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携手奋斗奔小康——丹巴县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甘孜日报    2021年01月24日


甲居春色。

巴旺村开展“颂党恩,舞党情,脱贫攻坚显真情”文艺活动。

旅游业蓬勃发展。

特色蔬菜富了民。


特色种植种出致富菜。

   ◎丹巴脱领办 文/图

   波涌大渡河,景致美人谷。

   虽已是冬日,川西高原的丹巴却一点也不萧疏:古碉高耸、道路蜿蜒,不时有自驾游车辆驶过;蔬菜大棚、横亘大地,犹如沙场点兵,蔚为壮观;美丽村庄、欢声笑语,盘点收成,把酒话桑麻……

   勃发于萧瑟之际、沉浸在幸福之中,一幅高原“最美乡村图卷”在世人面前旖旎铺展。

   大地为尺幅,妙手绘丹青。曾经的丹巴也是贫穷困顿,面对现实困境,全县上下无一畏难,广大干群以愚公移山的坚韧、挑针引线的功夫,兴产业、补短板、强保障,神笔在握、精准“落笔”,绘就出脱贫奔康的恢弘画卷。

   不忘初心 坚定决心

   誓要啃下“硬骨头”

   生活之贫不是一日,增收之困不止一人。

   2014年,精准识别贫困村54个、贫困人口2245户、8564人,贫困发生率为16.8%,贫困的现实客观存在,贫困顽疾由来已久。

   脱贫攻坚、使命如山,初心不忘、决心坚定。丹巴县委书记何文才坚定地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落下一村一户一人。”

   面对着历史和时代赋予的使命,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丹巴党员干部投身“主战场”、绘就“作战图”,兴产业、补短板、强保障,举全县之力、聚全县之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加强领导、压实责任成根本之策。成立以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推动落实重大事项,并多轮遍访贫困村;县长统筹抓好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等工作;35名县级干部、50个县级部门全覆盖包干12个乡(镇)和54个贫困村,12个乡镇实行党政“一把手”包总、副职包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工作机制,形成了党政主责、部门主抓、基层主推、干部主帮的大攻坚格局。

   把握精准、务求实效成关键之策。全面落实“六个精准”要求,精准识别对象,对54个贫困村和2245户贫困户进行反复细致甄别,并每年实行动态调整;精准落实措施,因人因户因村落实教育支持、医疗救助、住房安全、产业发展、就业增收“五个一批”措施、制定扶贫专项方案,累计投入资金12.56亿元;精准实现退出,对标县摘帽“一低三有”、村退出“一低五有”、户脱贫“一超六有”和“三率一度”标准,反复核实,确保各项指标全面达标。

   发展产业、稳定脱贫成治本之策。2016年至今全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12亿元,投入农业产业扶贫资金达1.8525亿元;兑现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2700万元、发放小额信贷4445.3万元;优先发展全域旅游,加快发展特色农牧业,实现村有致富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增收就业。

   发展教育、扶志扶智成长远之策。投入硬件建设资金4.28亿元、补充教师300余名、轮岗交流85名,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实现“乡乡标准化中心校”目标,丹巴初中网络教学毕业班平均成绩连续4年位列全州第一,丹巴县连续6年被表彰为全州教育目标考核先进县。

   党建引领、锻炼队伍成保障之策。选派54名第一书记在内的162名驻村工作队员、54名农技员、1715名帮扶责任人全覆盖驻村入户;评定党员“六好”示范岗180个,培育致富带头人372名,实施党员精准扶贫示范项目54个,各级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锤炼作风、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强化监管、逗硬惩处成正本之策。制定出台《丹巴县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使用管理办法》《丹巴县教育扶贫救助基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等一整套制度规定,坚持源头治理、坚持信息公开、坚持明察暗访,用铁的纪律、严的要求,管理好每一个部门、约束好每一名干部,实现扶贫领域反腐败注重治标向标本兼治转变,不断提升群众对脱贫攻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张手绘“地图”,村户位置、村道分布、产业情况,一一清晰标注。这张“扶贫地图”的绘制者叫拉姆初,是驻派巴底镇俄鲁村的第一书记。2018年5月,她是一个还在哺乳期的母亲。面对嗷嗷待哺的孩子和期待奔康的群众,她毅然踏上了扶贫之旅,一干就快3年。

