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色达交出“一江清水”新答卷

甘孜日报    2022年06月01日


图为色拉沟水源地。胡文凯 摄

◎廖伯逊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

初夏之时的色达高原,雪山含笑,草木争荣。色曲河、泥曲河蜿蜒流淌,泛着清粼粼的波光,一路奔腾,一路欢歌。

作为长江、黄河上游的生态屏障和“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色达县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过程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加大水源地保护、面源污染治理和水污染防治力度,确保了一江清水向东流。

“水源地保护,不能含糊哟”

蓝蓝的天空、绿茵茵的草地以及远处的山峦,构成了一幅绝妙的草原风情画。咕嘟……咕嘟……寻声察看,股股清泉在草根处欢快地流淌,汇聚到不远处的沉淀池,再到过滤池。

这是位于色达县大则乡约更玛村的水源地,面积有2000多亩。“没有保护之前,牛羊、野狗乱窜,粪便随地排放,污染了水源。”大则乡党委副书记陈刚说,“吃了这样的水,群众生病概率大。”

改变从2016年开始。色达县加大了水源地的保护,投资了4000多万元,加大水源地基础设施建设和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大则乡赶上了好时候,被列入水源地保护项目之一。从此,全乡3000多名牧民群众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色达县城有近万名机关干部、群众,旅游高峰期,游客上万。为了改善饮用水水质,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色达县在色拉沟、二条沟划定了水源地保护区,修建了一个11万立方米、一个9万立方米的蓄水池,日处理清洁水源3300立方米。

离开色达县城往北,行车不到5分钟,就到了色拉沟。一汪清泉静卧在山洼间,倒映着不远处的雪峰、碧草和新栽的青海云杉,让人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

这汪蓝宝石般的清泉就是色拉沟水源地保护区的蓄水池。站在蓄水池水坝上,一眼就可看见钢丝围栏围着的水源地保护区。“我们每月都要巡护一次。”古铜色脸庞的保护区负责人克丹说,“保护水源地,可不能含糊哟。”

“治理面源污染,就要下重手”

“挨着捡,仔细点哈。”今年五一节前夕,康勒乡打西一村党支部副书记准呷对70多名志愿者和村骨干交待。他们正沿着泥曲河两岸开展每周一次的全域无垃圾行动。

“我们从今年元旦过后就开始了。”穿着红马甲的洛拉说。全域无垃圾行动是色达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创新动作,目的是全面治理面源污染,创造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

除此之外,为了那一江清水,色达县重点推进垃圾填埋场建设、土壤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规范化收集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拆除河道简易厕所、整治砂场、清理河道等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面源污染。色达县生态环境局负责人帅军说:“治理面源污染,就是要下重手。”

霍西乡位于下色达片区,色曲河穿境而过,达30千米。一些群众图方便,在河道上搭建了简易厕所,直接把粪便排入河里,既不美观,还污染河水。一段时期,霍西乡是河道垃圾和简易厕所最多的乡镇。从2018年至今,霍西乡拆除了63个河道简易厕所,占全县拆除的106个河道简易厕所的59.4%。

砂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河道取砂是成本最少、见效最快的发财路径。26个砂场如繁星一样散布在色曲河、泥曲河上。一车车的河砂拉走了,留下的是坑坑洼洼的河床和浑浊的河水,河流失去了生机。色达县下重手治理,将26个砂场全部关闭,重新开设了2个达标的砂场,清理了河道,在滩涂和两岸植树种草,恢复了河床生态。

“水质不达标,绝对不排放”

沿G548线进入色达县城,老远就能看见“色达县污水厂”6个鲜红的大字立在房顶上。这儿就是占地面积8666.7平方米、总投资3880万元、日处理污水1500吨的色达县污水厂。

污水厂负责人胡明建说:“这是目前最先进的污水处理厂。”色达县污水厂建于2017年,2020年8月完成技改。没建污水处理厂前,色达县城的污水直接排入色曲河,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断面经常亮“红灯”。对圣洁色达来说,确实很尴尬。色达县抓住列入国家首批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的机会,在人口稠密的县城和洛若镇各建了一个污水处理厂。

洛若镇污水厂占地面积9533.33平方米、总投资3545万元、日处理污水1700吨,也是由胡明建管理。胡明建说:“为了保护环境,水质不达标是绝对不能排放的。”同时,色达县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得到全面治理。

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河流水质达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监测断面水质Ⅱ类及以上标准,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乡镇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率达到100%。

  • 上一篇:乡城县推广人工牧草高产栽培技术
  • 下一篇:新龙县开展食品安全 “你点我检”活动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gxdt/80677.html