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1年12月28日
泸定县涵养政治生态“绿水青山”纪实
◎泸定县委宣传部 本网记者 谢臣仁
2021年12月21日,灿烂阳光,大渡河波光粼粼,河畔的烹坝镇沙湾村泸定水电站移民安置点一片忙碌。
“兄弟伙些加把劲,让移民群众能在新房里高高兴兴过个欢喜年。”烹坝镇副镇长王昇在进入装修“尾声”的移民房里叮嘱着建设工人。
“王副镇长,你都忙了一天了,来,歇口气,喝口茶。”移民房主人张良才递过热气腾腾的茶水。
接过茶水,喝一口,王昇立刻又脚不沾地。“县里党代会、人代会和政协会闭幕了,工作又有了新任务,不忙不行啊。”
一斑窥豹,在红色泸定,有着众多“王昇”在忙碌着。闻令而动、听令而行、心系发展、情系人民成为泸定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的生动注脚。
时间往前追溯,我们必须正视:泸定的政治生态一度遭受破坏。
浇水浇根、做事抓本。新的县委班子组建后,把“重塑政治生态”作为推动泸定开新局的根本和保障,制定《关于“重塑泸定政治生态”暨“作风建设五年攻坚·2021夯基年”行动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2021年夯基、2022年促改、2023年巩固、2024年提升、2025年固本。
迈步从头越,重启新征程。在“重塑泸定政治生态暨作风建设五年攻坚2021夯基年”,泸定县实施政治铸魂、正风肃纪、反腐清源、关心关爱“四大工程”,广大党员干部认识不断深化、共识不断扩大、思想不断统一、行动不断落实、成效不断显现,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迎来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
举政治理论之旗 筑理想信念之基
86年前,红军飞夺泸定桥,为泸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红色泸定高举理论旗帜、坚定理想信念,走在新时代新征程。
前行路上,理论旗帜是灵魂,理想信念是灯塔。
汲取信仰力量,壮大“头部力量”。讲者条分缕析、精辟入里,听者凝神动容、屏息忘世,这是泸定县中心组学习会上领导干部们的“常态”。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泸定通过县委常委会、中心组学习、专家讲座、“学习强国”APP等多种平台深入学习,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中学习80次,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和理论文章200余篇,成功举办“长征文化论坛·首届泸定桥学术峰会”,总结提炼出“信念坚定、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泸定精神。
征程波澜壮阔,初心历久弥坚。翻看《飞夺泸定桥》《传奇英雄刘金山》《血衣忠魂》等“本土教材”,字里行间闪烁精神的光芒。学百年党史,忆红色历史,红色资源是泸定最大的财富。四川长征干部学院甘孜泸定桥分院副院长龙辉介绍,已投资1.2亿元建成四川长征干部学院甘孜泸定桥分院一期工程,累计开办培训班370余期,培训24000余人次,该院已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红色打卡地”。
红色故事,追忆绵绵;不老情怀,娓娓道来。2021年12月20日,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解说员杨梦玫正在模拟演讲。今年以来,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接待参观2467批次、参观者达47万余人次。杨梦玫很骄傲自己是一名红色文化的“推广员”,由于纪念馆在开展提升建设,正处于闭馆阶段,可闭馆不停解说。杨梦玫说:“我得为重新开馆作好准备。作为讲解员,先得了解历史,然后是推广历史;先是感动自己,然后去感动他人,我愿意把‘红色火炬’传递下去。”
举思想之旗、铸精神之魂。泸定县以红色教育为抓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形成领导干部“带头学”、革命历史“专题学”、红色基地“实地学”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各级各类党组织开展学习活动160余场次,覆盖干部群众4000余人次。
“泸定桥寄托着共产党人的初心,承载着共产党人的使命,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弘扬红色精神、筑牢思想根基,我们才能走得稳、走得远。”泸定县教育局职工安娟在党史学习教育笔记上写下自己的感悟。
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理论学习驰而不息、思想教育久久为功、党史学习教育壮骨铸魂,广大党员干部练就一双政治“慧眼”,像望远镜一样看得“远”、像广角镜一样看得“宽”、像显微镜一样看得“真”。
