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砥砺奋进正当时 红城绿谷书新篇

甘孜日报    2020年09月25日

◎中共泸定县委书记 陈廷全

◎泸定县人民政府代理县长 王蕾

70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弹指一挥间。然而,对于一个地区,却凝聚了太多的过往与回忆、光荣与梦想、成就与辉煌。

岁月如歌,沧海桑田。今年是甘孜藏族自治州建州70年。70年,是困难与突破交织、变革与重构相融的70年;是飞速发展、翻天覆地、充满激情、实现梦想的70年;是康巴儿女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70年……

70年,不止是一段记忆,更是站在历史年轮上一切有关成长的印迹。70年,保持发展定力、科学决策,泸定有新思路、新气象、新变化;70年,民生改善、绿色发展,泸定有大手笔、大情怀、大迈步。

作为甘孜州东大门的泸定县,是藏汉文化走廊和进藏出川的咽喉要道,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物产和富集的资源。70年来,历届泸定县委、县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带领着全县各族人民传承弘扬长征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实力持续提升、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基础建设突飞猛进、城乡环境极大改善、民主政治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红城绿谷、康养泸定展新颜!

泸定,昔日红军长征在此演绎了“奇绝惊险”飞夺泸定桥的壮举,在中国革命史上树立巍巍丰碑,“坚定信仰、甘为先锋、敢于牺牲、飞夺天险”的“飞夺泸定桥精神”激励县委、县政府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州重大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广大各族干群奋发有为、攻坚克难、屡创佳绩,各项事业走在全州前列,加快推进建设红色宜居美丽小康新泸定。

泸定,昔日产业结构简单、经济基础薄弱,如今经济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进入了快速发展的上升通道,成为镶嵌在甘孜大地的一颗璀璨明珠。1978年,泸定县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606万元,之后连续跨越,1994年上升到14571万元,突破1亿元大关;2011年上升到115114万元,跨进10亿元门槛;2019年达到28.01亿元,站上了新的历史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提高,1978年,泸定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259元,之后连续跨越,1992年上升到1063元;2010年突破1万元大关,达到10782元;2014年首次站上2万元的历史新台阶,达到22081元;2019年达到31647元。70年来,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基本实现以工农业为主向一、二、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转变,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工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全域旅游勃兴井喷,服务业迅速发展壮大。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和落实州委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抢抓康定、泸定、甘孜新区一体化协同发展机遇,推动构建康泸新跨区域新型城镇化体系,推动泸定率先崛起、高位发展,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泸定,昔日交通闭塞、基础设施滞后的“边陲小城”,如今逐步构建了完善的立体式、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致力打造城乡基础设施相互协同、无缝对接重要交通枢纽。建州以来,泸定县交通从羊肠小道蹒跚而行到高速入云大道通天,交通建设成效明显。“十二五”以来,实施农村公路三年攻坚行动,以“三议一承诺”模式创新开展农村公路建设,得到省州认可推广。累计投入资金3.59亿元,新(改、扩)建10个乡镇通村通达道路367公里、通畅道路403公里、入户硬化路360公里,建设农村安保150公里,实现了100%行政村通公路、通水泥硬化路;引进成立县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开设8条城乡公交线路,建成12个乡镇客运站,3个双向港湾站和71个村级招呼站。泸石旅游快速通道泸定段竣工通行,雅叶高速(雅康段)2017年率先通达泸定,川藏铁路、泸石高速等重大交通工程前期有序推进。2019年末境内公路里程增长至1452.6公里,“内延外联、全域覆盖”的交通网络构架初步形成。在做好“路文章”的同时,泸定县通过坚定不移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建设领域不断拓宽,一大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2019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72790万元。电网、通信、水利、旅游和城乡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幅提升,长期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最大瓶颈得到极大缓解。特别是2011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投资2873358万元,占改革开放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4176310万元的68.80%,是泸定发展历程中基础设施变化最快、城乡差距缩小最明、民生改善实惠最多、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时期。