   拉姆初只是丹巴众多扶贫干部的代表,广大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边耳乡日卡村老支书秦麦更布身患重病仍坚守岗位,最终永远倒在扶贫路上,更是用生命书写了新时代优秀共产党员和高原扶贫干部的光辉形象。

   干部作风实现大转变、干部能力实现大提升、干群关系实现大融洽,干部与群众更近了,群众对党的感情更深了,广大农牧民“感党恩、爱祖国、守法制、奔小康”意识更强了。

   上下同心 独具匠心

   合力挖掉“贫穷根”

   “我种的不是简单的豆子,我种的是‘黄金豆’。”2020年12月17日,墨尔多山镇八科村,算着种植“黄金荚”的收成,村民党德云欣喜不已。

   党德云家种了两亩多的黄金豆,亩产800多公斤,除去成本,一年净利润就有一万元,一家人顺利脱贫。

   群众要脱贫,产业是支撑 。既有政策“输血”扶贫,更重产业“ 造血” 扶贫。丹巴县农牧农村局局长陈淼介绍,“黄金荚”只是丹巴县种植的若干特色品种中的一个,当前, 全县种植的蔬菜品种多达12个。

   “没想到,我们村子遍地都是宝,连‘肥土’都卖钱。”2021年1月22日,丹东镇二马村村民泽郎甲卡拖着一车树木腐叶化就的“肥土”,交给甘孜佳源药材种植有限公司。

   甘孜佳源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在丹东村种植750亩羌活、贝母等中药材,高山树叶腐化的“肥土”成为有机肥,一袋50斤的“肥土”,根据质量价格为9.5元至18.5元不等。泽郎甲卡23袋“肥土”卖了431.5元。

   其实,像泽郎甲卡这样的村民收入远远不只是卖“土”那点“小钱”。公司租赁土地费用400元/亩,在中药材基地务工100元/天,再加上出售“肥土”收入,泽郎甲卡2019年收入19000元。而甘孜佳源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去年支付丹东镇土地租赁费30万元、务工工资50万元、“肥土”费用15万元,所涉及村民户均增收4000元。

   主动思谋、因地制宜,积极打造持续稳定的产业模式,羌活注册“丹巴羌活”商标、“丹巴黄金荚”“丹巴黄番茄”“丹巴苹果”注册地理标志,丹巴蔬菜销往成都、重庆、北京等地市场,在伊藤洋华堂、阿里巴巴旗下盒马鲜生皆可见到丹巴蔬菜的“身影”。

   从“千村一色”到“五颜六色”,黄色的番茄、紫色的土豆、绿色的青椒、黑白的羊肚菌……直观的五色产业背后,是当地特色化的农业发展思路。丹巴在推进产业扶贫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特色化、市场化的路子,以“小众”思路,完成脱贫攻坚“大活”——

   在布局上,创新发展产业,按照“一带一业、一村一品”“河谷菌菜、半山粮果、高山畜药”的特色农牧业产业发展思路,立足市场,调结构、培主体、拓市场、创品牌,农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进展、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农业转变步伐加快。全县54个贫困村每村至少拥有一个主导产业,形成了“资源利用、优势发挥、特色增值”的科学模式,实现人均每年增收2000元以上的可观效益。

   在品种选择和品质上规模上,不片面追求规模,而是立足本土品种、采取订单农业,发展有机农业、高端农业,呈现出“小而全,小而精”的发展格局,实现了产业发展特色化、多元化。

   在模式上,推行“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加快发展特色农牧业,成立专合组织337个,流转土地2952亩,建成特色农业基地8.762万亩、中药材基地4820亩。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2.5万亩,总产量达4.5万吨,人均增收超千元。

   做活农特产品,更要做优旅游开发。以旅游全域化统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以“古碉、藏寨、美人谷”为主打品牌,积极探索“川西旅游黄金线上嘉绒藏族风情与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乡村旅游扶贫路子,充分发挥“农区即景区、村落即景点”的乡村旅游资源特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群众增收、让旅游发展的思路建成乡村酒店100家、民居接待294户,“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效应彰显,美丽风景为脱贫攻坚描绘出美好“钱景”。