不只是党员干部思想先进,更需要干部群众万众一心。开起“坝坝会”、说着“乡土话”,接地气的宣讲、“邻里式”讲“家常”,谈笑间,政策宣传了、思想统一了、矛盾解决了、社会和谐了。泸定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省州委重大决策部署等主题,开展政策理论宣传宣讲6000余场次。创建“学习强国”学习组织88个,注册学员5900余人,位居全州前列。梳理10项“急难愁盼”民生实事,解决群众民生问题600余件,持续抓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淬炼思想凝共识,汲取力量铭初心,泸定人心凝聚、信念坚强、精神挺拔。
引清廉文化之水 灌立德树人之花
举政治理论之旗,更要筑思想防线之堤。
“要切实加强县委常委会自身建设,深刻汲取典型案件教训,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切实抓好全州县域政治生态修复试点县相关工作,让政治环境更加清明。”这是县委书记宋晓军代表县委班子作出的真切承诺。
言行合一,担当表率。新的县委班子组成后,第一时间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泸定县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将“四大工程、二十二项具体措施”细化分解至县级分管领导和责任部门,确保工作推进更加具体化、规范化;纪检监察机关加强对各级“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党内问责、监察问责7件7人,向县委、县政府班子成员抄送《尽责提示函》5份。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泸定把“道德高线、规矩严线、纪律红线、法律底线”作为四道防线,开展“讲政治、守纪律、重团结、勇担当”专题检视反思会73场次,组织全县风险岗位人员集中开展“学党史、守纪律、转作风”系列警示教育活动65场次,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讲政治、立规矩、存戒律、知敬畏;严明换届纪律,统筹推进巡视巡察整改、巩固环保督察“回头看”效果、深入推进政法系统队伍教育整顿,共建泸定精神家园。
谱好“清风调”,才能唱好正气歌。泸定建基地、强教育、蕴文化,全力推进清廉建设。
建立州内首个省级廉洁文化基地——泸定红色廉政文化教育示范基地,着力构建“一桥(泸定桥)两馆(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和磨西长征陈列馆)两基地(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定桥分院二期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和泸定县警示教育基地)、一村(杵坭村)数点(其他廉政教育点)多细胞”的立体廉政文化建设新格局,不断强化党员干部抵御风险、拒腐防变的能力。
清风润泸定,红心守廉洁。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红色廉政文化教育800余批次,开展系列警示教育活动60余场次。拍摄廉政宣传片《以脉相传》《泸定桥头门板暖》、廉政警示片《迷雾森林》,将500余名科级领导干部纳入廉政教育网络“集体参学”。泸定县防火办干部文成用“专业语言”谈出精辟感受:“《以脉相传》赓续红色基因、《泸定桥头门板暖》再现鱼水深情,让人深入汲取红色‘廉洁因子’,燃起信念之火;《迷雾森林》让身边案例‘现身说法’,醍醐灌顶,扑灭邪恶之火。”
家庭是幸福的港湾、家风是精神的内核、清廉是幸福的源泉。
2021年“三八妇女节”,泸定县正科级干部家属过了一个特别有意义的节日,县委书记宋晓军与她们谈心谈话,希望她们当好“廉内助”,建设清廉家风,共同筑牢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会上,家属代表于敏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廉洁文化离不开‘小家建设’,我一定要当好‘廉内助’、做好枕边人、吹起‘清廉风’、共筑‘防火墙’。”
现场气氛紧张而严肃,被问廉对象红脸出汗、如芒在背,当场作出整改承诺、定下整改措施;现场观众面色凝重、若有所思,急切希望有关问题尽快整改到位。这是2021年10月15日,泸定县第三期《阳光问廉·为民务实》现场情景。
“当时巴不得台子上有个缝钻进去,很丢面子。但当我们把问题整改了,受到群众的肯定,又觉得特有面子。”被问廉的泸定县综合执法局局长李鹏说,只要真正把工作做好、把服务做优,才会有“面子”。
泸定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旷伟表示,“阳光问廉”确实很“麻辣烫”,让人红脸出汗,但最终目的是推动工作责任落实、干部作风转变、行政效能提高、人民群众受惠,促进泸定整个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走村问廉洁,入户听民声。泸定县在冷碛镇、德威镇开展政治生态全覆盖评价试点,完成入户问廉5762户,收集并稳步化解各类问题30个,并逐步得到解决。冷碛镇桐子林村村民高勋道出了“民声”:“这种形式好,希望这样的活动越多越好。”
