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 2020年11月13日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婷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省各级政协委员们倍感振奋:“‘十四五’规划编制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生福祉,我们要继续深入调研,积极参与协商议政。”
为我省“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是今年省政协履职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发挥政协系统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8月下旬以来,省政协向全省政协发出“我为‘十四五’规划编制献一策”的倡议,号召广大政协委员踊跃建言献策。9月下旬,省政协常委会召开专题议政性会议,围绕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协商议政。
截至目前,“我为‘十四五’规划编制献一策”网络议政活动共征集到意见建议1300余条。省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分率省政协各专委会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等34个界别和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积极参与,提交发言材料59篇、提案147件、社情民意信息120余条。
委员们认为,“十四五”期间,我省应牢牢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机遇,主动融入“双循环”、齐心唱好“双城记”,深入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加快把成渝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他们的建议具体关注了哪些问题、反映了哪些期盼、提出了哪些发展思路?一起来看看。
关键词
建设重要经济中心必须抓产业发展
委员们建议,“十四五”期间,把健康相关产业列为我省经济的先导和支柱产业,将新能源汽车列为全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推进5G智慧城市建设,将数字经济纳入“十四五”规划,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川是农业大省。委员们特别关注加快我省数字农业发展问题。大家建议,建立完善支持数字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整合涉农各领域数据资源,推进农业大数据开放共享,打造数字农业硅谷。这对助推我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向农业强省跨越意义重大。
民革四川省委建议,加快农村新基建进程,建设一批农业数据中心,助力打造地方农业新品牌;支持线上、线下和物流结合的“农产品O2O”、社群团购等农产品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科学建设以农产品交易为核心、仓储物流为支撑的现货交易电子商务平台,重点培育发展一批销售网络健全、与基地联系紧密、流通技术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企业,建立产业大数据、农业消费标准和产业生产标准,大力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数字农场系统。
在省政协常委刘思川看来,生物医药作为21世纪创新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产业,符合我省“5+1”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要求。他建议,“十四五”期间,应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医疗机构探索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联合攻关、利益共享、知识产权运营的有效机制和模式,引导企业高端仿制药和原料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再造“四川”品牌,探索建立科技保险补偿机制,推动医药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双升级”。
关键词
建设科技创新中心要在创新驱动上下功夫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不断加强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委员们也指出,目前我省仍存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共享不充分,基础研究长效化投入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大家建议,将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作为“十四五”规划重要内容,强化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
省政协科技委员会建议,以川渝共建西部科学城为契机,调整重构、布局完善两地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强化政产学研合作创新,重点建设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盟,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技术链、资金链和政策链深度融合,探索原始创新共同体模式。
“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时,应从前瞻设计、统筹协调和宏观控制等方面加强规划引领,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省政协委员冯许平建议,把军民融合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抓手加快推进,将创建绵阳军民融合示范区纳入四川省军民融合“十四五”规划,推进绵阳在智慧家庭、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与央属企业深化合作。
委员们还建议,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全省创新发展需求,瞄准“高精尖缺”技术,布局重大科技创新和前沿引领创新体系建设;支持高校院所、企业在“一带一路”技术先进国家设立研发机构和以研发为主要功能的合资公司,直接吸收引入国际优质创新资源。将成都、德阳、自贡等地纳入电力装备制造科技创新圈,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关键词
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要强化开放合作
当前,四川开放程度在全国居于什么水平?成都距离国际化大都市有多远?
省政协台联界别提供了两组数据:成渝地区正式开放口岸有3个,长三角、广东省分别为46个、58个;直接反映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经济程度的外贸依存度指标,成渝地区约30%,长三角城市群为47%,粤港澳城市群(除香港澳门外)为81%。
“‘十四五’时期,我省应着力提升开放口岸能级,积极推进全省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发展。”致公党四川省委建议,依托口岸加快枢纽建设,加快推动成都“一带一路”国际多式联运综合试验区建设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推进国际通道及其能力建设,争取在双流国际机场或天府国际机场设立全货运基地航空公司,加密开行南向班列,高质量开行中欧班列(成都),引导生产要素向通道沿线更有竞争力的地区聚集。
委员们认为,“十四五”规划中深化“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意义重大。应聚焦“外畅”打通更多出川大通道,构建陆海互济、东西畅达、南北贯通的“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运输通道格局;创新运用“园中园”“援建模式”“托管园区”等模式,支持市(州)推动设立一批合作园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委员们还建议,构建宽范围、高水平、强辐射的对外开放合作机制。争取成立国家层面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战略合作机制,在优化竞合关系、共同开发区域市场、促进要素资源自由流动等方面一体化推进,推动西部地区城市群互动发展;在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直接出入境”的口岸,避免企业“绕远清关”,同时进一步健全法治环境,以政府诚信助推企业诚信、社会诚信;探索设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仲裁机构等,完善国际化的法制保障体系。
关键词
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重在实现高品质生活
聚焦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同样是委员热议的话题。
针对现阶段我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用水矛盾突出的问题,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和无党派界别建议,“十四五”规划编制中应明确着力构建水安全保障体系。一方面,要把节约集约用水作为解决我省水问题的根本举措,构建节水优先多元调配的供水保障体系,提高用水效率和用水效益;另一方面,要采用数字化、智能化和云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强化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构建功能完备、响应迅速的现代防灾减灾体系。
围绕推动社会公共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委员们建议,聚焦就业、居住、入学、看病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补短板、强弱项。应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头等大事,制定专项规划和实施指导意见;优化配置城乡文化资源,建立城乡协同联动机制,完善数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补齐我省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短板。
委员们建议,“十四五”期间,应着力提升社区生活配套和服务供给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在城市,加快推进老旧院落综合改造,构建居民主体、多元参与的改造机制,布局好街区级、社区级、小区级生活服务圈。在乡村,加快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重点解决污水管网缺失、电力设施老化和物业管理等问题,根据居民需求布局生活服务设施点位,促进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乡村建设资金从哪儿来?“统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构建解决相对贫困政策体系。”省政协委员刘蓉建议,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将各级财政原有的扶贫专项资金转化为乡村振兴专项资金,继续投入“三农”;整合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与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同时加强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上层制度设计,激活农村资产金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