   截至目前,丹巴县已引进4家省州级龙头企业,培育320家农业专业合作社、23个农产品加工企业,建成特色有机农产品基地3万亩、农业科技示范区4000亩、林果基地5万亩、中藏药材基地4820亩、生态养殖基地8个,12个农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14个,丹巴苹果、丹巴黄金荚、丹巴黄番茄、丹巴藏香猪已成功申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建成藏香猪标准化养殖小区12个、肉鸡养殖小区7个、肉牛养殖小区8个、中蜂养殖户31户,畜禽年出栏达5.53万头(只、羽);新建休闲农业专业村4个、农业主题公园1个。丹巴县被确定为省级现代农业发展重点县和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县。建设完成梭坡、墨尔多山、甲居3个示范片区25个示范村。丹巴县贫困村产业助农增收人均增幅将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20年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增加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5800元以上。

   路子对了、人心齐了、干劲足了,产业发展挖掉了“贫穷根”,走上了“致富路”,为脱贫奔康注入强劲动力。

   必胜信心 振奋人心

   摘“帽”走上“振兴路”

   整洁的乡村小道、嘉绒风格的民居、古朴的古碉和东女国遗址……走进梭坡乡莫洛村,一群游客对该村的环境赞不绝口。

   “近几年,路通了,村里的旅游业火了,我家的生意也更加红火,一年收入十五六万不成问题!”借助村里的自然美景和便利交通,村民肖松英最先做起民居接待。

   “以前村子到处都是土路,一到下雨天,我们种植的水果、蔬菜,养殖的家禽都运不出去;现在出行方便多了,买家可以直接将车开进村里来。”望着眼前这条长3.8公里、宽6米的水泥硬化路,谈起今昔生活对比,莫洛村支部书记泽里贡布感慨万千。

   不只是莫洛村,丹巴的54个贫困村的通村硬化路已全部建成,54个贫困村安全饮水全部符合国家农村饮用水标准;527户1878人实行易地扶贫搬迁,住上好房子;组立电杆68基、新建10千伏线路16公里,新装50千伏安配电台区2台,低压配网4.6公里,解决用电难……如今,走进丹巴县,目之所及,一幕幕美丽的图景让人目不暇接,一张张幸福的笑脸绽放着收获的喜悦。

   村有新颜,户有欢颜。半扇门镇腊月山三村已脱贫户泽翁说:“建起了新房子、修起了水泥路、发展期致富产业,这样的生活做梦都想不到。我们还要致富奔康,搞乡村振兴,把日子越过越好。”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建设。“2018年,丹巴被确定为四川省乡村振兴规划试点县,甘孜州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一半以上示范村在丹巴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丹巴县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何文才说,丹巴县将以全省乡村振兴规划试点县为抓手,以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为路径,通过农旅、文旅结合,让丹巴县成为春赏花、夏避暑、秋品果、冬沐阳的旅游目的地。

   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王俊说,在推进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中,丹巴县突出农旅文旅结合,做好产业振兴的文章,把培育和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作为引领特色产业的重要抓手,大力培植农牧业龙头企业,扶持发展了一批农牧民合作社,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家庭农牧场、农牧民合作社为支撑的现代农牧业发展新格局。

   成果振奋人心,树立必胜信心。2020年,丹巴遭遇两次大考验:2020年2月,新冠疫情来袭,丹巴克服新冠疫情影响,精准施策补短板、多方协调抓巩固、双管齐下促增收、创新机制保民生,一手抓抗疫、一手抓巩固,做好“回头看”、接轨“振兴路”;2020年,丹巴共计发生自然灾害580余起,12个乡镇112个村5036户20896人不同程度受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8.3亿元,特别是6月17日,丹巴遭遇了百年难遇的6·17梅龙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灾害发生后,在脱贫攻坚中凝聚出的宝贵经验在危难之际激发出巨大力量,在不断丰富和升华。迎接挑战,巍然挺立,不屈丹巴必将以勇气战胜困难、以信心赢得胜利。

   脱贫奔康再发力,乡村振兴进行时。新征程新作为,在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中,丹巴正以战略的眼光、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和务实的行动,擦亮美人谷金字招牌,在乡村振兴建设中一展靓丽风姿。

  • 上一篇:老徐倒下了 他给群众办的实事太多了
  • 下一篇:巴塘县奋力推进脱贫攻坚纪实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gxdt/68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