政治生态就像自然生态一样,只有山清水秀,才会生机勃勃。泸定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4件5人;做实专项监督,查处重点行业领域突出问题16件31人,查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域九类问题21件21人;深化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专项治理,查处政法系统教育整顿突出问题6件6人、党员干部涉黑涉恶问题6件6人。
心底无私天地宽、廉洁奉公心坦然。全面从严治党的强大合力逐步形成,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方向盘”把得更准,“安全带”系得更紧,知廉、尚廉、敬廉在泸定蔚然成风。
聚奋发进取之心 收高质发展之效
2021年12月21日一大早,泸定县岚安乡脚乌村村民王忠佩听到敲门声,开门一看,是乡干部来开展巩固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
坚持“四不摘”、做好“回头看”、确保“不返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无缝衔接”乡村振兴,泸定把良好政治生态建设成果转化为干部实干、工作实在、服务实效。
良好政治生态建设的成果需要办实事、见实效来检验。把政治生态建设落脚到为民服务,泸定县委、县政府认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县委、县政府确定的10件“急难愁盼”民生实事,县级领导牵头的54件、乡镇部门负责的165件民生实事,事事讲落实、件件有实效。
事非经过不知难,路须蹚出方为新。泸定县城占地15亩的税干校小区和占地2亩的工会小区在10年前就列入拆迁小区,漫漫10年,但这两个小区就是屹立不倒,严重影响了城市建设。
为何10年来久拆不下?真的是群众蛮不讲理?还是我们干部工作没做到家?还是干部畏难心理作祟?县委、县政府掩卷沉思。
必须登门入户听意见、找原因;必须细致入微搞梳理、寻方法。意见多轮征求、方案几易其稿,只为一个目的——让每一个拆迁群众都高高兴兴拆迁。
拆迁方案出炉,处处彰显公平: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请群众认可的第三方开展评估,逐一核定每户房屋面积、单价,把相关情况进行公示,在无异议之后有序推进拆迁群众过渡安置,实现和谐拆迁。
如果说税干校小区和工会小区的拆迁是“破冰之举”,那“一桥一隧”片区的拆迁就是“坚冰融化”。
由于历史原因,泸定县城入口长期存在“肠梗阻”现象,兴建“一桥一隧”彻底打通“堵点”成为泸定发展当务之急。由此,涉及小区拆迁开始。该小区有拆迁户26户、面积1100平方米,看似拆迁体量小,但情况却错综复杂,特别是有部分“双违”建筑,按照规定赔付金自然就低,这些业主自然是最不愿离开的“留守者”。
前进路上不怕艰难险阻,坚定不移啃下“硬骨头”。总结税干校小区和工会小区,户,一家家入;门,一扇扇敲。不怕走“回头路”,只为倾听群众诉求;不怕吃“闭门羹”,只为达成共识。通过全面摸底,做到情况清;分类解决,做到方法明;对于“双违”建筑,依法拆除有力度;对待困难群众,“身安”“心安”有温度。“一桥一隧”片区拆迁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佳的方法,实现了最好的效果。
“硬骨头”啃下了,难题解决了。三个小区拆迁彰显公平,更提升了公信力,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社风民风为之一振。“县委、县政府办事,公开公正公平,我们心服口服。”拆迁户李利明(化名)说。
1534户5497人,这是泸定水电库区移民的庞大数字。故土难离,始终是千百年来积淀在中国百姓心中的情结,移民曾被称为“天下第一难”。
面对这样的“难题”,泸定作了精彩的“解答”:水电库区移民实现从“安置”到“安居”的重大转变,大岗山水电站涉及移民627户2352人、泸定水电站涉及移民490户1614人实现“形象收官”,硬梁包水电站涉及417户1531人也按照进度完成分散安置215户706人,完成店子安置点移民42户、108人搬迁入住。
“第一难”为何不再难?在于泸定县委、县政府一心一意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把移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移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移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真情为民,换来真心;实干笃行,换来实绩。县委书记宋晓军感慨地说:“党和政府从来都不是站在群众对立面,只要我们捧着民心做工作、只要我们不畏艰难做事,工作再难也不难。”
当蓝图变为现实,更有梦想寄予未来。2021年12月21日下午,泸定水电站烹坝镇沙湾村移民安置点,忙碌了一天的烹坝镇副镇长王昇正在为移民群众张良才描绘着明天的“钱景”:“房屋马上‘形象收官’了,开了年,你们就可以做民宿接待了,那每年就有三四万的收入了。”
听着王昇的描绘,张良才笑了,那是憧憬明天的幸福所带来的陶醉。
看着张良才的神情,王昇也笑了,那是付出得到收获所带来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