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从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榜单看创新方向

四川日报    2021年03月18日

获奖项目超半数是原始创新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徐莉莎田姣

  3月17日,在成都举行的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2020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65个获奖项目(人选)揭晓。在关注最新科技成果的同时,透过获奖项目,我们也能读出四川科技创新的一些新趋势、新方向。

●关键词:“打破垄断”“自主化”

着力破解“卡脖子”难题原始创新项目达150个

  “我们这项技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国内131I‘卡脖子’问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所长彭述明告诉记者,碘[131I]化钠口服溶液,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甲状腺疾病及制备碘[I]标记化合物。过去,生产制造碘[131I]化钠口服溶液的放射性同位素131I 一度依赖进口。

  彭述明带领团队,历时6年,突破了131I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开发了效率高、废物量小、环境友好的131I及碘[131I]化钠口服溶液生产工艺,在国内率先建成了连续稳定运行的规模化生产线,实现了碘[131I]化钠口服溶液从原料到成品的自主可控和批量化生产。

  产品2016年正式面市并实现稳定供应生产,现已覆盖全国24个省区市的130余家医院,约占全国总份额的20%,年救治甲状腺癌患者上万例。

  在大会上,“131I及碘[131I]化钠口服液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不止这一项。在获奖项目中,“打破垄断”“自主化”是高频词。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四川科研团队在过去一年中加大了对“卡脖子”技术的攻关力度,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原创成果。获奖项目中,原始创新项目达150个、占总数的56.60%;集成创新项目81个,占总数的30.57%。

  在备受关注的芯片领域,电子科技大学“高速高精度ADC芯片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突破了国外对我国高性能ADC芯片禁运和技术封锁,实现了高速高精度流水线模数转换器芯片的自主设计,保障了我国导航测控、4G/5G移动通信等领域发展。

●关键词:“四个面向”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

  由四川大学主持完成的“微纳结构化智能高分子材料的可控构建与性能强化机制”项目获得2020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

  “我们的项目属于前沿基础学科,理解起来有点困难。”在介绍获奖项目前,四川大学副校长褚良银提前为记者打了“预防针”。

  他们所研究的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科技前沿——智能高分子材料,“它可应用于再生医学、药物递送、仿生等许多领域,比如人造肌肉、皮肤、心脏等。”褚良银介绍。

  项目团队在国际上提出了微纳结构化策略解决传统智能高分子材料强度低、响应慢和功能受限等难题的学术思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公认和高度评价,提升了我国相关学科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和学术地位。

  “这项成果是四川科技工作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取得原始创新成果的代表。”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认为,在今年的获奖项目中,涌现了一批坚持“四个面向”,具有代表性的科技成果——

  除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更面向经济主战场,获奖项目围绕产业转型升级进行技术研发的就有171个,占总数的65%;产学研合作项目有184个,占总数的70%,企业和高校院所联合开展核心技术研发攻关,推动了产业的升级转型,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获奖项目技术创新水平高,在行业内具有较高影响。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跨流域空气动力学建模关键技术与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应用”项目,技术难度大、创新成果丰硕,有力地保障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部分获奖项目紧密围绕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加强科研创新,取得很好效果。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癫痫耐药新机制与防治关键技术”项目,围绕癫痫患者耐药、猝死、共患病等癫痫治疗的世界性难题,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建立了具有知识产权的猴耐药模型,临床方案进入美国指南,显著提高了我国癫痫防治水平和影响。









  • 上一篇:谁说农业不富民
  • 下一篇:四川新闻联播|265个项目获奖 科技“蜀”光为国争光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dzyw/69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