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德格县龚垭乡雨托村激发党建活力

甘孜日报    2020年06月08日

党建引领共建美丽新村

雨托村村情展览馆。

◎本网记者 马建华 文/图

6月3日,在德格县龚垭乡雨托村村级活动室里,村支书白马泽仁翻看着《农牧民身边的法律知识》等小册子,边看边对记者说,村干部要带头学习党章、法律法规,在化解村民矛盾纠纷、宣传党的政策、法律法规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作为龚垭乡整村搬迁的雨托村,村党支部强化组织领导、典型带动,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确保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

“党员干部领头,干工作就有号召力和凝聚力,解决问题就会事半功倍。”“越是难做的工作,越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正因为党员带头,群众才信服我们、支持我们,各项事业发展才会顺利。”党员干部充满了自信。

增强“主心骨” 发挥引领作用

记者走进雨托村会议室,墙壁上挂着党员议事会制度、村党组织工作职责、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党员学习情况、学习标兵、获得各级表彰的奖牌、村规民约等,让人一目了然。桌子上摆满了扶贫档案、印有藏汉双语的农牧民法律知识宣传读本等。这个会议室也是多功能室,平时,村里召集党员干部开会学习、教育培训,或处理其他重大村务,都在这里举行。

乡党委书记周雪松和村支书白马泽仁带领记者走进二楼村情展馆,门口上“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几行大字熠熠生辉。走进大门,墙面上的文字详尽介绍了雨托村的“前世今生”,展馆分为:十八军进藏、背着公路进西藏、翻身农奴得解放、哈达通的故事、村民眼里的菩萨兵、我们的英雄、扶贫移民搬迁——我们的第二次解放、善地德格党旗红、昔日的雨托、今日的雨托、我们是红色新村等11个部分。

周雪松告诉记者,这个活动室是2017年与整个雨托村易地搬迁同步建成的,在县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村支部建设了这个村情展览馆,但装什么内容?县乡干部出了不少主意,当年18军进藏,解放了水深火热的当地藏民,藏族群众向解放军敬献了哈达,民族团结、藏汉一家亲的优良传统从此代代相传。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盘活红色文化资源,让革命文化活起来,提高乡村红色文化教育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一幅幅雨托村今夕对比照片,一组组令人信服的数据,让人对雨托村取得的巨大变化有了深刻直观的认识。

在雨托村感恩广场,100张村民笑脸的“照片墙”让人耳目一新。漫步在感恩广场,周雪松侃侃而谈,2017年全村搬到这里,新村叫哈达通,哈达通藏语意为敬献哈达的地方,因为这里有厚重的红色基因,是雨托村群众感恩奋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象征。雨托村家家户户新房下面都贴有一个民族团结文化的吉祥八宝图,深刻反映了藏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

近年来,雨托村深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画像进农家、主题藏汉书法唐卡进农家、惠民政策宣传挂袋进农家、“七五”普法进农家、村规民约进农家、文明公约进农家活动,文化扶贫成效初显。

四郎是一名党员,他特地把习近平总书记的画像挂在了客厅的正上方。“雨托村在藏语中意为坐落在绿松石上的村落,虽然有一个寓意好的名字,但以前的生活环境不堪回首,现在我们住上了好房子,交通方便了,村民一门心思抓产业发展致富,我们由衷感谢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我们摆脱了贫困。村民以前把挂唐卡的地方,都自觉挂上了总书记的画像。”

村支书白马泽仁说,雨托村通过文化扶贫活动,进一步激发了村民脱贫奔康的内生动力和感恩意识,通过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倡导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全面提高村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深入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教育引导村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重构民俗文化、乡贤文化、家规家训等乡村文化的纽带作用。目前,该村将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和党支部建设提升行动结合起来,恪守“三会一课”基本制度,规范开展组织生活会、党员活动日等,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弱化虚化等问题,对标整改,补齐短板,进一步夯实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

担当“领头雁” 助推乡村振兴

3年前,雨托村是龚垭乡唯一一个“五不通”村落,山势险要,环境恶劣,“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

德格县委、政府决定对雨托村117户523人进行整体搬迁,2017年雨托村成为德格县党建引领整村易地搬迁的脱贫新村,同时又是全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新村。

俗话说,“兔子遍山跑,不离老窝窝”。部分村民宁愿苦熬,也不愿意搬迁。“祖祖辈辈都这样过来了,会不会越搬越穷?”年长的村民们抱着这样的心态,让工作组难以开展工作。

多吉是一名党员,参加过多次县乡村组织的搬迁动员会,对搬迁规划和政策有所了解,他对未来的新生活充满了向往。“我们生活在这里,运输难、出行难,房子住得也不好,国家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政策,你们不为自己想,总要为子孙后代着想,搬下去了,有好房子住,又在金沙江边,气候好,出产丰富,你们去其它易地搬迁安置点看看,搬迁下来的村民都过上了好日子。”党员干部带头搬迁,带头给群众宣传易地搬迁优惠政策,使部分贫困群众从最初的不愿搬迁转化为主动搬,有效推动了易地整体搬迁顺利进行。

当时,在金沙江畔仅有8户零散居住的村民,新村建设需要征用他们79亩土地,县上决定以集约方式“腾出”建设用地完成土地征用工作。但征用土地并非一帆风顺,党员干部苦口婆心做工作,仅用了1.5万元的拆迁费;乡村干部上下齐心,征用可用土地132亩,没有花一分钱就完成了土地征用。

站在山坡上,一个错落有致的美丽新村矗立在蓝天下,5条宽阔的柏油路将家家户户串联在一起,有的农户家门口还停放着小轿车,雨托新村从房屋结构到外形色彩都传承了德格传统藏房的建筑特色,但又比传统藏房更加坚固。

在新村建设过程中,乡党委、政府让群众免费提供砂石,一平方算两个工,将每户村民筹资金额控制在1万元以内,确保群众没有经济负担。

雨托村整体搬迁后,虽然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房子,但由于村民基础差、底子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村“两委”围绕环境优化、市镇美化的要求,决定种植花卉带动全村脱贫摘帽。2017年,雨托村筹集资金160万元,成立了雨托村花卉种植合作社,自筹资金50万元,动员村民以土地流转方式参股发展花卉产业,种植的花卉被县市政和白玉县、西藏昌都市等单位和个人提前预订,实现“订单式”种植,当年就收入30万元。雨托村利用西进西藏、南入白玉、东至德格的区位优势,大面积种植大棚蔬菜,拓宽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渠道。

雨托村以善地·沿金沙江百公里产村融合万亩干果产业带为契机,大量种植核桃、花椒、桃子等经济林木,同时大力发展贫困户庭园经济,并将“户为主”庭园经济、“村为主”集体经济有机融入到该县的产业带中,力求成为特色种植产业基地,形成美丽新村与观光农业相互匹配的产村融合产业。


  • 上一篇:稻城深山有一座 宇宙空间“天气预报站”
  • 下一篇:雅江县开展防汛减灾应急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