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0年11月12日
图为雅江县呷拉教育集中办学区。 本网资料库图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潜力的标致。长期以来,受地域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州民族教育发展缓慢。近年来,为补齐教育短板,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经过不断的探索创新,我州总结了“立意深远、城乡一体、大小结合、创新驱动、育人至上”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模式,紧紧围绕“全域甘孜儿女上好学”和“创建涉藏地区一流人民满意教育”奋斗目标,全力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州教育事业实现了从落后匮乏到全面普及基本均衡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从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从“上学难”到“上好学”的历史性跨越。
◎本网见习记者 德央
完善办学条件
打牢教育“硬基础”
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一项可持续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社会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砥柱根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州广大群众对基础教育认识不断提高,重视教育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置身于我州农牧区校园,越来越好的学习环境,不难让人理解如今农牧民群众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送子女入学越来越放心的原因。“色柯镇寄宿制学校建成后,能够解决色达县偏远乡镇4—6年级1500余名学生到县城集中就读。”色达县教体局工作人员邹山文告诉记者,“这样能更好地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更好地优化教师资源。一方面解决了农牧民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从小有一个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氛围。”
近年来,色达县强力推进控辍保学工作,通过走访详细了解学生辍学原因,以“绝不落下一名学生”的原则,陆续将历年来辍学的未成年人全部送进学校。而对于学校出现教室不够、宿舍不够、食堂不够、教师周转房不够、教师不够的现象,色达县通过最大限度借力教育援建成效,明确“集中、分段、规模”的寄宿制办学思路,划拨300亩土地,整合资金近1亿元建设了色柯镇教育园区,为当地农牧民群众子女创造了优美的学习环境。
谈及子女入学,在九龙县经商的徐女士感触颇多,还在为孩子上学问题苦恼的她,在得知九龙县正在建设乃渠片区寄宿制学校后高兴地说:“我们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是落地了,本想实在不行就把孩子送回老家,现在乃渠片区寄宿制学校正在建设,等明年学校建好了,就可以让孩子在这里读书了。”
“乃渠片区寄宿制学校预计在2021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它建成后不仅能为学生提供集中化、规范化、精细化、优质化教学服务,还能极大缓解县域内‘大班额’教学现状,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提供硬件保障。”九龙县教体局工作人员徐康杰介绍说。
据了解,全州在建立机制的同时,大力推进政策的落地落实,教育经费投入成逐年增长趋势,2017年投入 45.2亿元、2018年投入53.44亿元、2019年投入54亿元,学校数量也从1950年的43所发展到如今的846所。
建强教师队伍
提升教育“软实力”
我州通过分类施策,围绕能力提升、素质提升、关心关爱等,精准到点推动教育综合质量提升,构建起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中小幼一体化教育工作体系。
自2018年开始,我州每年都会开展全州中小学教师学科知识水平测试。州教体局负责人表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这样的考试,不仅能够提升教学软实力,更能达到以考促学、以培提质的效果,从根本上提升教师队伍质量,确保教师队伍优胜劣汰。”
除了通过测试了解教师的具体情况,我州还依托高等院校、扶贫协作和援建机遇,积极开展集中培训、帮扶交流学习等活动。
从广东省中山市交流学习归来的白玉县三完小教师周荣健,在回到岗位的第一时间就将自己对教学工作的新思考和计划与同事们分享,“通过引入阅读分享会,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拓宽学生的视野是第一步……”近半年的交流学习,让周荣健深切地感受到自己要学的知识还有很多。
当谈到在广东省中山市交流学习最大的感触时,从教10年的周荣健告诉记者:“我们的学生读书刻苦程度不亚于沿海地区的学生,对于农牧区的孩子,读书是他们改变人生的最好途径,看到他们刻苦的身影,作为老师的我打心里觉得,老师自己先要开阔眼界、提升知识水平,才能更好地教育引导学生。”
“近年来,我州开展了校长、班主任、学科教师三支队伍‘每天一小时’和‘每周一提升’网络视频培训,培训教师21.5万人次。”州教体局电教科负责人就我州师资队伍建设向记者介绍说,“通过这种‘自我剖析+多形式充电‘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逐步形成自我‘造血’功能,更好促进专业能力发展。”
信息化教学
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现在我教的八年级二班属于网课班。”九龙县中学的马老师从事教育工作已经12年,她对从粉笔教学到信息化教学感触颇多,“我们现在和康定中学同步教学,共享教学资源。晚自习时,我们再根据白天的课堂内容,进行详细的难点教学,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精准提升学习成绩。”
在谈到教学感受时,马老师坦言,信息化教学让语文课除了阅读还能通过生动的图文、视频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文字、文章真正的意境。她说:“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培养有时候就是一堂生动的课,过去老师们只能通过黑板书写的方式进行授业解惑,现在信息化教学方式,不仅让课堂内容有更多灵动有趣的展现方式,还能让许多老师通过云上课堂、云上备课的方式进行教学探讨,提升自我的同时,更好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找准学生的学习瓶颈。”
“网课让我们坐在甘孜的教室里也能享受到内地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对我们的学习很有帮助。”我州学生在谈到自己上网课的感受时纷纷表示。
如今,网络班和云班已成为我州学生向往的课堂,远程网络教学也促进了边远民族地区孩子与内地孩子的交流、交往和交融。利用好“互联网+教育”这个平台,民族教育就有机会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在较短时间内缩小与内地的差距。而实践也证明,教育信息化是解决农村、边远和薄弱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快捷、有效的途径和方式,是解决教育难点、薄弱点的利器。
目前,我州 “三通两平台”覆盖率居全省乃至全国边远民族地区前列。按照国家“三通两平台”和“三全两高一大”信息化建设总目标,通过实施联网攻坚行动计划,我州学校网络接入率达100%,200M光纤接入学校达80%以上。全州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均优于国家标准,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应用环境基本搭建,信息化建设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双管齐下,使本土特色资源与内地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互补,各类优质教育资源逐渐丰富,基本满足了全州师生学习需求,成功构建了甘孜智慧教育“123”模式总体架构,实现了我州与内地优质教育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共享,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研深度融合。未来,我州还将切实践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继续探索‘5G+教育’新时代教育模式,加快甘孜教育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