孚玉科等牧区开展平息叛乱和民主改革。1959年底,民主改革任务在全州胜利完成。
建立康定民族师范专科学校
1985年9月28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康定民族师范专科学校经过一年多的筹备正式建立。1992年,学校更名为“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改建为四川民族学院。
禁伐天然林资源
1998年8月,甘孜州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对林区实行封山、封路、封存斧锯,全部停止天然林资源采伐,并关闭州内木材交易市场。1999年7月1日,全州木材运输车辆全部停运。
建成世界海拔最高民用机场
2013年9月16日8时34分,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西南分公司一架空客A4215飞机平稳降落在稻城亚丁机场,稻城亚丁机场正式通航并投入运营。稻城亚丁机场海拔高度4410米,是全世界目前旅游景区机场中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
“新甘石”联网工程竣工通电
2013年9月19日,新都桥—甘孜—石渠联网工程竣工通电,从根本上解决石渠、色达、甘孜等无电地区的用电问题。“新甘石”联网工程全长1015公里,总投资32.15亿元,穿越康定、道孚、炉霍、甘孜、德格等县(市),沿线平均海拔在3600米以上,最高海拔4600多米,翻越6座雪山。
建成雅康高速公路
2017年12月31日,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G4218)雅安草坝至泸定段试通车运行,结束四川藏区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2018年12月31日,雅康高速泸定至康定段通车,雅康高速全线通车。
脱贫攻坚
甘孜州全州18个县(市)均为深度贫困县,2014年精准识别贫困村1360个。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不懈努力,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8.9万人,1109个贫困村成功退出,康定、泸定、丹巴、九龙、稻城、乡城6县(市)如期实现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3.17%降至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