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来自康定市的重建报告(上)

甘孜日报    2017年11月22日

位于康定“11·22”地震震中的夺拉嘎姆一村安置点。

  ■周燕 本网记者 袁飞 刘小兵 文/

  三年前,这里经历了巨大灾难,伤痕累累,满目疮痍;

  三年里,这里见证着人间大爱,万众一心,重建家园;

  三年后,这里展现出辉煌成就,群众幸福,百业兴旺;

  初冬时节,记者再次走进康定地震灾区,远望近观,动人心弦。历经三年,曾经满目疮痍的地震灾区,从悲壮走向豪迈,旧貌换新颜,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希望正在这里升腾———一座座新房拔地而起,一条条乡村道路四通八达,一个个致富项目正在有序实施,摧不垮的灾区人民正满怀勇气和信心步入新的生活……

  铭记感恩 自强不息 书写幸福新篇章

  雪域见证,高原铭记。三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康定各族人民凝聚起奋进的力量,万众一心、重建家园,谱写出一曲气壮山河的时代凯歌。

  三年来,灾区干部群众凝聚力量,克服重重困难,用不屈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在废墟上重建美丽新家园。

  灾后重建是一项庞大而艰苦的综合工程,也是一项安置又富民的系统工程。在这次考验能力、考验意志的攻坚战中,决策者和建设者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要让受灾群众尽快搬入功能齐全、实用漂亮的新住宅;在建设新家园时同步扶持特色产业和发展项目,让经历磨难的灾区群众过上幸福的好日子。

  重建家园,既是群众受灾之后的迫切心愿,也是党委政府在灾情发生后就开始思谋的大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州快速编制了《四川省康定“11·22”地震灾后重建项目实施规划》,并于20154月全面启动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作为主要受灾地的康定,获批了城乡住房、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宗教活动场所、地质灾害治理等5大项、18子项、152个小项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估算总投资24.32亿元。

  “三年基本完成重建任务”,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党委政府对重建工作的时间要求,也是康定相关部以行动回应灾害的决心所在。

  重建工作启动以来,康定在省、州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批示精神和指导意见,严格执行《四川省康定“11·2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实施规划》,坚定践行“省级统筹指导、地方主导实施、群众广泛参与”的灾后重建新思路,将灾后恢复重建与藏区新居等“六大民生工程计划”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与生态、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统筹考虑,攻坚克难、奋力开展重建工作。

  这是一场浴火重生的大战役。可以说,这次灾后重建已经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2016年底前,按照“两年完成城乡住房恢复重建”的目标,康定市完成1798套农房重建、9739套农房维修加固和6060套城房维修加固工作,建成四个农村集中安置点并投入使用,安置到位743户城房重建户。截至目前,全市152个灾后重建项目累计完工136个,在建16个,完成投资22.22亿元,完成投资比例91.35%

  推动重建 提升服务 建设幸福新校园

  位于塔公镇夺拉嘎姆一村的木雅祖庆学校,是一所涵盖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的寄宿制学校,全校设有24个教学班级,师生累计达到1100多人。由于处在震中区域,该校受到了地震的严重影响,所有建筑开裂,成为危房。

  地震之后,州市相关部门迅速为该校搭建了移动板房。此举虽然为该校师生提供了临时的教学和生活场所,但是学校也面临着寒冷、潮湿、拥挤、昏暗等困难。但是,记者近日走进该校,却发现该校师生个个喜气洋洋、精神抖擞。因为他们即将搬入新校区,新校区的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都比地震之前还好很多;而且木雅祖庆学校也有了一个更规范的名字叫做多饶嘎目九年一贯制学校。

  记者了解到,在学校重建中项目全面按照《农村普通中小学校标准》建设,规划建设净用地达38063平方米,规划建筑总面积达18699平方米,包括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宿舍楼、教师生活楼、餐饮中心、洗浴中心、运动场、垃圾集中站等多个功能区;同时还配备有标准的供排水系统、消防系统和大量的绿化区域。另外,记者还注意到,该校的每一间教室里都安装有多媒体教学系统,每一间学生宿舍都是标准间,而且配备有统一的卧具和生活用品,操场内也是各种体育设施、器材应有尽有。

  学校建成后解决了塔公、瓦泽、呷巴三乡镇27个行政贫困农牧家庭适龄儿童上学难问题,保障了该区域的教育公平;并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成果,20142016年,学校三届初三毕业生取得了全州一类模式第一名,2017年,中考最高分达到了715分。

  展望新校区的生活,该校师生都兴奋不已。泽仁拉美就读于该校九年级二班,他告诉记者,“地震发生之后,我以为自己再也没有机会上学了。后来政府给我们搭建了板房,我们以为就只有一直住板房了;没想到现在居然有了比地震以前更宽敞、更漂亮、更配备齐全的学校,我和同学们都很开心。”让八年级一班学生扎西曲珠最高兴的是新校区的宿舍,她说,“以前我们一间板房里面要挤20多个人,现在一间屋只住6个人,多余的书有地方放了,打扫卫生也方便多了。” 谢晓君是该校的第一批教师,也是康定“11·22”地震的亲历者。她向记者坦言,“地震发生后,国家给了我们很多关心和支持,但是我始终没有想过国家会直接帮我们新建一所学校,更没想到学校的建设标准和配套设施会有如此之高。”一番感慨之后,谢晓君用“因祸得福”四个字概括了学校从受灾到蜕变的际遇。

  多饶嘎目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因祸得福”并非偶然。“在重建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是康定11·22地震灾后重建的重要目标之一,康定始终以此作为制定重建规划和实施重建工作的指引。在康定的152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中,共涉及公共服务能力恢复提升,涵盖教育、卫生计生、公共文化服务、科技服务、社会服务、党政基础设施、防灾减灾等多个领域。毋庸置疑,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基本完成,康定的公共服务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多饶嘎目的变化只是康定灾后重建的一个缩影。

  从板房教室、帐篷办公室到整洁有序的教学大楼,多饶嘎目学校在地震中浴火重生,不断成长。


  • 上一篇:康定市灾后重建项目基本完成
  • 下一篇:泸定县拆除违法违规建筑796处5万多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