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 2020年12月07日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彧希 任鸿
12月3日,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小组讨论现场,省政府秘书长张剡讲了一个小插曲:前不久,一位世界500强企业负责人来蓉参加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时,专门点赞千米高空视角下的成都及周边夜间灯光带。
夜间灯带,被企业家视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活跃程度的重要指标。而他更关心的是:这个灯带,能否随着区域经济进一步走强,具备更大范围延伸的可能。
对此,与会代表认为,全会作出的深化拓展“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建强主干、壮大多支、干支联动,就是对投资者关切的直接回应:从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一国家战略的高度,以更大空间尺度进一步审视全省区域经济布局。
提能与带动
促进全省发展主干由成都拓展为成都都市圈——全会传递的这一消息,在会场引起热烈讨论,尤其是几位“圈”内好友。
成都,既是“一干多支”中的“主干”,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一极”。
“极”有多大?据最新数据,成都全球城市排名从“十二五”末的第100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59位,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从86位跃升至43位……定位于国家中心城市,成都的城市能级在不断提升。然而,和重庆相比,成都无论是城市能级还是承载能力,都有不小的差距。
基于此,推进“四个转变”被作为成都“十四五”的重要任务,即聚焦提高人口经济承载能力,推动从大城市向大都市转变;聚焦建设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推动从做大产业规模向做强城市功能转变;聚焦协同协调共同发展,推动从集成集聚向带领带动转变;聚焦美好生活向往,推动从城乡统筹向人产城融合发展转变。“过去5年成都年均新增人口40万到50万人、经济总量增加1500亿到2000亿元,需要更加科学合理地布局生产生活空间,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外溢能力。”成都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促进全省发展主干由成都拓展为成都都市圈,有利于更好地聚集资源要素,发挥辐射带动功能。
主干“扩域”,新成员欣喜不已。共塑城市功能圈、共育产业生态圈、共构创新协作圈、共筑开放朋友圈、共建品质生活圈——分组讨论中,眉山市委书记慕新海一口气“画”了5个圈。
兴奋的同时,也有焦虑和急迫。“按照目标,2035年成都都市圈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到75%,德阳现在还只有53%,任务还很重。”德阳市委书记靳磊说。
动力与底气
成渝两个超大城市之间,没有一个经济总量超3000亿元的城市——区域发展的过大落差,在讨论中被反复提及。
能否为“大齿轮”运转匹配转速合适的“小齿轮”?全会给出答案:加快培育全省经济副中心。
哪里有基础?全会认为,环成都经济圈、川南和川东北经济区均有可能。经济副中心有什么标准?经济总量占比高、综合承载能力强、创新发展动能强、区域带动作用强。
对此,达州市市长郭亨孝认为,这是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目的,从更大空间尺度优化全省区域经济布局。“川南和川东北经济区都与重庆毗邻,在这一区域培育全省经济副中心,与双城经济圈的步调高度‘契合’。”
宜宾市委书记刘中伯则表示,宜宾将以我省首个省级新区——宜宾三江新区为核心引擎,加快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和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
让位与错位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全会讨论中,成都的与会者一再表达类似观点。
“有所为”容易理解,“有所不为”是何含义?
“为了推动区域更加均衡发展,成都必须主动为市州承接产业转移让出机会和空间。”相关人士进一步解释,未来成都将聚焦重点产业和新兴企业,把投资重点放在参与全球竞争和服务区域发展、推动创新驱动转型上,策划建设一批全球化、高能级、平台性、网络型的重大功能设施、重要服务设施。
更多市州则在思考“错位”。
绵阳市委书记刘超表示,绵阳作为我国唯一的科技城,科教资源优势明显,应该在科技创新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雅安市委书记兰开驰说,雅安要把重点地区的生态保护好,发展生态旅游、康养、有机农业、绿色食品生产加工等,走出绿色发展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