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绘就美丽生态新画卷

甘孜日报    2017年08月10日

——甘孜县加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纪实

     

    绒岔河治理成效显。

     

    干净整洁的街道。

     

      ■县委中心报道组 余应琼 /

     近日,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四川,甘孜县干部群众反响强烈。

    “我们要努力服务生态环境保护,为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交上一张满意答卷。”甘孜县环林局局长向国强表示,绿色发展是经济转型的趋势,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标志。像甘孜这种经济欠发达地区迫切需要从“非此即彼”的“对抗性”思维中解脱出来,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

    “政府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是为老百姓做实事!”甘孜镇居民扎西激动地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要积极响应政府号召。”

    退休干部亚玛苏吉说:“原来街道两旁有私搭乱建的,有摆摊的,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这下好了,政府拆除这些违建,重新美化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喽!”

    “路面干净了,乱堆乱放的现象没有了,为了村里的环境保持下去,我们老百姓也会提高环保意识,因为环境好了我们住着也觉得巴适。”甘孜县呷拉乡夺拖村支书贡布夏高兴地说。

    近年来,甘孜县严守环保红线,强化综合治理,多措并举构筑绿色生态屏障,一幅环境优美的绿色发展新画卷正在甘孜大地徐徐展开。

    污水治理成效初显

    “那是一种健康的水的气息,这样的水是有生命的。”家住甘孜镇的张先生用这样富有诗意的语言赞美绒岔河的清澈、美丽。这样的水得益于绒岔河的治理,新建了防洪堤2.6千米;堤防加固2千米;河道整治、护滩、清淤长度共计1.3千米。甘孜县城绒岔河道的治理,不仅避免绒岔河沿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遭受损失,也使过去河道内垃圾成堆,污水横流的臭水沟,变成了城区的一个新亮点。如今的绒岔河沟,两岸绿柳依依,河水碧波荡漾,令人心旷神怡,成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河道治理的同时也改变了附近群众的生活习惯,以前垃圾都随便倒在水沟里,现在大家都把垃圾倒垃圾桶里,美化了城市,提高了城市品位。

    此外,该县还实施了绒岔河水源地保护工程,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宣传牌、警示牌、界桩及移动垃圾箱等水质安全防护设施,解决了项目区6600人的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同时,建设农村安全饮水水质监测站项目,提高了群众生活用水的安全保障能力。

    目前,甘孜县有县城供水工程1处;集镇式供水4处;农村集中式供水144处,其中有部分村为共用水源或同一饮水工程解决供水,分散式供水工程16处。县城供水工程有两处水源点划为1类保护区,已完成标示、标牌、界桩的设置及围栏建设,水源点管理由县自来水公司负责管护。集镇式供水工程水源点管护由所在乡实施管护,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水源点的管护由受益村负责管护,全县149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均无排污口。牧区打井工程25处都建有井房来保护水井。

    城乡统筹综合整治

    昔日“风吹垃圾跑,夏天行人戴口罩”的现象不见了;街道上到处乱喊乱叫的流动摊点游击队,全部规行就市;曾被群众称为“城市牛皮癣”的墙体广告消失得无影无踪;农村环境告别脏、乱、差,迎来洁、净、美……这些都是甘孜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带来的巨大变化。

    今年以来,甘孜县以县城规划区为核心向四周辐射,同步推进国道317沿线乡镇“两违”(违法建筑、违法占地)专项整治工作,县住建局、国土资源局等部门联动,形成合力,持续开展了一系列联合执法行动,拆除了一大批违法违章建筑,违建查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围绕车辆乱停、房屋乱建、垃圾乱堆、摊位乱摆、牲畜乱串等“六乱”现象,着力解决“九子一线”的乱象,有力地塑造了城市形象、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

    截止目前,甘孜县共清洗“牛皮癣”等小广告380处,撤除临街影响市容观瞻的外延式防护栏208余个;取缔城区撑杆搭棚312个;撤除大型户外广告牌10余块;纠正流动叫卖1000余起;取缔背街小巷乱摆摊点8处;规范骑门摊点2000余起;查处擅自开挖城市道路17起;规范洗车场点12家,强制关闭2家;拆除非法建(构)筑物235处,共14100余平方米;暂扣施工工具20余件;对违法建设发出《停工通知书》280份,《限期整改通知书》280份;查封施工现场5余处;制止违法加层5起,规范施工现场26起。依法关停了未经批准的洗车场、加水点,依法取缔砂石开采场6处,规范5处;并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和转运设备配备。今年投资640万元,为80个村庄分别配置1台拖拉机或1台自卸式机动三轮车、1个垃圾房、3个垃圾车、5个垃圾桶。

    


  • 上一篇:理塘县“提档加速”抓环保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