泸定,昔日农村凋敝、农业落后、农民贫困,如今乡村繁荣、产业兴旺、群众富裕、生活幸福。作为全省“四大片区”88个贫困县(市、区)、全省45个深度贫困县(市、区)之一,2014年全县精准识别贫困村44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43户、10493人,贫困发生率为15.6%。泸定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着眼全州示范引领,紧扣同步全面小康,立足县情发展实际,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全面打响打好以“高标准、高质量、示范性”为主题的“率先脱贫、率先小康”攻坚大决战,科学编制了《泸定县“十三五”农村扶贫规划》,打出“3+N+10”组合拳,大力推行“金融+”“基础+”“农业+”“旅游+”“民生+”“社会+”精准扶贫模式,落实县乡村“三级”联动、目标责任书和承诺书“两书”定责、全县上下“一体”发力的“321”扶贫攻坚工作机制,全面实施“五大扶贫工程”“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扎实推进大渡河流域百里绿色产业带、“四大”产业基地建设和“三个五万亩”提质增效工程,开展了农村交通建设大提升、水电设施大提质、通讯网络全覆盖、美丽乡村大建设等工程项目建设,实现乡镇通硬化路和行政村通硬化路“两个100%”,农村生活用电、安全用水全面保障,通讯网络全面覆盖,实施6819户危房改造、藏区新居建设,解决6万余人安全饮水,完成18户、51人易地扶贫搬迁,实施25个高半山扶贫新村建设,乡乡建起标准中心校、达标卫生院、便民服务中心,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取得了脱贫攻坚阶段性成效,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历史性发展。截止2019年底,累计减贫3042户10503人,实现4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现行标准以下所有贫困人口脱贫,并于2018年8月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成为全省第二批和全州首个国定“摘帽”贫困县,脱贫攻坚群众满意度达99.16,荣获“四川省2017年摘帽工作先进县”称号,被确定为省级新农村成片推进示范县、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和林业强县,为全州脱贫奔康积累了“泸定经验”,创造了贫困落后县逆势崛起的“泸定速度”。“摘帽”后的泸定县接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充分运用脱贫攻坚经验,在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中展示壮美风采。

泸定,昔日偏居一隅,城镇化程度低、文化生活贫乏、发展粗放的穷乡僻壤,充分沐浴了现代文明,旧貌换新颜,城区不断扩大,发展成为一座繁华城市与碧水蓝天相得益彰的美丽红城绿谷。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系列政策推动下,城镇化进程显著加快。70年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年提高,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1.91%上升到2019年的46.06%,上升了34.15个百分点。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近十年来,县城控制性详规修编基本完成;城南大桥恢复重建,泸园大桥实现通车,新老城连接线实现“三化”,城区综合农贸市场改造投入使用;完成城区主干道、人行道改造,试点启动红军路、勇士路风貌改造。累计投资15亿元,实施滨河路等30个新城项目。积极挖掘、汲取文化精华并总结提高,特色文化品牌愈来愈响亮,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全覆盖,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新村建设“五大任务”有序推进,累计建成幸福美丽新村52个,新村覆盖面达42%;创建州级“四好村”10个,命名县级文明村71个,县级“四好村”66个。冷碛镇团结村、木瓜沟村分别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优秀农家书屋”。

山为骨、水为魂,红为底、绿为脉,文为蕴、人为本,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70年波澜壮阔,70年沧海桑田。从荒凉走向繁荣,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进步……泸定县取得了璀璨辉煌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泸定人民用担当、用智慧、用勤劳,创造伟大传奇,谱写壮美华章!

历史,叙说当下,更是在描绘未来。未来可为,未来已来。壮阔70载,奋进新时代。昨日泸定,以辉煌的成就载入史册;今日泸定,正在泸定人民手中绘就最新最美的画卷;明日泸定,必将梦圆大兴起宏图。

泸定明天更美好!


  • 上一篇:红城绿谷赋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